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烦忧》是戴望舒的一首著名的短诗,全诗运用独特的回环体形式,来表现“隐与现”的完美诗境。在诗歌的内容上,作者注重诗情以及意象的运用,融合了中国古典诗词和象征主义诗歌的韵质,读来感情含蓄深沉,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都市环境中,戴望舒却与这一环境有着某种龃龉,他以对田园的企慕,来逃避都市对人生的侵扰,坚守精神家园,但他也在以自己的方式传达着都市体验。其诗歌所构筑的自我形象和虚构世界,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他的都市境遇和与都市的矛盾。作为游子,他在都市里找不到归宿,在田园中也丧失了乡愁,只能在怀旧中追寻失落的天国。但都市生活也为戴望舒诗艺带来了现代因素。他的许多诗歌都运用了现代观物方式和日常生活意象去表现在都市中的复杂感受,从而突破了传统的“静观”和“典雅”的格调。  相似文献   

3.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虽然深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流派的影响,但他积极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丰富营养,使其诗歌创作呈现出从抽象难懂到明晰典雅,从外在韵律到内在情绪,从病态美学到浅吟低唱等的转换,在创作中表现了丰富的民族元素。  相似文献   

4.
戴望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其代表作《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因此他被称为“雨巷诗人”。戴望舒学习过法语,后到法国留学。因此在戴望舒的诗歌中有着诸多的法国诗歌元素,法国象征派诗歌注重暗示,情感通知的挪移,物象的朦胧不定都在他的诗歌中表现的较为明显,同时在继承法国的象征派诗歌的同时,戴望舒在其诗歌中融入了传统诗歌的元素,例如中国诗歌中的含蓄蕴藉,话外之音,抽象美等,在这种融合中形成了戴望舒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不管早期诗歌,还是中后期诗歌,戴望舒始终没有忘记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重视运用中国古典诗词的表现方法、习惯意象。再加上戴望舒学贯中西,自然就成功地将西象征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熔为一炉,创作出中国气的现代诗歌。本文将以戴望舒诗歌的朦胧美和口语化的语言来探析文化心态视域下的戴望舒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与传统之间——略论戴望舒诗歌创作的审美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望舒是公认的现代派诗歌的“举旗人”,但他的审美追求却定位在现代与传统之间。他的诗歌创作在显示出现代派鲜明特色的同时,又始终保持着对传统古典美的深情依恋,古朴、典雅与朦胧、新奇是戴诗风格并存的两大特色。他还在不断的求索途中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和对后人的启示:继承越多,创新越多  相似文献   

6.
戴望舒作为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坛的首领,他强调新诗“应该有新的情绪“.也就是在这种“内在情绪“的牵引下,戴望舒的九十余首诗篇中流露出浓重的悲剧意识.本文拟从戴望舒悲剧意识的缘起、文本呈现及其得失等三个方面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对戴望舒的诗歌影响是多方面的,前期受魏尔伦"音乐先于一切"主张的影响,特别重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随后又否定了对音乐性的追求,而效仿耶麦的散文性、口语化语言,引进了一种新的自由体诗歌体式,对此后的中国现代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戴望舒在中国新诗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其一生的创作中,诗歌艺术观一直处在变化当中,但在变化中又有着统一。在其诗歌艺术探索中,他从追求格律的音乐美到打破韵律的束缚,从主象的现实到主幻的超现实,同时他又坚守着忧郁的诗魂,重视诗歌当中的情绪,坚持自己的纯诗理论,其诗歌艺术观一直起着引领的作用,在不同的时期创作出风格多样的诗歌。  相似文献   

9.
戴望舒以"雨巷诗人"驰名当时的中国诗坛,继而又被推上"现代诗派"的领袖人物,一九二九年、一九三三年分别出版了《我的记忆》《望舒草》两本诗集。抗日战争爆发后,开始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一九四一年他被捕入狱,出狱后,于一九四八年又出版了第三本诗集《灾难的岁月》。他的这些经历,他在艺术与历史的关系上不同于大众的见解与要求,他思想的前后转变使得他在中国新诗史上成为一个众说纷纭的人物。本文力图勾勒出历来评价者的观点,从对戴望舒这个个体的评价过程中展示给大家诗歌评论背后更多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都市中的忧郁与想象——论戴望舒的情感生活与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生活观念导致了戴望舒婚姻爱情的失败,而情感生活的悲剧则使得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不可避免地带上了瞬间浮华的现代都市色彩和孤独忧郁的情感基质。在戴望舒的诗歌中,“丁香”与“蔷薇”、“夜”与“梦”是两组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前者是忧郁的爱情生活的象征,后者则是都市浮华中孤独的人生体验。 学史  相似文献   

