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典籍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先行者。典籍英译是传达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国声音的一个重要窗口。在分析了典籍英译的现状和影响其对外传播的实质性因素后,在马会娟汉译英"合作翻译"构建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典籍英译"合作翻译"模式。另外,建构中国对外出版的立体化国际销售网络、拓展对外传播的有效渠道、以及定位目的语读者群体和全面调研国外市场等,都是中国典籍英译对外传播的必经之路,笔者也作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中国典籍成为中国向世界传播其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为解决中国典籍英译中的困难,从而更好地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该文以再语境化理论为指导,以中国部分典籍为研究对象,用再语境化应用中涉及的改适转换方法来指导典籍英译,对中国典籍英译实践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沁 《鸡西大学学报》2012,(10):114-115
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已是文化传播者的重大任务之一,而中国典籍英译便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结合实例阐述典籍英译过程中考辨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而倡导译者严谨、认真的翻译态度,更精准地传播典籍里的知识、文化之美,这对中国典籍翻译研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对典籍英译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在此把典籍英译实践作为专题加以研究,剖析典籍英译实践在翻译学发展和构建中的重要意义,强调典籍英译实践的重要性,从而拓宽与充实译学领地,促进译学的发展。希望与译界的前辈和同仁一同讨论提高,为促进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研究的发展,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刘炳淑 《考试周刊》2012,(76):18-19
中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而典籍英译尤其重要。“文化转向”把翻译研究从语言层次的规定性转换到文化关照下的描述性研究。在典籍英译的实践过程中。译者能否做到文化保真,直接影响到中华传统文化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弘扬与传播。本文通过对汪榕培典籍英译著作的片段分析,探讨了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下典籍英译者如何才能再现原文的文化内涵和风格。  相似文献   

6.
典籍英译旨在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价值观以及中国文明的精神。译者应树立"文化翻译观",合理使用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归化策略在典籍英译初期更容易被目标语读者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异化策略有助于彰显中西文化差异,在当今时代更应被推崇;由于读者对象不同以及典籍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其复译工作十分必要;在典籍英译实践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典籍英译理论建设,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形成翻译理论形态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模因论角度对汉语公示语英译周期和过程进行分析,基于文化共性和差异,探讨公示语英译的相关策略.对一些常见汉语公示语可采取借用策略,直接引入目的语模因;对某些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公示语,则宜使用音译、仿译和创译,打造强势模因,或适度采用零翻译,以促进汉语公示语传播,并对目的语受众产生同等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典籍英译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一任务有谁来承担则一直处于争议之中,文章以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为出发点,对译者的选择进行了讨论。就典籍翻译的意义,译者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探索典籍英译的译者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因文化负载词的存在而造成翻译上的困难。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习语。本文旨在探讨典籍英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典籍的翻译是传播中国文化、沟通中西文明的重要途径,撰写中国哲学典籍英译史对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树立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了中西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撰写《英国的中国哲学典籍英译史》的设想,以图丰富中国哲学典籍翻译史的研究并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西文化交流呈现出新的文化态势,中国典籍文化越来越受到西方读者的青睐,中国典籍英译也自然成为其他国家了解中国典籍文化的有效渠道。谁来译?如何译?就成为典籍英译工作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文章还通过实例探讨了"传神达意"原则对中国文化籍英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典籍英译是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的主要途径。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典籍英译在翻译实践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正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本文回顾了典籍英译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了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英语译文语言表达至少有两重历史任务:很好表达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涵、情感、风俗等等,推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建构中国英语的语言表达和确立中国英语独立地位的基础。巩固这个基础还需要做更多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工作,这一工作对于今天我国对外交流和中国文化传播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从对当今中国英语使用现状案例的观察和分析,以英国英语、美国英语、其他多种英语和中国英语发生成长的历史过程为参照,可以相信以《文库》为基础的中国英语建构是可行的,有利于集中确立中国英语的基础词汇和表达方式、展示基本传统语言文化特性等等以确立整体中国英语特征和形象的基础。同时这也为汉译英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翻译能力除了与译者的双语水平和翻译技能密切相关之外,还与其翻译观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典籍英译这种战略性的跨文化传播活动中,译者主体的翻译观尤为重要。只有实现翻译观的三个主要方面,即文化意识、语篇意识与主体认知的完美融合和良性互动,才能造就优秀的典籍英译人才,实现典籍英译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典籍翻译所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如英译的基本概念、翻译理论和翻译技能,国学及文化典籍的界定与分类,版本的选择与注释疏解,以及今译和英译的诸多方面,从其具体所涉及的词语、句子、篇章层面的转换与安排以及文化差异等方面来探讨中国文化典籍翻译,有助于这一领域工作的开展和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6.
典籍是各民族创造的文明和文化的精髓,典籍的翻译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进国际间的交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文化图式理论为基础,以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英译为例来探讨中国典籍英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公认的极为重要的一部。它不同语言的译本也对世界文化具有重大意义,其中英语译本的影响最为广泛。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诗词及文化内容两方面翻译的分析与比较,着重指出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并加以评价,从而简要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典籍英译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有效的文学翻译批评体系下,探寻我国典籍英译翻译批评标准对我国典籍英译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我国典籍英译翻译批评标准不是唯一的,我国典籍英译事业将随着文学翻译批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研究《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集中探讨其中使用频率极高的"君子"、"小人"等称呼语的英译。采用同项比较法,对比《论语》四种英译本中对于"君子"、"小人"的不同译法,从而得出典籍文化负载词的相关翻译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20.
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功能语篇分析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典籍英译本的评析之中,显示出了较强的科学客观性.同时,该理论也存在着忽视译者主体性和主张对等标准的不足.若能结合语篇外的因素,如译者自我意识、政治文化对比、译文读者组成等,必将对典籍英译研究具有更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