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语教材的"鲁迅大撤退"与小语教材的"课文改编"风波,暴露出语文教育的深层次危机,应重视其发生、发展的内在动因并采取积极应对策略。针对语文学科专业阅读教育的观念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分析了语文学科教育的阅读观念两个互为表里的认识部分:专业阅读的文学阅读原则与可供操作(或个人经验模式化)的学段阅读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阅读"就是借助先进的新媒体和数字化技术进行阅读的方式。数字化的"后现代阅读"已成为21世纪文化浪潮中的先锋。"后现代阅读"的范式主要包括网络阅读、微博阅读、手机阅读和电子阅读器阅读等形式。基于"后现代阅读"范式,当下的文学教育应与时俱进,采用全新的教育机制与策略,建构适应"后现代阅读"时代的文学教育新理念,探讨契合"后现代阅读"的文学教育新模式,以便积极应对"后现代阅读"时代给文学教育带来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3.
赵康 《学科教育》2011,(2):60-66
教师具有的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身份的重要维度,但主要是有关教育活动的效用维度,且主要以技术性和工具性为特征。使"教育"成为可能的层面还必然涉及"价值维度",因而教育价值和教育理想在教师的专业认同中占有不可或缺的角色。教师"使命"背后的教育理想无不与个人价值密切相关。个人价值是个人认同的一个构成维度,所以,教师的专业认同与其个人认同在价值层面应是一致的。如此,教师对教育理想的反思和对其专业认同的理解与她/他对个人认同的理解分不开。哲学家利科对个人认同概念和叙事认同概念的分析,为教师反思其教育理想和理解其专业认同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深刻揭示了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辨证关系,对我们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实的个人"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反思具有两重视角,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反思"对思想政治教育质疑"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强调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阅读经典文学名著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对经典名著涉及面和理解深度存在严重不足。本文主要探讨高中生名著阅读量严重不足带来的种种危害。文章认为,经典名著阅读缺失对学生个人发展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会产生深远、重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吴开宇 《生活教育》2012,(17):85-87
阅读共16本的《朱永新教育作品》无疑是一次精神上的"饕餮盛宴",更妙的是还可以"挑三拣四",由此,《朱永新教育作品》之《我的阅读观》成了我踏上全新阅读之旅的"第一本"、"第一思"、"第一记"。阅读的"沙化"现象从百家讲坛盛行一时到国学的"回温",实际上都折射了一个事实,阅读的"沙化"、"荒芜"现象。  相似文献   

7.
陈士同 《学语文》2013,(2):10-11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这是《新课标》针对文学类文本的教学提出的要求。但是面对高考这杆大旗,在实际教学备考中,  相似文献   

8.
杜莲英 《考试周刊》2011,(30):115-116
"学习是为了阅读,阅读是为了学习"。学生具备了较高的阅读能力,对他们的终身学习是大有裨益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一些做法,现与大家共享。一、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实施创新教育阅读课的主要活动是学生读,而不是教师讲。  相似文献   

9.
“书香校园”概念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偏重于强调"书香校园"的工具性价值;以对阅读活动的思考取代整个书香校园创建活动的思考是已有研究在认识"书香校园"概念方面的不足。教育学理论视野下的"书香校园"概念可以表述为:"书香校园"是指作为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机构的学校在实现其基本职能的过程中对书籍与教育活动主体生命发展之间关系的一种科学把握。这一"书香校园"概念内容包括书籍与教育者、书籍与受教育者、书籍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和谐关系三个方面。"书香校园"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相对性与绝对性、抽象性和具体性等特性的统一,在本质及涵盖范围等方面区别于"校园文化"和"校园阅读"等概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选取澳门特别行政区398名4~6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父母受教育水平"和"父母鼓励"两种因素对小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孩子的阅读成绩有正向影响",父母鼓励"在父母受教育水平与阅读成绩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澳门小学生的阅读成绩存在一定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女生的阅读成绩优于男生,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成绩优于低年级小学生。  相似文献   

11.
林嘉颖 《成才之路》2011,(25):72-73
一、中班有效开展前阅读活动的实践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语言领域的"目标"中明确提出:"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在"内容与要求"中也指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书写)技能。"这不仅强调了早期阅读在幼儿时期的重要性,也给当前的幼儿语言教育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人文素质教育说到底就是培养"情商"的教育,"情商"的培养需要学习者把从外界获取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与现有的教育模式相比,阅读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因为阅读必须由学习者亲自进行,阅读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内在的、根本的影响,只要选取了有益的书籍,一个经常进行阅读的人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中,除了书中新知,还有更妙的源头活水吗?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仅就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资源"而言,生活是语文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传统教育自古就有"读无字之书"的说法。阅读自然、社会、人生与阅读书籍相辅相成。阅读书籍,是与他人对话,汲取他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阅历,引起心灵的共鸣;  相似文献   

14.
叶谋庆 《考试周刊》2011,(29):61-61
《课程标准》特别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评价能力应是多元的、拓展的。评价能力是指学生对教材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要求、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个人的反应,并对读物的性质、价值、精确性和真实性作出个人的判断和评价,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培养这种评价能力,其核心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此,我阐述自己对培养学生阅读中评价能力的几点看法,作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5.
徐青 《文教资料》2011,(14):60-61
随着教育教学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对"人"的培养,培养"人"的"包括阅读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高师作为培养师资的摇篮,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主要从阅读指导、尽量为每一个同学创设"说"的机会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人类最美好的心灵开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1995年又宣告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把幼儿早期阅读纳入了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提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意义的过程",强调"对话"和"交流",强调"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强调"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以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创造性,保护学生的个性。可如今的课堂又对"多元解读"追捧过热,导致语文课断章取义、曲解全篇,对文本曲解的怪现象时有发生,久而久之,语文课就由原来的僵化式演变为一盘散沙式。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是对我国基础教育的重大变革,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如何组织好一堂阅读课,如何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成了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引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下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笔者建议学校将"阅读疗法"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开展通过读书解除心理困惑、预防心理疾病的"阅读疗法"研究,探索独具特色的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为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人的形象假设是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思想根源,人们从事教育活动就是以"人的形象"作为前提的。教育哲学是教育思想的前提反思,它对"抽象的人"中的"君子"、"宗教人"、"自然人"、"工具人"、"理性人"、"文化人"等不同表现形态的"抽象的人"形象进行了批判,其研究路向也转化到"具体个人",具体表现为教育研究和实践转向生命的主体的人,使教育活动指向个人生活世界,使教育本质的认识走向主体间指导学习,促进个体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