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昆曲是一种雅化的戏曲,是一门包含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元化艺术元素的综合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昆曲演员要想演好昆曲,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一个演员最后能不能在台上站得住,能不能成为艺术家,最后拼的就是这种文化修养。一方面要多读书,夯实文学功底,打好文化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广泛学习其他艺术,触类旁通。提高文化修养的途径是潜心读书,以学养戏;不囿门户,虚心求教;博采众长,转益多师。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重视艺术教育,提出了"艺术之环境""知情意统一""艺术的兴趣""艺术教育献身"等理论观点。在他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开展幼儿园昆曲特色教育:创设昆曲特色环境;调动幼儿对昆曲活动的兴趣;开设昆曲园本课程;提升教师昆曲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3.
龚自珍是中国古代与近代之交的著名思想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戏曲艺术的爱好者。他留存的有关戏曲的著作不多,却明显反映了他对戏曲艺术的态度,对当时剧本的改编、演唱艺术、演员修养、人们对戏曲演员的态度、戏曲的社会作用等,都能从文艺学、社会学角度密切予以关注。这对我们了解当时剧坛,特别是昆曲剧坛的兴衰,了解昆曲的演出和传播,都有重要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昆剧传习所以传承昆曲为目的,不断改革办学方式,培养了一些著名的"传"字辈演员,延续了昆剧的生命。堂名班则多固守传统戏班的管理模式和学制,采用家族式的传艺方式,以此来传播昆曲艺术。因此昆剧传习所和堂名班都为清末民初的苏州昆曲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苏州昆剧传习所的创办者、支持者、教学者和传字辈演员等,不愧为抢救、保护、传承昆曲遗产的先驱者。苏州昆剧传习所创办者和支持者的远见卓识,教学者恪守正宗昆曲传统的指导思想,传字辈演员艰苦奋斗、与时俱进传习昆曲的精神,在今天特别具有现实意义,应该大力宣传,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小题·大做     
昆曲之美记者:从1980年代起,你就为推广昆剧做起了"义工",在海内外推崇"昆曲之美"。昆曲最让你痴迷的地方是什么?白先勇:昆曲结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是一种综合的精致的优雅艺术。对我来讲,昆曲的意义,跟青铜器、秦俑、宋瓷的意义一样。  相似文献   

7.
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学生培养目标已不只是掌握专业技能和社会综合能力,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提高个人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社会对艺术类学生的更高要求。本文阐述艺术素养的具体内涵、艺术素养的提升对室内设计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从2004年至2008年,白先勇联合苏州昆剧院相继推出"青春昆曲"系列:青春版《牡丹亭》与新版昆剧《玉簪记》,实践了其"昆曲新美学"原则。这两部新编昆剧继承了昆曲"尚情"的艺术传统,尤其是《牡丹亭》很好地处理了舞台表演效果与情感表现的关系,达到了形神兼备。《玉簪记》则在对情感的细致描摹刻画和演员内心对主人公的体察与观照方面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9.
在昆曲演唱中,情、声、气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情是气与声的统帅和主导。通过对昆曲演员的现场实际演唱的具体观察,发现昆曲的演唱用气具有节俭性,发声和用气协调统一.为情服务,从不炫耀共鸣技术。  相似文献   

10.
昆曲艺术博大精深,将昆曲艺术引入中学美术课堂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昆曲艺术引入中学美术课程的课程目标,并介绍了昆曲进入美术课堂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提高昆曲艺术美术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南京这座城市与昆曲之间有许多历史关联。昆曲艺术在南京高校的传承与发展,拓宽了高校艺术教育发展之路,并为新时期的昆曲保护与传承贡献了独特经验。  相似文献   

12.
"虎丘曲会"是昆曲繁盛的标志,它的产生、发展、高潮和式微是同昆曲的命运息息相关的。"综述",拟全面梳理近三十年"虎丘曲会"研究成果,一方面以此来管窥昆曲演出史研究的整体状况,另一方面整理学界对"虎丘曲会"的共识和争议之处,以备深入探讨之用。  相似文献   

13.
对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着重于"保护"的核心价值取向"。保护"既有其所处的生存语境的缘由,也有其自身内在规定性的缘故,更有其文化传统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原因。从"保护"出发,才能传承昆曲精神和精髓,才能在继承中创新发展昆曲艺术。  相似文献   

14.
治曲者向从南曲层面考察魏良辅的昆腔改良,而对北曲对改良之影响关注不够。本文由魏良辅习唱北曲的经历出发,对比探析了北曲与魏良辅改良之昆腔在曲律、曲唱、曲论的共同点,指出北曲从分宫别调、考究字声、曲唱技法和经验、协调弦管等四个方面,对改良产生了具体的影响,而融北入南正是促成昆腔质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谈《佚存曲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隆以后,记载昆曲在扬州活动的史料极少,宝应郁念纯先生旧藏,靖江徐沁君教授和苏州王正来先生校阅整理的《佚存曲谱》初集两卷,在昆曲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但至今未能引起学术界的注意,本从演出剧本和音乐唱腔的角度,说明《佚存曲谱》即填补了乾隆以后扬州昆腔流布的空白,又为扬州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扬昆”,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6.
从电视纪录片本体出发,来考察和分析八集文化系列片《昆曲六百年》的画面呈现、表现手法与人文内涵。这是一次文本的胜利、媒介的胜利、观念的胜利。在影像背后透露出电视纪录片创作的新观念、新理念、新趋向的同时,还体现出了创作者的责任和态度。  相似文献   

17.
卢立杰  徐凤 《鸡西大学学报》2014,(2):148-149,156
昆曲与能乐都是古老的戏剧形式,都有大约600年历史,而今又并列于"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通过对舞蹈、眼部化妆、舞台布景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中国昆曲之灵动与日本能乐之静默的不同艺术魅力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8.
流传于陕西安康的汉调二黄剧种中迄今还保留着一出酬神戏《大赐福》,全部用昆曲演唱。本文将该剧与昆曲及台湾北管戏等剧种进行比较,从中探寻汉调二黄《大赐福》的艺术特色及演变轨迹,进而揭示其蕴涵的戏曲文化意义。根据此剧在剧本、音乐、表演等各个方面的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出它们之间具有的承袭关系。而在陕西地区的戏曲剧种中,目前也仅发现汉调二黄剧种的此剧和昆曲及流播距离相对遥远的台湾北管戏之间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汉调二黄剧种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昆曲艺术的形成—兴盛—日渐衰落的过程为鉴,分析了现今京剧艺术不景气的原因,提出振兴京剧艺术的出路在于自身的变革与发展,而不是墨守成规地“继承”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