11.
戴望舒对新诗进行了执着而艰难的探索,诗歌创作的同时大量翻译英、法、西班牙等诗歌,翻译促使他在中国古典诗歌基础上选择性地吸收英法等诗的长处。译诗从形式、意境等方面深刻地影响着戴望舒同时期的诗歌创作,他在不断地借鉴与创新中形成其独特的诗歌风格,也推动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戴望舒的经典之作《雨巷》为我们演示了音乐的无限性与其形式变化的有限性的结合是如何打开了既定的意义框架,为诗情敞开了广袤的舒展空间;《等待》则利用音乐形式变化的有限性及其所指代意义的多向性——谐音现象,来建构现代新诗的意蕴美。戴望舒在传统诗歌中开掘出诗歌本体的审美特征,逐渐走向对传统诗美的认同是一种美德诗美现代化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由于对道家文化的接近与体贴,戴望舒在他一生的处世、为人、诗歌创作、择取西学的路径等方面有鲜明的独异性特征。戴望舒与道家文化的关联很深,老庄哲学、诗学、美学思想对他影响极大,并内化为潜在心理机制,影响着诗人的人生选择与诗艺追求。他在爱情生活中选择逃避、他的悲天悯人的忧郁气质、他钟情于死亡书写、独特的诗歌写作的运思方式、诗歌经典意象的营造等等,都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诗无达诂 ,戴望舒的名诗《雨巷》是我国新诗中一首较难解读的诗歌。本文依据美国学者阿布拉姆斯 (M·H·Abrams)的“文学四要素说”及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作品层次论来分析戴望舒的《雨巷》 ,从爱情层面、社会层面、人生层面揭示诗的意蕴  相似文献   

15.
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的诗歌道路是曲折的。他走的是一条从为个人咏叹到为人民呼号的道路。《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是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产物,而《雨巷》则运用了象征艺术的手法,意象充满朦胧美,使戴望舒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别树一格。  相似文献   

16.
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人生派诗歌以文学研究会诗人为主要代表,提倡“血和泪的歌吟”,思考社会与人生,追求理想和光明。具有深刻的为人生的思想;诗歌艺术在初期白话诗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显示出现实主义诗学的深化。人生派诗歌创作对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诗歌会及40年代的七月诗派都有较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戴望舒,李商隐的情诗比较,力图揭示戴望舒诗歌的传统渊源,作为乱世中的苦难诗人,从深层讲,悲苦的末世情怀是戴承继李的内在因素。至于戴望舒情诗的感伤特质,则从他与李难诗人,从深层讲,悲苦的末世情情是戴承继李的内在因素。至于戴望舒情诗的感伤物质,则从他与李商隐相似的爱情观和情诗氛围的营构得以体现,其区别则在情感和情绪分别成为李,戴表现的不同侧重点,另外,由于他们客观上面临着查相同的艺术上的反判任务,因而导致俩人对含蓄诗美的追求,其结果是造成他们情诗艺象的多义性,略有不同的是,李商隐爱用典,而戴望舒偏爱传统意象。  相似文献   

18.
19.
回望现代主义诗歌艺术长廊,我们发现戴望舒仍不失为一个正直的、流淌着新鲜血液的优秀诗人。他的诗歌中所内含的多种思想艺术质素,都显示着或潜存着新诗的发展与流变的种种动向。新诗发展的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多少名噪一时的闻达者随着时光的流逝只剩下文学史价值,不再具备文学本身的价值,而戴望舒的诗虽几经命运沉浮.却始终魅力不减,风流了几十载,其许多作品至今为人称道,  相似文献   

20.
戴型舒是新诗坛的名将,是中国现代派诗人的领军人物。他的诗代表了一个时代,虽然作品不太多,但出手不凡,均是精品。他的诗风几经变化,对中西诗艺作了适度选择,今天研究他的诗。对于总结新诗的创作经验,推动新诗艺术发展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