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释学是关于理解和解释文本意义的理论。阐释学代表人物斯坦纳提出阐释学的翻译四步骤,彰显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以斯坦纳的阐释学为基础,分析陕北民歌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  相似文献   

2.
在阐释学翻译理论框架下,翻译过程可以分为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四个阐释学分析的翻译步骤,译者主体性作用在对原文本的理解和阐释过程中得到了彰显,在翻译《太平广记选》过程中译者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将中国文化内涵介绍给西方读者,实现了翻译再创造的过程.阐释翻译操作过程中从语言理解到译者主体性作用的考察,也为阐释学翻译理论指导实...  相似文献   

3.
卢峰 《文教资料》2011,(5):32-33
作为翻译理论的经典,英国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的阐释学翻译理论为翻译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围绕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对乔治.斯坦纳本人、阐释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的依据、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的四步骤进行了介绍与分析,重点阐释了斯坦纳翻译理论四步骤的内涵与外延,即信赖(trust)、侵入(aggression)、吸收(import)和补偿(compensation)。  相似文献   

4.
对阐释翻译理论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翻译的实际操作过程从阐释学的四个基本步骤:信任、入侵、吸收和补偿。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论述,深入研究了给予阐释学理论在翻译实践的具体操作过程。之后重点从翻译过程中文化背景的转换、表达方式的转换、意境的重构等方面给出了阐释学的翻译应用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中四个翻译步骤为理论指导,以莫言小说《生死疲劳》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将译者主体性这一抽象概念分解到"信任"、"侵入"、"吸收"、"补偿"四个具体翻译步骤中,通过分析以期证实翻译家葛浩文的主体性作用在这四个具体的翻译步骤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翻译研究中译者的主体性地位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随着阐释学的发展,译者主体性不断得到深入研究。当代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强调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他提出阐释翻译的四步骤: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本论文试从斯坦纳翻译的四个步骤探讨译者主体性在张爱玲译《老人与海》的具体体现。阐释翻译观与译者主体性的有机结合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角度。  相似文献   

7.
自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之后,译者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阐释学就是研究译者主体性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以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为基础,对畅销小说《追风筝的人》李继宏译本中体现出的译者主体性进行分析,说明译者的主体性贯穿翻译的的四步骤,即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  相似文献   

8.
传统翻译研究注重作者和原著,往往忽视了翻译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即译者。然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可避免地要发挥一定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主体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随着翻译研究的多元化发展,阐释学翻译理论逐渐将译者主体性视为其探讨焦点。当代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认为阐释学能更好地解释翻译过程,主要有四个步骤,分别是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文章尝试从这四个方面探讨译者主体性在张培基英译胡适散文《差不多先生传》中的具体体现,旨在为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探讨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9.
传统翻译研究注重作者和原著,往往忽视了翻译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即译者。然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可避免地要发挥一定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主体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随着翻译研究的多元化发展,阐释学翻译理论逐渐将译者主体性视为其探讨焦点。当代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认为阐释学能更好地解释翻译过程,主要有四个步骤,分别是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文章尝试从这四个方面探讨译者主体性在张培基英译胡适散文《差不多先生传》中的具体体现,旨在为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探讨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文学派认为翻译是作品文体风格的转换,是译者的再创造。由此,以理解为核心,强调译者主体性的阐释学理论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得到广泛应用。乔治斯坦纳提出的阐释翻译四步骤:信任(trust),入侵(aggression),吸收(incorporation),补偿(compensation)在莎士比亚多部名著译本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体现了重译的必要性,并为进一步理解文学翻译的阐释观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王维生于盛唐,是中国极为重要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因其诗作佛道和避世思想厚重,诗风大都清幽恬静、充满禅趣,对后世诗作影响较大。本文基于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理论,选取较为权威的国内翻译巨擘许渊冲与国外知名汉学家宇文所安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探讨斯坦纳的“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四个步骤是如何在两种异质文化译本里体现的,并研究其产出的效果,以此对王维诗英译本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李刚 《考试周刊》2010,(45):20-23
阐释学翻译理论认为语言、意义、文本都处在永恒的变化之中,而解读、解释或翻译始终贯穿其中,翻译就是语言的生命。基于这种阐释性的语言观和翻译观,乔治斯坦纳提出了翻译过程中的阐释四步骤: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本文运用这一模式,考察了赵元任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阐释过程。  相似文献   

13.
阐释学是关于理解和对文本意义进行解释的理论或哲学,把哲学阐释学这个概念引入翻译领域打破了翻译实践中长期以来的忠实这个神话,且对创造性叛逆的研究和创新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本文以阐释学为理论基础,借助斯坦纳提出的基于阐释学分析的四个翻译步骤对宋词的英文翻译进行分析,研究其体现的创造性叛逆现象。文章最后得出结论:创造性叛逆不是指译者对原文的任意背离,而是文学翻译中译者实现对原文更深层次忠实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有助于探讨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在翻译过程中,在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这四个步骤中,充分体现了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注重文化的忠实.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在翻译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译者,译者是翻译活动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的主体.著名的英国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观的核心实际上就是强调译者主体性的发挥.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对翻译活动中的主体—译者的研究逐渐开始重视起来,并逐渐深入.本文将尝试以乔治·斯坦纳基于阐释学的翻译四步骤理论为基本的理论根基,以《十五从军征》两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翻译活动中不同译者发挥其各自主体性造成的翻译差异,研究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活动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张瑞玲 《文教资料》2010,(29):61-63
影视语言的特征、字幕的时空与文本限制因素等表明。字幕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不客忽视。本文以翻译阐释学派理论奠基者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为理论框架,以动画电影《料理鼠王》为例分析了阐释学理论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具体指导字幕翻译,以及在此过程中字幕译者如何发挥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阐释学派乔治·斯坦纳提出的翻译四步骤(信任、入侵、吸收、补偿)理论,为中译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试图以译本《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深入探究译者如何在翻译过程中采用"入侵"与"补偿"手段来左右译文的质量,以此体现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西方阐释学源远流长,翻译学发展受到现代哲学阐释学的深远影响。斯坦纳所提出的四步阐释步骤在译界更是被广为引用和讨论。本文试结合该阐释步骤,分析本雅明《译者的任务》中英译本的翻译过程,以期验证这一理论是否适用于文学作品以外的理论名篇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阐释学理论运程的四个步骤——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每个步骤都存在着操纵,或是体现在意识形态层面,或是体现在诗学层面,抑或体现在赞助人层面。本文通过对莫言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的英译本分析揭示出,不论是对翻译进行何种操纵,译者葛浩文都较自如的运用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较娴熟的使用增益、替代、释义等补偿手段,最大限度的在传达作者意图与满足目的语读者需求之间、在中国特色文化传播与译入语可接受性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忠实地完成了不同语言文化间沟通和交流的桥梁作用,表现出了作为杰出汉学家和译者的卓越素养。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和斯坦纳是阐释学派的三位杰出代表。该文试图对阐释学视角下的翻译理论做出客观分析,通过对“对话”、“前理解”、“视域融合”、“翻译四步骤”等重要概念的阐述,进一步探讨了阐释翻译的三大核心问题:意义的不确定性、译文的多样性和译者的主体地位。同时,还对阐释翻译理论的优缺点予以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