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城》的讽刺艺术特色是令人拍案叫绝的。通过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心理描写和语言四个方面阐述其讽刺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讽刺艺术是《围城》的一大艺术特色,它讽刺范围的广泛性、入骨的讽刺意味是通过故事情节及精雕的细节描写自然流露;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比喻、典故、比较、推理等随处可见;讽刺的语言更是诙谐幽默,尖锐泼辣,令人赞叹。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的遗作《小团圆》自面世以来,外界对其艺术成就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本文力求以文本为依据,从结构方面剖析《小团圆》的艺术得失。结构是作者对作品有深意的构思安排,它既包括如作品的起承转合等外在的结构之技,也包括如作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的小说的艺术魅力和“张爱玲式”风格总是引起一次次的轰动。《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作品带给读者说不尽的感慨和思索,而今随着遗稿《小团圆》的面世,新一轮的“张爱玲热”也相伴出现。同时纵观《小团圆》,不难发现它与前期作品存在着一些差异。今即从文字、意象和人生观察透彻方面人手,以《倾城之恋》、《金锁记》和《小团圆》为代表,初略地探讨半个世纪以来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变化和“花开花落”。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探讨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从意象、比喻、电影技法、心理描写四个方面分别展示张爱玲小说艺术世界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莫言的长篇小说《檀香刑》是一部艺术特色非常独特的小说。本文从作品的结构模式、叙事方式、表现手法、刑场描写、语言特色等几个方面来论述《檀香刑》的艺术独特性。论文指出《檀香刑》在艺术手法上表现出的自由、多样、洒脱、拔俗的特色就像一朵盛开在山野乡间的野玫瑰,既热烈奔放又野性十足。  相似文献   

7.
新发现的《姑妄言》,是介于《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的又一部世情小说奇书,并在《金瓶梅》等章回名著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对《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也有明显的启示和影响。在艺术上,《姑妄言》在章回体式,人物塑造,心理刻画,环境描写以及结构和语言等方面都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从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崇高的爱情理想 ,意象的自然景物化及其疏密有致的组合 ,细腻的心理描写 ,语言的平朴、纯净及接近口语等方面对舒婷爱情诗的艺术特色作一个简单的论述 ,旨在加深对舒婷爱情诗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9.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脍炙人口、经久不衰,除了结构、情节安排等方面的不同凡响之外,艺术手法的运用,尤其是出色的心理描写,也是他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我的叔叔于勒》,便是在心理描写上很有特色的一篇。 心理描写直接反映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我的叔叔于勒》中有大量的心理描写。由于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所以多半是取间接心理描写的手法,多侧面多层次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0.
从莎士比亚第一部讽刺喜剧《威尼斯商人》剧情入手,着重分析《威尼斯商人》的艺术特色,主要从语言诙谐幽默,描写淋漓尽致;脉络清晰,紧扣主题;情节离奇,设伏严谨;典型人物描写与典型事件描写结合等四个方面探索它的艺术特色,并分析了《威尼斯商人》在世界文学史上的艺术价值,以及所带给人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儒林外史》的人物出场描写十分具有特色,尤其是作者有意讽刺之人。《儒林外史》人物出场描写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形貌、语言、动作,重中之重在形貌。在描写手法上,采用镜头化的语言和第三人称限知视角,呈现出镜头感;通过自上而下的模式化出场方式,凸显读书为上、追慕名利的畸形社会心理;人物衣着与外貌、言行描写之间构成独特的张力,形成反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细腻的心理描写、塑造的新女性形象、意象的选取、生动的抒情方式等四个方面,来论述丁玲早期小说所具有的艺术特色,以期指出丁玲小说在当时出现的历史价值,及她在艺术方面对"五四"新文学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大量地使用典故、圣经和神话原型意象是艾略特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之一。在诗歌《圣灰星期三》中,艾略特运用意象、原型、典故、象征和残缺的情节等艺术手法勾勒出一幅诗歌图画,传达了渴望宗教救赎和精神复生的心声。本文通过分析诗歌中庞杂繁复的原型意象,解读了瑰丽的诗歌图景下诗人的感情经历。  相似文献   

14.
谭嗣同诗歌中创作了许多鲜明的意象,这些意象寓意深刻,描写生动,无疑给他的诗歌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其中“江河”意象是众多鲜明意象之一。试从江河意象在谭诗中的意义、谭诗中江河意象的地域特色、江河意象描写中的艺术手法三个方面来揭示谭诗的丰富内容及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检视学术界对张爱玲《小团圆》的研究,从对作品体例的关注、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对艺术形式的研究三个方面,回顾《小团圆》出版至今的研究成果,归纳与辨析研究观念与研究方法,展望《小团圆》 研究的可能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陆机《拟古诗》不管是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特色方面都对“古诗”有了全面的承继,此外,陆机在古诗的基础之上还对诗歌的内容、语言、结构、艺术手法、诗歌意象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从而使得陆机拟古诗在中国诗歌的历史上彰显了其独特的文学性和历史性。  相似文献   

17.
《太原大学学报》2017,(2):76-79
《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在主题、风格、语言技巧运用及心理冲突描写等方面都突破了传统诗歌的模式,同时大量典故的引用为这首诗作增添了喜剧效果,体现了对传统的传承。全诗充满了讽刺与批判意味,对现代中国的年轻人有着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圣经》中的许多典故被广泛运用于西方各种艺术形式中。俄罗斯的诗歌也不例外,许多俄罗斯诗歌创作的原型、意象和底蕴都源于圣经。了解圣经典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诗歌语言,理解诗歌的内涵,从而为赏析俄罗斯诗歌另辟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19.
现代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具有主题的多重性、意象的多样性和语言的优美性的艺术特色。在主题方面,诗歌不仅倡导独立平等的爱情观,还引发出更具广泛意义的自由独立的人生观。在意象方面,诗歌既有独特新颖的主体意象又有层出不穷的群体意象。在语言方面,整饬的对偶句式和柔中带刚的语言风格构筑出极富美感的诗歌语言。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的诗歌《偶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具体表现在文本、意象、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从而使之内涵丰富、富有哲理、意象精美、韵味隽永,表现出作者的唯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