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8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中外记者见面会后,记者意犹未尽,采访了张炜先生) 记者:最近一两年,您因为《你在高原》拿了很多奖,最近又获得我国长篇小说的最高荣誉——茅盾文学奖。您怎样看待这些荣誉?  相似文献   

2.
《文学教育(上)》2011,(9):159-160
作家张炜日前在接受采访时称,严格说来,不存在网络文学这个概念,和它相对应的是什么?龟板文学?竹简文学?草纸文学?没有这样的概念,所以网络文学也不存在。网络只是一个载体,文学只有优劣之分,没有网上网下的区别,文学的标准大部分都是相对恒定的,网下的有好的,也有拙劣的,网上同样,一部好的作品,不管印成书还是做成电子文档,都是优秀的,一部差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张炜是一个作品众多的作家,在这些作品里《外省书》有它特别的意义,它既是一个小结又是一次超越的努力。本文通过分析《外省书》与张炜其它作品的关系以及《外省书》文本本身,试图给《外省书》一个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5.
山东作家张炜的小说具有鲜明的民粹主义倾向,体现在作家对“土地”、“人民”的深厚感情,城市/乡土文明的决绝对立,回归野地的生活理想,乡村生活的诗意“狂欢”诸方面。他文本的民粹主义倾向具有意义的多指向性和变异性,同时他小说中的民粹主义倾向还揉杂了山东儒家文化的多种质素,具有本土传统话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张炜在自己的创作中,以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近乎疼痛的理性思考为基础,建构了厚重而高远的精神和思想大厦。回归自然作为张炜思想中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反复传达着作家返回生存以及生命本真状态的努力方向。在发展主义至上的时代,他追问的是关于生命的本原和精神性存在,以及人类可能抵达的精神高度。在失落中寻找,在寻找中追问,不仅向旷野大地寻找生命的现世家园,还向历史文化和自然哲学寻找生命的终极家园。张炜饱含忧患意识,以超越世俗的洞见,为我们营造了人与自然完美融合的生命乌托邦。  相似文献   

7.
我从养蜂人那里得到了启示,觉得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东西。有一段时间,不管在哪里,只要遇到养蜂人.我就要停下来耽搁一会儿,了解我所感兴趣的一切。他们的职业在一般人看来是辛苦的.到处游转,远途运输和奔波,夜宿野外,等等。可是他们的生活听来又极具色彩.如追赶花期,如倚山背水而眠。如走遍大地。  相似文献   

8.
张炜的长篇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叙事模式:受难叙事和流浪叙事,前者通常讲述“我”的家族苦难历史,与《离骚》、《圣经》中的“失乐园”的叙述构成较为一致;后者则由“家族”流浪与他者流浪组成,往往表述作者对人类前途命运的严谨思索,体现其一贯的怀疑精神。其长篇小说打破了传统长篇小说的藩篱,追求情绪的诗意张扬,显示出张炜在长篇小说与诗之间寻求一个合适的契合点的尝试与努力。  相似文献   

9.
张炜的长篇小说《家族》以二十世纪历史进程为背景,力图通过对历史碎片的展示,凸现出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国人的生存境遇,对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试图寻找近一个世纪中国人难以摆脱的悲剧命运的根淅,作家再次严肃地提出了人的灵魂和精神家园问题,对人的内在精神进行了严峻的拷瓿和质疑,表达了作家的人关怀立场,在知识分子日益边缘化的今天,小说从人本身来考察知识分子的出路,使它超拔于同时期的一般作品之上。  相似文献   

10.
在张炜的文学创作中,对大自然的追思和对现代文明的批判是他文学创作的核心主题。小说《三想》对各种生命之间的友好情谊的呼唤,《九月寓言》对融入野地的生命境界的展示,都蕴含着鲜明的生态意识。这对中国当代文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代著名作家张炜饱含着对养育他的胶东大地的无限深情对秦代方士徐福形象进行了塑造。在张炜笔下,徐福是探索自由的勇士、伟大的航海家、齐文化的拯救者和守护者,也是现代知识分子理想中自我的表征和精神榜样。从他探寻的徐福东渡足迹和心路历程的穿越之旅中,我们深刻领会到齐文化几千年来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2.
鲁迅一直是张炜崇敬的作家,张炜在小说创作方面深受鲁迅影响。从二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文化精神气质的构造两方面入手,寻根究底张炜受鲁迅影响的深层次内涵。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张炜是重要的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以其独特的创作,众多的作品,张炜小说深刻地描写了女性的苦难,社会的苦难,文革的苦难,张炜对苦难的描写真实而生动,具有典型的悲剧意义和深沉的悲剧力量,张炜从社会生活中发现了人物的悲剧,发现他的作品深藏于其中的苦难。  相似文献   

14.
张炜家族小说是通过对家族历史和家族变迁的再现来透视整个民族历史的变化进而完成对历史的阐释。家园寻找和文化寻根是其家族小说重要的内涵。道德理想主义姿态和充满人道主义悲悯情怀的叙述方式是其家族小说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当代作家张炜是一位传统文明的坚守者,他以小说为载体,把自己的成长经历、生活体验和对农业文明的赞赏杂糅起来,谱成一曲田园牧歌,荡漾在工业文明的上空。这部乐曲分为三章:对土地的执着、对家族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对于多种感情道德化的美化。  相似文献   

16.
孙波 《文教资料》2006,(13):138-139
张炜作品中出现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这些英雄来自民间,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但作品中他们最后的命运却是悲剧性的,这是“民间”给张炜创作带来的局限。强烈的“民间”意识既成就了张炜也限制了张炜。  相似文献   

17.
《文学教育(上)》2009,(10):159-160
作家出版社日前推出张炜的新作《芳心似火》,和之前《古船》《外省书》《浪漫与丑行》《剌猬歌》等作品书名之诗意、典雅、田园比起来,张炜的新作《芳心似火》的书名显得有些撩人。但是等你迫不急待翻阅时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其中的深刻、幽默与思辨,一点儿不亚于他以往的作品,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因为他的切入点起于爱情,便显得轻松愉悦,  相似文献   

18.
调节小说情节张弛、起伏的叙事节奏在张炜小说的情绪调控中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他的小说节奏美学不仅仅体现为技术层面上多种手法的置换与技巧的繁复,更为重要的是在刚柔两种叙事元素渗透与包容基础上形成的艺术功能。兼有写意化叙述的冲淡、柔和以及主体抒情的昂烈、激扬所形成的刚柔相济的美学风貌,制约着其作品的整体美学格调。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时期"道德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家,张炜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保守主义"思想倾向。同时,作为具有民间情怀的知识分子叙述者,他以知识分子身份俯视民间,主动与民间接近、与民间融合、在民间寻找文学创作的资源、在民间获取文学创作的灵感。深入解读张炜的作品,对理解其精神立场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奖过程较往届作了很大的改变,它通过制订一个新的游戏规则,帮助一些作品浮出了水面,也削弱了一些作品的竞争能力。最后公布的获奖作品名单,说明茅盾文学奖作为代表国家文学形象、具有浓厚官方色彩的奖项,已经逐渐卸下政治包袱,但在今后仍要面对如何更加开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