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具有巴赫金所分析的狂欢化文学的各种特征。这部小说在魔幻现实主义之外,从巴赫金的"复调""狂欢化"等理论中汲取养分,创造了一个"狂欢化"的世界,构筑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狂欢化"小说空间。小说中的叙事结构、叙事语言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等等,无一不流露出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2.
莫言一直致力于文体的探索和内容的革新,《檀香刑》即是这种探索的结晶。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它都表现出颠覆传统审美原则和艺术标准的探索精神。如果以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分析《檀香刑》,会发现它充满了狂欢化色彩。狂欢化的叙事结构、狂欢节式的场景、狂欢化的人物形象以及狂欢化的语言在小说中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3.
莫言在《檀香刑》的叙述中采取的是民间"狂欢节"的叙述方式,说书人的叙述语气,以及让人物刚开始出场时都采取的是戏剧中"独白"的方式介绍自己,语言铿锵,节奏明快。借助狂欢节叙述的方式,读者将欣赏到这样叙述的诸多好处:广场化、杂语化、粗俗性等等,而人物的爱憎就是在呼喊和嬉笑怒骂里得到了体现。另外在人物塑造中,莫言采用了加冕和脱冕的方式,其目的是起到民间的戏剧效果。眉娘就是狂欢化叙述的产物,是小说狂欢理论的典型写照。  相似文献   

4.
莫言结局     
莫言在他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里,对传统叙事、意义、审美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甚至颠覆.在终结这些的同时,莫言用自己的方式重塑了自己的独特的叙事原则、意义、立场和审美原则.狂欢化和戏谑化的语言使整部小说笼罩在彻底的反讽和张力之中.这部有着新颖独特视角的小说彰显了莫言小说创作所能达到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5.
莫言的小说具有一种西方酒神狂欢气质,同时又具有一种出自中国本土的民间品性。两者在莫言的小说创作中共存相生,文章试图发觉中国民间本土艺术经验对莫言创作中狂欢情结的影响,寻找中西文化品格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莫言无疑是一个最具狂欢气质的作家.在莫言那里,对民间的建构是狂欢节景观存在的本质根源.莫言的小说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精神内涵上都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狂欢体.  相似文献   

7.
《蝇王》是英国著名作家威廉·戈尔丁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品。该书讲述的是一群由于飞机坠毁而沦落一座孤岛的小孩子的故事。书中的四个主要人物——拉尔夫、杰克、比奇和西蒙——都经历过加冕和脱冕的过程,具有强烈的狂欢化色彩。在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的指导下,笔者试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狂欢式人物形象,从而解读作品中体现的狂欢化的荒诞特点。  相似文献   

8.
莫言小说运用充满狂欢色彩的民间话语修辞而独树一帜,以狂欢化话语来展现民间精神强烈的反叛性和对自由生命形态的追求,来拆解历史和现实,并力求凸现出历史寓言与文化的象征蕴含。  相似文献   

9.
莫言的《酒国》是一个奇特的文本,在观念上与传统小说相去甚远。本文主要以巴赫金的复调和狂欢化文学理论来观照《酒国》,阐释其结构特征和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0.
前景化理论是文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体分析的有效手段之一。前景化是指超常规的或偏离语言学规范的语言形式。莫言小说运用了大量的前景化语言,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本文从偏离和平行两方面来分析莫言小说中的前景化语言,用大量篇幅从偏离角度进入文本,同时还从平行角度探析莫言小说语言的前景化,并简略地谈谈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按照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小世界》与《桃李》两部小说均体现出鲜明的狂欢化诗学特征。与国内相关研究视野多集中在从“后现代”特征、喜剧性以及快乐叙述等方面进行评述不同的是,本文拟从狂欢化诗学特征与叙事技巧的独特性上,来探讨这两部小说在转型期这个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知识分子如何演绎寻找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莫言的《四十一炮》以其独特的“后现代”结构技法,叙述了当下中国的“现代性”故事,然而“狂欢化”背后却凝结着一片浓浓的古典乡愁。《四十一炮》在形式与内容上表现出的张力,代表了莫言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但是《四十—炮》也显示出了莫言“民间话语”的价值迷失。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小说中存在一个"声音世界",其主要以大自然之音、人物话语以及民间音乐三种形态表现出来。纵观其小说作品《透明的红萝卜》、《天堂蒜薹之歌》、《民间音乐》、《檀香刑》等均有三种声音的自然融入,且以民间音乐为主。这种技法实现了民众与权利者的自由平等对话,是巴赫金狂欢化世界感受的体现。莫言重新发掘出"五四"后受到遮蔽的民间话本小说与戏曲声音,为当代文坛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4.
《太原大学学报》2015,(3):102-108
福克纳与莫言的比较研究历来备受学者关注,他们的创作带有强烈的酒神精神,这与他们的生命历程密不可分。在写作上,他们注重叙述的狂欢之美,在人物的塑造上充分体现人性的自然之美。酒神精神在他们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与《红高粱家族》中有着深刻的体现,彰显了福克纳与莫言在生命与艺术上的狂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小说叙事,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神话传说,经过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说、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等历朝发展,逐渐积淀,形成了中国小说叙事的根性。莫言的文本,见证了莫言于传统的承继;狂欢化的语言、独特的叙事视角和腔调、粗野泼辣的民间英雄以及中国缩影式的高密东北乡,又见证着莫言于传统的发展。在对魔幻现实主义的借鉴和中国传统叙事的融合中,莫言以自己的才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小说写我"的叙事狂欢、长篇小说思想上的"众声喧哗"与"模糊地带"的存在、"诉说就是一切"的创作定位,这些独特的"言说策略"呈现出了莫言小说创作的个性。它们的存在,既体现了莫言对既定成规的反叛、对创作自由和小说文本价值多元化的追求,又显示出他在创作思想上的矛盾与冲突。莫言在政治、民众、自我与艺术之间的取舍与平衡,既让其作品充满了艺术张力,又给其小说写作带来了种种难以弥合的裂缝。  相似文献   

17.
莫言的《酒国》是一个奇特的本,在观念上与传统小说去甚远,本主要以巴赫金的复调和狂欢化学理论来观照《酒国》,阐释其结构特征和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8.
莫言小说的创作基础是历史观。历史观不仅决定了莫言的英雄崇拜情结,而且使莫言小说的历史叙事传奇化、人物塑造英雄化。莫言小说的英雄主义给新时期文学注入了强者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康拉德小说《黑暗的心》的论者多就马洛、库尔兹等“中心人物”视角进行小说批评,而忽略边缘人物——俄国人在小说中的声音。文章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从俄国人出现的环境,小丑加傻瓜的人物设定挖掘其身上的狂欢化特征,并从俄国人身上体现出的讽刺性模拟色彩、对小说复调体系构建的参与和对库尔兹的加冕与脱冕三个方面说明这一形象在小说叙事学上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内学界对巴赫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话理论、复调小说与狂欢诗学。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成为大众文化研究的热门话题。从理论发生学角度看,狂欢化理论并不能直接挪用为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话语资源。因而,理清狂欢化理论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合理关系,并且以当前中国大众文化现象为现实观照去发掘巴赫金狂欢化理论对大众文化研究的启示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