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民的住房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人均住房面积逐年快速增长,农民自身建房的能力和层次不断提升。但由于我国农村面积大、人口多,各地发展并不平衡。从总体上讲,存在着以下问题:农村的人居环境与城市相比相去甚远;基础设施滞后;总体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多。要构建和谐农村,就要进一步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搞好村庄规划建设,改善基础设施,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的居住环境,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举措,是满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三农”问题解决、助推“中国梦”的实现,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今后治理应致力于坚持科学实用性规划,立足于长效机制,激发治理主体积极性,整合社会力量共同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推动乡村振兴建设。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要求城乡统筹,更加注重农村内涵式发展,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论文以实地调研访谈与调查问卷为基本研究方法,分析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现状与问题,并提出安徽省人居环境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面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公民道德建设要从儿童抓起。家庭是儿童德育的摇篮,父母应对家庭气氛,家庭风气,教育态度与方式等进行优化,为儿童营造良好道德品质环境。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及人居环境建设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文章选取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生活保障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的指标,采用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指标权重,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安徽省人居环境质量存在地区间的不平衡,省会合肥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较高,皖南地区的人居生活质量普遍优于皖北地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全面协调发展,不同区域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全域旅游的理念对邢台市农村人居环境进行研究,对提高邢台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水平、促进邢台市农村旅游发展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域旅游和农村人居环境具有内在联系,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全域旅游理念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应遵循整体性、文化性、地方性的基本原则;结合邢台市农村实际情况,在全域旅游理念下分别提出邢台市农村居住环境、支撑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7.
《邢台学院学报》2015,(4):12-15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幸福农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1]。通过对邢台市已经完成整治规划的村庄进行实地调研,以农村人居环境现状为调查重点,查找邢台市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邢台市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不足问题的原因,就如何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双江村农户环境需求现状的分析,结合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与农村环境教育的关系,构建了农村环境教育"三目标、三载体、三结合"的三三模式。该模式以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主体、内容和过程为载体,通过多种途径对农户进行环境知识、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的教育,实现农村环境教育内容的具体化、环境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和环境教育过程的同步化。通过参与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接受环境教育,实现三大转变:即用系统的理念,实现单一的解决农村环境教育问题向全面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转变;创新环境教育模式,实现由说教式向多元化的参与式转变;提高农户社区意识,实现传统意义的农民向现代意义的农民转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广安市L镇G村案例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人居环境的具体现状,阐述现阶段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主要问题和现实挑战,并从政策角度提炼具体的解决方案,以期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美化,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偏远农村地区振兴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自然生态环境的构成要素,在坚持生态观和持续发展观的基础上,从原自然环境及次自然环境两方面详细阐述自然生态环境具体构建方法。使论文对生态城市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1km ×1k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交通路网指数、水域指数、学校服务指数、居住影响力指数与地被指数等影响因子,运用GIS技术建立大滁城人居环境指数(HEI)模型,定量研究大滁城规划区人居环境的适宜程度及其空间规律性。研究结果表明:大滁城人居环境指数呈现由中心区域向周边地区递减的趋势;人居环境指数与人口密度有着较好的相关性,二者的一次拟合度 R2=0.8361。大滁城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大滁城一般适宜以上的地区132km2,接近大滁城面积的2.96%,相应的人口占大滁城8.75%,其中3.3%的人口聚集在0.78%人居环境高度适宜和比较适宜地区;大滁城人居环境临界适宜地区698km2,占大滁城国土面积的15.69%,相应的人口39.33万,占大滁城总人口的24.21%,人口密度555人/km2,是大滁城人居环境适宜与否的过渡地区;大滁城人居环境不适宜地区3619km2,人口108.91万,占大滁城总面积的81.35%,人口密度为303人/km2,低于大滁城地区365人/km2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2.
建筑色彩与人居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色彩在传统建筑中的应用,一方面传达着前人的宇宙观,另一方面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的特殊关系。建筑不仅是物质产物,更是一种精神文化产物,是一个与自然、社会统一的整体,其色彩的使用要考虑环境、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为现代城市建设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发挥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住房消费市场的日趋成熟,人们对住宅小区景观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而集中观赏、休闲与实用性为一体的小区景观,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14.
15.
园林是最佳人居环境.园林是文理交融的综合学科.园林却不是自有人类就有的.人类初始,居于自然之中而并未脱离自然.随社会进步,人因兴建城镇与建筑而脱离了自然,却又需求自然的时候就逐渐产生了园林.城市是人聚居借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园林设计师要介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和园林均需强调中国特色和综合性.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而万变不离其宗.  相似文献   

16.
高铁飞速而过,城市化进程加速,建成区快速外延,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复杂而多变,问题严峻。运用层次分析法、实地考察法、模糊综合分等多种方法,对案例区人居环境建设现状的感知和期望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案例区存在政府服务管理缺位,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经济发展支撑条件缺乏,以及高铁噪音污染严重和自来水质量无保证等问题。最后提出了高铁影响区域人居环境建设需要明确政府责任、落实科学规划、促进居民企业政府协作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人居环境与建筑风水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场所,人居环境离不开建筑风水理论的指导,而传统建筑风水学“天地人合一”的原则,至今仍然是建设人居环境的指导理论。它关系到尊重自然生态构建和谐社会和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8.
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出发,理想的人居生活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要做到人居环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应在建设中遵循五个原则,它们是: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地域性、合理利用资源、运用高科技。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农村经济获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西部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产业结构失调,城乡经济发展严重失调等等.政府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等发展战略,加大了对西部发展的投入力度.天山北路的乌鲁木齐,东有奇台,西有玛纳斯(旧名绥来),都是北疆富庶之区,素有“金奇台,银绥来”的美称,可以看出玛纳斯在北疆的重要地位.凉州户镇做为玛纳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玛纳斯西南的重要门户,同时又是少数民族聚居的重要地点,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庄浪户村和新渠村是回族居住的重要村落,有80%以上都是回族,其发展与变迁过程对于研究该民族地区农村经济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污染日趋加重,人居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中结合通化市人居环境的具体情况,提出通化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