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李渔的戏曲理论出发,以孔尚任的《桃花扇》为例,对"传奇"的界定,《桃花扇》的结构、语言等方面作了一定的分析研究。两相映照,在肯定李渔戏曲理论的同时,也进一步阐释了孔尚任《桃花扇》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提及诗词,会想到寥寥数字便是文,但却是语言高度浓缩又不失形神的一种艺术。其词文化内涵丰富,艺术风格独特。因此,想要翻译诗词绝非易事,要做到"忠实"与"达意",使译文与原作相映成趣,更是难上加难。这一点,许渊冲先生给文学翻译树立了模范。许先生语言的精深造诣,艺术独创精神和高超翻译技巧,使诗词达至艺术之美又盎然诗情。本文拟从诗词赏析的角度,去体会许先生《唐宋词一百首》中所体现独创的艺术和盎然的诗情。  相似文献   

3.
历史题材的作品,关键是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相统一。本文从梁启超对《桃花扇》的一个批注谈起,以《桃花扇》中的人物史可法的结局为例,阐明《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对历史事实的“点染”,做到了艺术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4.
刘红云 《双语学习》2007,(10M):151-151,153
提及诗词,会想到寥寥数字便是文,但却是语言高度浓缩又不失形神的一种艺术。其词文化内涵丰富,艺术风格独特。因此,想要翻译诗词绝非易事,要做到“忠实”与“达意”,使译文与原作相映成趣,更是难上加难。这一点,许渊冲先生给文学翻译树立了模范。许先生语言的精深造诣,艺术独创精神和高超翻译技巧,使诗词达至艺术之美又盎然诗情。本文拟从诗词赏析的角度,去体会许先生《唐宋词一百首》中所体现独创的艺术和盎然的诗情。  相似文献   

5.
清诗所及《桃花扇》传奇文献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诗中论及戏曲的文献实夥,而评点《桃花扇》传奇的诗作亦不例外,达数百首之多。这些诗对《桃花扇》的构思特点、举事考证、语言特色、巨大影响等诸多方面均有精到而深刻的评论,这些评论足以给人们全面地研究《桃花扇》传奇以启发。  相似文献   

6.
历史题材的作品,关键是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相统一,本从梁启超对《桃花扇》的一个批注谈起,以《桃花扇》中的人物史可法的结局为例,阐明《桃花扇》的作孔尚任对历史事实的“点染”,做到了艺术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7.
从诗词语言的艺术表现手法来看,诗词是一种运用各种语言材料和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恰当表达丰富内容和情感又极富美感意味的文学文体。所以从诗词语言的艺术表现手法入手来鉴赏中学古典诗词,应该成为中学生学习鉴赏的重点之一。我在这里只就诗词语言表现手法中的炼字、炼句和炼意谈谈认识。  相似文献   

8.
孔尚任在创作《桃花扇》时,仔细研读过侯方域的《壮悔堂集》。《桃花扇》中诸多情节就直接源自《壮悔堂集》,依据《壮悔堂集》剧作家进行了加工点染和艺术创造;《壮悔堂集》还在思想倾向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影响了《桃花扇》的创作。  相似文献   

9.
从诗词语言的艺术表现手法来看,诗词是一种运用各种语言材料和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恰当表达丰富内容和情感又极富美感意味的文学文体。所以从诗词语言的艺术表现手法入手来鉴赏中学古典诗词,应该成为中学生学习鉴赏的重点之一。我在这里只就诗词语言表现手法中的炼字、炼句和炼意谈谈认识。  相似文献   

10.
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作为传奇名剧,思想和艺术兼胜,对后世影响很大。为普及传播和开展研究之用,20世纪至今,《桃花扇》有了多种整理本和影印本。其中,整理本主要包括《桃花扇》的最早注本《详注桃花扇传奇》、《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本和《孔尚任全集辑校注评》本等;影印本主要包括《古本戏曲丛刊》本和《续修四库全书》本等。这些整理本和影印本对《桃花扇》的流传和接受做出了贡献。但遗憾的是,它们也各自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主要是文字错误、体例不善和注释欠妥。  相似文献   

