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三十年代的《申报·自由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2年12月1日,《申报》副刊《自由谈》改组,由刚从法国回来的黎烈文接任主编。自此,《申报·自由谈》革故鼎新,在编辑方针上实行改革,并且在社会上掀起了继《新青年》后的又一散文写作新潮。其后,仿效此法的刊物无数。致使1933年被称为是“小品文年”,1934年被称为是“杂志年”。同时,改革后的《申报·自由谈》包容兼蓄,不仅使左翼作家有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况周颐寓居上海,在其生命的最后三年里(1924—1926),他发表39首词作于报纸副刊《申报·自由谈》上,其中37首未收入刊印的个人词集,是他的散佚词作,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辑录、考论《申报·自由谈》上刊载的况周颐晚年的佚词,有利于我们全面了解蕙风词创作,促进对他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台湾报纸第二文艺副刊的产生源于向大众靠拢,加上近年来报业处境艰难,为求生存而迎合市场需求。因此,副刊编辑倾向刊登与大多数读者生活相关的资讯和文章,选择话题性及趣味性强的主题,并大量向读者征稿,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提升阅报率。《联合报》双副刊——《联合副刊》持续为纯文学的推广而努力,《缤纷》则定性为"生活化的文艺副刊";《中国时报·浮世绘》不断延伸《人间》"怀抱社会,关怀土地"的触角;《自由时报·花编》逐步分担了第一副刊《自由副刊》所背负的市场扩编功能。实践证明,双副刊模式是台湾报纸文艺副刊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4.
《华德焚书异同论》是鲁迅后期杂文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写于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八日。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七月十一日《申报》副刊《自由谈》,后由作者编入《准风月谈》。  相似文献   

5.
唐弢先生在《琐忆》一文里说到一段文坛掌故:“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之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为了避免反动派的检查,他不断更换笔名。我当时初学写作,也在这个副刊上投稿,偶尔写些同类性质的文章。我的名字在文艺界是陌生的,由于产量不多,《自由谈》以外又不常见,那些看文章‘专靠嗅觉’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副刊的诞生是作为主体的正刊进行自我革新的产物。《申报·自由谈》的问世便是如此。《申报》编辑理念的创新、编辑水平的增强为《自由谈》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申报》出版与发行宗旨的大众化转型为《自由谈》奠定了坚实的读者基础;《申报》的综合改革扫清了副刊编排的理念障碍;《申报》市场化运作的经营策略解决了《自由谈》的运作资本瓶颈;《申报》的版式设置为《自由谈》提供了最初的范式。  相似文献   

7.
《申报·自由谈》是中国近现代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文艺副刊。况周颐晚年移居上海,卖文为生,积极挥墨于报刊这种新型媒体,在其生命的最后三年(1924-1926)里,他于《申报.自由谈》上发表词作30余首。这些词作以题画、咏物、酬赠为主,亦庄亦谐,艺术精湛,雅俗共赏,体现出况周颐词的最后辉煌与深远影响。况周颐逝世之后,《申报·自由谈》刊载《况蕙风先生外传》、《况蕙风遗稿》以志纪念,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况周颐及当时的世风人情,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8.
杨翠娟 《江苏教育》2012,(Z1):32-33
作品简介:《歌德之人生启示》为《宗白华全集2》第一篇。宗白华,曾用名宗之櫆,字白华、伯华,籍贯为江苏常熟虞山镇,祖籍浙江义乌。在安庆长至8岁后到南京上小学,1916年8月受聘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任编辑、主编。将哲学、美学和新文艺的新鲜血液注入《学灯》,使之成为"五四"时期著名四大副刊之一。就在此时,他发现和扶植了诗人郭沫若。1920年赴德国留学,在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哲学、美学等课程。1925年回国后在南京、北京等地大学任教。曾任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和中国哲学学会理事。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9.
唐弢先生在《琐忆》一里说到一段坛掌故:“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之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为了避免反动派的检查,他不断更换笔名。我当时初学写作,也在这个副刊上投稿,偶尔写些同类性质的章。  相似文献   

