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曾祺的文笔大多闲淡而雅致,“闲”与“雅”是其美文的两只“文眼”。他的散文与小说作品大多以闲散之心体悟自然生命之妙趣,以雅致之文书写人世生活之美与真。其文字呈现出了汪曾祺回归自然的人生态度与创作态度,及其对文学美感教育功能的重视。在这样一个注重“轻阅读”和快节奏生活的时代,阅读汪曾祺的美文,将使读者的心灵得到极大的愉悦与抚慰。  相似文献   

2.
明清市民美学思潮有一种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倾向与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休闲美学.探讨中国古代美学的“闲”范畴时,只有把“闲”范畴与明清市民日常生活审美化联系起来,才能对中国古代美学中“闲”范畴的历史性演变与内蕴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即可以发现它随着社会历史的转变,如何从先前的文艺创作与欣赏(宋及之前)而走向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明清).  相似文献   

3.
“情”是重要的修辞范畴,同时,“情”作为起始范畴,成为构词的基础。在古典文学语境中,以修辞范畴“情”为基础,根据参构范畴所具有的主观情感的特点,选取古典文学语境中“~情”的闲情、愁情、悲情三种类型为例,可得出修辞范畴“~情”具备修辞语境、修辞表达和修辞接受等几种角度的修辞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闲情赋》难归“闲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陶渊明的作品中,《闲情赋》是一篇奇特的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风格都与人们印象中的陶渊明迥然不同。关于其命意,前人有爱情和比兴 即以美人比史故主或同调之人二种说话。事实上,在《闲情赋》的一开始,诗人就用惊叹的语言,满怀感情地描绘出一位超群的女子;诗人心潮翻涌、激动难宁,生出了一个个胆新奇的幻想,这就是著名的“十愿”。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此赋的绝大部分篇幅实际上是“荡以思虑”,写诗人对爱情的大胆热烈追求;而“终归闲正”只是一种障眼法。最早责难《闲情赋》的是昭明太子萧统。责难者主要是从正统观念出发,认为陶渊明一生清白,不该作此赋玷污名声。《闲情赋》的独特价值主要体现在浓郁浪漫的感情和丰富奇异的想象力上。鲁迅先生对于《闲情赋》的独特价值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爱恨情愁,离情别绪:绵绵情思,点点乡愁,这些都是古诗词里常见的内容。诗人表达这些“苦”情时,往往借助一定的物象作为载体,“情”和“蒙”构成了诗词中有特定内涵的意象。  相似文献   

6.
2014年1月13日晴有人说生活像一杯美酒,香醇浓厚;有人说生活像一首诗歌,韵味无穷;也有人说生活像一幅画,融入了仙境。而我觉得生活只有靠自己用心去感悟,诸多的滋味才能深切体会。以前我很自卑,感觉什么东西都比不上别人,长相不出众,学习成绩也不好,似乎根本就没有什么优点可言。  相似文献   

7.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支奇葩,它以其精炼的语言、丰盛的情感、深远的意蕴,闪烁着语言艺术的光辉,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古诗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是一首渗透着美的思想感情而又充满激情的抒情诗。诗歌流露出为人类美好生活而不惜奉献自我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全诗中回环萦绕,跌宕起伏,读完令人情不自禁地为诗人的美好心灵、高尚风格所折服,并油然而生出一种奉献社会、回报人民的神圣情感。怎样让学生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体悟到这种情感,成为我设计这节课的出发点。基于上述设想,我进行了以“情”字来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情”不自禁的学习氛围中领悟文旨的尝试。一、导语诱“情”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棵树有什么用处呢?大家能说说树有什么作用吗?…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而古诗可以算得上是最瑰丽的奇葩、最璀璨的明珠。在弘扬中华文化、注重人文素养、注重积累运用的今天,古诗更焕发出其独特的魅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相似文献   

10.
祝玉怀 《考试周刊》2013,(45):15-16
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情感,古代诗词名家却能以神奇之笔,将抽象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具体可感,使读者受到极大感染。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富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而吟诵是鉴赏、理解和创作传统诗词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吟诵诗词,有助于唤醒学生的审美想象,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愉悦。我们在教授学生品诗赏诗的时候,应引导学生把声音放出来,将诗歌阅读引领到诗性阅读的立场上来,在诗词吟诵中去感受那份独特的审美愉悦,回到各种生命感官的开放立场上来,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延伸课外,还原诗境,吟悟诗情,真正领略诗词带来的美感享受。  相似文献   

12.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不仅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能提升综合素养。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创新和多样化设计,引领学生去感受古诗词的文字美、意境美、情感美,就能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3.
感悟诗情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夜幕开始降临,好沉闷、好压抑。我百无聊赖地坐在窗前发呆,雨中的一切有点儿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14.
古诗词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具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在表达上打破了常规语言表达形式的束缚,体现出看似散乱实则灵动有序的表达形式,刻画出鲜活的形象,传递复杂而细腻的情感。学习者可以从古诗词语言表达与现代汉语通用表达的差异性入手,发现古诗词创作者在语言运用中的变式规律,搭建起学习古诗词语言的支架,感受古诗词语言的强大张力,以便更好地领悟古诗词语言变式中蕴含的情感要义。  相似文献   

15.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景物、体会情感、领悟意境的重要途径。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中走进诗中之景,体会真情实感,领悟深远意境,实现“景·情·境”的关联融通,让学生在诵读中逐步进阶,培养文化自信,感受古典诗词之美。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的文化理念中,“月”是一个十分丰富的意象,一直受诗人词者的宠爱,形成了一种东方人特有的“明月情结”。学习诗歌、鉴赏诗歌时,常常会有“月”的意象出现,准确把握这个意象自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宋代诗人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他同徐照、徐玑和翁卷并称"永嘉四灵"。有《清苑斋诗集》传世。其诗音韵和谐、清丽自然。赵师秀的《约客》是一首语言清新,含蓄而有韵味的小诗——  相似文献   

18.
宋代诗人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他同徐照、徐玑和翁卷并称"永嘉四灵"。有《清苑斋诗集》传世。其诗音韵和谐、清丽自然。  相似文献   

19.
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然而,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或者学生对古诗词的教与学过于急功近利,导致古诗词丧失了原有的魅力。如何挖掘古诗词原有的内在美,激活学生的审美情趣。笔者以为,我们语文老师需要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20.
李红艳 《文教资料》2007,(36):108-109
本文主要论述古诗鉴赏教学要在加强语言理解能力培训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古诗词共有的文化现象的重视和积累,把握诗歌发展历程中那些被积淀下来的艺术特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