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抑郁型气质与作家创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家的气质是影响作家创作水平的众多重要原因之一。抑郁质作家所独有的情感特征、性格、观察力、心境特征、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直接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冲动、创作水平以及作品的风格。分析抑郁质作家的心理特征,研究心理因素对作家创作力的影响,从心理学的气质角度研究文学创作,不仅是对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拓展,也是对文学创作研究的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从创作心理学角度对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中的孤独意识和死亡意识进行探析,探索特定环境下它的深层含义,剖析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从不同视角去深入认识作家和作品。  相似文献   

3.
文学和疾病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而患病作家创作疾病题材是文学和疾病关系中最典型的一类。通过对中外文学史上一系列患病作家的疾病题材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患病作家在对疾病的感受性、病痛的释放方式、利用文学干预社会以及审美情趣上均有与众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创作曾经一度掀起高潮,这一题材多以青年男女的爱情纠葛为叙事主 干,以大团圆的喜剧性结局收场.然而,在喜庆场景的背后抹不去感伤的悲情色彩,身处社会中下层的才子佳人小说作家在作品中含蓄表达了对功名仕途的复杂情感.文章从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结合作品,解读这一作家群体的功名观问题.并进一步挖掘其深层的文学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所著的<觉醒>自1899年初次发版以来,受到了国内外文学批评家的广泛关注.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这部作品,比如说:女性主义、达尔文主义、存在主义、象征主义.然而,学者对作品中女主人公爱德娜的心理状态关注得不多.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鲜有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释这部作品,本文作者试图运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达娜‘杰克的抑郁症理论来对<觉醒>中的女主人公爱德娜挥之不去的抑郁进行尝试性的研究与解析.  相似文献   

6.
李渔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戏曲理论家,这一点已为大家所公认。近年来,随着对李渔小说戏曲的进一步关注,人们越来越发现李渔的小说戏曲呈现出新奇的独特个性,并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了其作品新奇特征,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很少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他作品呈现出这种独特性的原因。李渔是一个具有浓郁的创新型作家。正是由于他在创作过程中持有创新求变心态,因此,他的作品才会以新奇著称。  相似文献   

7.
《儿子与情人》是DH劳伦斯经典的作品之一,也被认为是作家自己的自传性作品。对作品中的父亲,母亲以及儿子这三个主人公进行解读,可以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入手。在原型层面,运用"俄狄浦斯"神话情节对人物进行解析;进而在心理方面,运用荣格的心理学的见解,从阴影、人格面具以及阿尼玛角度分析本书的人格原型;最后在仪式层面,解读主人公"献祭"仪式在作品中起到的转折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川端康成的作品《生为女人》,将女性作为一个中心话题来叙述,他作为一个男性叙事者在叙述角度中有其男性本位思想的表现,但《生为女人》这部作品中,作家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情节的设计两方面都体现出他的女性主义意识,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精神分析心理学等理论对川端康成《生为女人》这部作品的解读,得出了一个与以往先行研究不同的结论,即川端康成的女性主义意识是真实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具有十分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对张爱玲作品进行研究的学者一开始都是从文学的角度进行的,但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对张爱玲的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语言艺术、社会文化、心理学等等。张爱玲的小说融合了西方技法的创新应用、对于细节的描写以及精妙比喻与意向的修辞方式。这种独特的语言艺术成就了张爱玲成功的小说世界。本文主要针对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柏林之围》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都德的名作.这篇名作自选入中学课本以来,讨论热烈,但作品的主题究竟是什么,至今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文学作品的主题,可以从背景、人物、技法等角度去探讨,也可以从题材的角度去探讨.因为题材是经过作家加工提炼写到作品中去的材料,它是作家的见解、观点、主观意图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是用来表现主题的.所以我们不妨从《柏林之围》的题材,来看看《柏林之围》的主题究竟是什么.病情和战报《柏林之围》这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年已八十的法国老军人儒夫上校患病的故事,普法战争复杂而广阔的宏大图景是在病房里展现出来的.小说详  相似文献   

11.
《蝇王》是二十世纪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出版于1954年,并于198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戈尔丁采用了道德寓言的形式揭示了人性本恶的主题。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作品中的杰克性格,揭示杰克凶狠,邪恶的性格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杜拉斯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形式方面看,国内对杜拉斯作品的研究集中在文学风格、作品结构、小说语言等方面;从内容方面看,阐发杜氏作品主题则主要是女性主义角度、精神分析心理学角度。  相似文献   

13.
文学就是人学,这个古老、永恒的命题,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在<月牙儿>中,人们对于作品的主题解读大都从社会学或政治学角度来诠释.新时期以来,人们解读的方式已从思想、命运和个性解放等来解读和探讨,大大拓宽了研究的视角.若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解析,探讨文本中人物心理与作家心理的双向的联动,从而实现对于文学就是人学这一理论的阐释,从更深层次对于文本进行研析,来触摸作家的创作心理,这应该是一种值得鼓励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人格力量以及积极的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关注人类的幸福与社会和谐发展。作家的人生观是其创作精神的基础,贾平凹的人生经历和人生哲学流露出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兴》《古炉》《带灯》等几部作品也活跃着积极心理学的因子,这些作品都呈现了正能量、正价值的建构,显示了作者对小说创作精神文化资源的新追求和新表达。一个作家要为读者提供人文关怀,自己必须拥有鲜明的精神文化资源,哲学和心理学是文学价值与人文关怀的精神内核,积极心理学以帮助人获得幸福生活为目标,突出人本身的优点及人文关怀,应该成为文学创作中值得重视的精神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5.
对鲁迅作品《伤逝》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化的角度、作家生活和作品关系的角度、艺术的角度三大类.不同的方法展示了作品不同的内涵,不同时期对不同方法的侧重展示了不同的文学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一生钟爱自然,向往自然古朴的生活。他的小说、诗歌、散文等许多作品都闪烁着生态思想的光芒。本文从文学地理学批评的角度对作家的几部重要的小说进行重新解读,从作品中建构的矿区空间出发,解释作家热爱自然厌恶工业文明的原因,阐述作家主要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7.
辽道宗的懿德皇后萧观音,是已知辽代历史上最为有名的女作家,也是已知辽代女性作家中现存作品最多的一位(如今可见的共计15篇)。本文对萧观音作品从体裁、内容、风格、思想、传承以及与其他作家作品的异同比较等角度做以了分析和考述。  相似文献   

18.
小说教学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就是从文化学、心理学以及人类学的角度对教材中的作品进行意蕴分析,从而使小说教学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多元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王春红 《教学随笔》2016,(11):27-28
在当代著名的作家中,我觉得铁凝是最优秀的,尽管她是女性,但巾帼不让须眉.我最早了解铁凝,是拜读了她的短篇小说《哦,香雪》,后来又拜读了她的其他作品,如《永远有多远》《对面》《麦秸堆》《玫瑰门》《午后悬崖》等等.本文单单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午后悬崖》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著名的作家中,我觉得铁凝是最优秀的,尽管她是女性,但巾帼不让须眉。我最早了解铁凝,是拜读了她的短篇小说《哦,香雪》,后来又拜读了她的其他作品,如《永远有多远》《对面》《麦秸堆》《玫瑰门》《午后悬崖》等等。本文单单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午后悬崖》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