11.
《桃花扇》艺术结构的成功向来为人所激赏。历来论者多论其借侯李离合之情以写兴亡之感的结构线索、作为主题意象的"龙珠"——"桃花扇"在剧中的作用,而事实上,《桃花扇》艺术结构的精妙并不仅限于此。细读文本,可发现该剧的艺术结构还有如下特点:作者善于预设埋伏、伏线千里,以其运思之谨严、针线之绵密,构成了该剧内在结构上的精巧与缜密;柳敬亭、苏昆生、杨龙友等线索式人物的穿针引线,使全剧在结构上形成一个脉络贯通的有机整体;老赞礼形象的精心设置,使全剧形成了独特的以抒情结构统辖叙事结构的双重套式结构。  相似文献   

12.
明清以来,随着小说的繁盛,小说成为大众传播的一种方式。许多戏曲名著被改编为小说进行传播。《桃花扇》成为小说传播的对象,被改编为平话小说、演义小说和报刊连载历史小说等传播形态。小说传播丰富了《桃花扇》题材故事的艺术样式,使《桃花扇》故事进一步从文人群体走向民间。平话小说的传播形态改变了“桃花扇”故事的结尾,将悲剧意味消融于世俗中;历史演义小说的介入强化了“桃花扇”故事的史诗品格,增强了其忠君爱国的普泛思想;现代历史小说丰富了《桃花扇》故事的历史叙事,强化了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接受者的接受活动是文艺作品价值实现的重要环节,对于戏曲作品和戏曲艺术而言更是如此。孔尚任重视读者和观众的接受和反馈,这在《桃花扇·凡例》中有明确的反映,并影响到了《桃花扇》的创作和文本,使得《桃花扇》的接受史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桃花扇》接受史研究主要包括版本源流研究、传播与接受研究、改编研究和批评研究等几个方面。目前学界对这几个方面的研究有得有失,并不充分具体,亟待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14.
最早的《桃花扇》题材小说作品是乾隆初年刻本章回小说,共十六回。小说以《桃花扇》原剧为蓝本,保留了原剧四十二出的大部分情节关目。但对原剧剧情删繁就简,按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加以贯串,既无法凸显情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又没有产生波澜。小说文笔庸弱,语言呆板,叙述文字过于简净,缺乏文采。  相似文献   

15.
卢前对《桃花扇》的接受和批评,既涉及独有的个人因素,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所处时代戏剧研究的状况。他的短剧《琵琶赚》在创作意图和主旨方面与《桃花扇》类似,传奇《楚凤烈》的选曲用调也受到了《桃花扇》的一定影响。他对《桃花扇》的批评研究主要涉及该剧的征实之风、情节关目和曲词,其中多数观点袭用吴梅和许之衡的相关论述,而少有自己独特而新鲜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桃花扇》是孔尚任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针对"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这个主题,从《桃花扇》的艺术结构和创造方法这两个方面来看作者的艺术构思。  相似文献   

17.
孔尚任的《桃花扇》是经过十年的辛勤劳动,三易其稿,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完成的。这部伟大的剧作,由于它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容、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很快流传开来。孔尚任在《桃花扇》的《小识》、《本末》中,将写作和流传的最初情况作了记载,他说:“《桃花扇》成,王公荐绅,莫不借钞,  相似文献   

18.
卢前对《桃花扇》的接受和批评,既涉及他独有的个人因素,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所处时代戏剧研究的状况。他的短剧《琵琶赚》在创作意图和主旨方面与《桃花扇》类似,《楚凤烈传奇》的选曲用调也受到了《桃花扇》一定的影响。他对《桃花扇》的批评研究主要涉及该剧的征实之风、情节关目和曲词,其中多数观点袭用吴梅和许之衡的相关论述,而少有自己独特而新鲜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王伟康在《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略述吴敬梓扬州诗词的艺术特色》一文中指出,现存吴敬梓扬州诗词30首。其中诗24首占其诗作总数166首的14.5%;词6首,占47首的12.8%,在吴敬梓诗词创作中占有很大比例,吴敬梓的扬州诗词是文士学者之诗词,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诗篇语言多明快自然,一气贯注;  相似文献   

20.
桃花扇小札     
桃花扇,《词源》训为“传奇名,孔尚任撰”。《辞海》同。这根据自然是古典名著《桃花扇》。可惜,就词之“源”而言.桃花扇却确实不是什么“传奇名”,也与孔尚任无关。《金瓶梅词话》中就屡屡“出现”舞纸杨柳楼头月,歌罢桃花扇底风”这样的句子了。明显的,这句中的“桃花扇”是物,专有名词。又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