10.
刘斐然给了我一个意外。认识她,是从她与人合著的长篇小说《长命三寸丁》开始的。这部2004年秋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书,受到了文学界的关注《。人民日报》在大地副刊刊发了书讯,权威的文学评论刊物——《文学自由谈》也紧随其后,刊发了该书的简介。2005年春,她译著的一部中篇  相似文献   

11.
除去文学、翻译和编辑方面的贡献,在盆景艺术方面,周瘦鹃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主要是因为周瘦鹃的盆景造型中含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深受吴文化滋养和熏陶。周瘦鹃的盆景艺术,推动了"苏派"盆景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对周瘦鹃盆景艺术的传承,开创了"苏派"盆景艺术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2.
废名与鲁迅     
从五四文学革命到1930年代,废名对于鲁迅,经过了从敬爱、亲近到疏远、龃龉相生的感情和认识变化。废名是周作人的大弟子,秉持自由主义立场;随着鲁迅思想变化并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他们之间的思想矛盾显示出来。废名对鲁迅的感情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是通俗小说家人才辈出的时代,这些小说作者通过传媒、社团等公共交往网络相互联结。编辑、作者之间以传媒为中心的公共交往网络的形成,为他们编辑刊物、发表作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他们所成立的文学团体,并无明确的宗旨和严密的纪律,但在团体活动中,他们也分享相近的价值观,并使这种友谊性质的交往网络成为了保证他们编辑和创作事业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石。周瘦鹃主编时期的《申报·自由谈》作者群体的交往,是这一时期通俗文学创作群体公共交往网络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4.
民国初年,周瘦鹃以"哀情小说"蜚声文坛,此后二十年间创作了数百篇小说,从男女之情到家庭与社会百态,对于都市现代性不无悲天悯人的情怀。与他大力从事翻译相平行,思想与形式方面多方包容吸收,融会了欧美浪漫主义、维多利亚宗教意识及好莱坞"情节剧"的艺术表现,万花筒般体现了上海"五方杂处"的镜像舞台,创造了作者特有的通俗风格。在语言方面,文言与白话并重,承传了中国抒情传统。文章以1920年代后期周氏在《紫罗兰》杂志上发表的言情小说为中心,系统梳理了其抒情语言在现代境遇中经历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5.
以五四新文学为标准所构建的文学史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这一历史框架中,民初文学被历史所遮蔽,其审美价值被忽略。周瘦鹃作为民国初期著名的翻译家、小说家、编辑家、园艺家的历史价值一直没有受到肯定。以周瘦鹃发表于民国初期著名期刊《礼拜六》的翻译小说为例,意在做一点历史除蔽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中国出现了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周恩来同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我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他的社会主义理论,他强调,中国革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联合工,农,学,商各阶层,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此基础上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相似文献   

17.
《晨报》副刊作为舆论空间之一在现代文学刚刚发生的那个年代里发挥出了重要的文学传播作用力,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等现代文学名家的许多重要作品和其文学理论文章先后发表在了这份副刊上;使得这份报刊给当时的读者留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传媒影响力,同时亦充分显示出进步报刊所独具的文学启蒙力量。因而《晨报》副刊就和当时的其他进步文学期刊一样,在“五四”大潮的影响下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向前发展做出了巨大的、推波助澜的贡献,使得中国现代文学刚一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发生,便留下了一个坚实的脚印。  相似文献   

18.
胡适与周作人都是五四时期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建构奠定思想、理论和实践基础的领军人物,从文学思想方面对五四时期的胡适和周作人进行比较,从文艺观、创作观和翻译观细致地探讨二人的思想异同及相互映照的关系,展现他们对五四新风气的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9.
1930年代茅盾在《文学》上发表了大量的关涉"五四"作家的批评,为批判继承"五四"传统及推动"五四"作家的经典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茅盾还敏锐地发现了部分"五四"作家在1930年代开始的新的转变,对此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揭示,这对于当时乃至后来人们对"五四"作家的评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