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际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其学科名称经历了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教育”再到“国际中文教育”的更替。名称的改变体现出学科内涵以汉语教学为内核,内涵范围持续扩大,包容性不断增强。然而,学科名称至今没有规范、统一的英文译名。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和量化分析学科英文译名的使用情况,结合使用实际和本学科在不同时期的性质特点,探究目前学科译名存在的问题,探索贴合三个学科名称概念内涵的合理译名,并探讨译名规范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洋务运动时期 ,西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 ,中国人士及来华西人从事翻译 ,搜集和统一译名 ,译出一些书籍 ,有的译名沿用至今 ,对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康德译名的商榷》一文中贺麟提出了自己的翻译原则和主张,他认为翻译的目的在于“华化西学”。针对当时术语翻译的实际情况,他提出了术语翻译中切实可行的四项原则,并以“先天”译名来例证了他的术语翻译思想。他早年的翻译思想对当今的学术译名的翻译仍然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4.
该文探讨了国际知名化妆品中文译名的语言特点,分析了他们的隐喻意义与其语域投射,指出隐喻是这些译名的灵魂之所在。这些化妆品牌原有名称与译名之间有的存在着意义上的联系,而有的纯粹只是音译而已,但是正是由于这些译名强大的隐喻力量,让这些化妆品牌得以在中国市场上获得良好的销售业绩。  相似文献   

5.
该文探讨了国际知名化妆品中文译名的语言特点,分析了他们的隐喻意义与其语域投射,指出隐喻是这些译名的灵魂之所在。这些化妆品牌原有名称与译名之间有的存在着意义上的联系,而有的纯粹只是音译而已,但是正是由于这些译名强大的隐喻力量,让这些化妆品牌得以在中国市场上获得良好的销售业绩。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以西北大学为中心的西北地区法政教育,屡开风气之先。创办学校学报,研讨法政学术,宣传介绍先进的法政思想;开设学术时事辩论会,师生辨研法理,分析解决现实政治问题;引进师资,派出留学生,研习西学,开放办学。其法政教育学科课程体系完善,教师思想先进、治学严谨,培养了一批优秀法政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学科性社团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载体,而其中的学科性社团尤其具有突出的育人功能。学科性社团建设以励志教育为主线,以专业学术探索为核心。学科性社团的活动开展可以确保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集体条件,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象,促进自我激励,提升专业学术水平,实践创新创业。通过参与学科性社团的各项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不断提高完善自我,从他律到自律转化,最后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8.
文化对商标名称的翻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成功的商标名称通常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对商标名称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认清文化间的差异会使商标译名更易于被大众所接受,使商标译名真正成为连接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科举考试影响和制约了西学之引进。其一,科举之意识形态生产过程所形成的闭合式知识流通过程排斥西学引进;其二,士子受功名利禄引诱而参与科举,形成追逐科举制艺的强大内驱力,以此维护儒学的意识形态,并将官学、书院等一切教育机构纳为考试附庸,挤压西学学堂的生存空间。近代,洋务派试图于科举考试中设立西学类专科,以减少科举对西学引进的阻碍;但由于保守派担心科举变革对儒学意识形态造成威胁而遭到坚决反对。科举废除后,西学引进的制度性障碍被清除,大大促进了西学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黄欢 《文教资料》2014,(1):116-117
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学科性社团能够帮助在校学生了解学科知识,提升专业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作者以所在独立学院为例,针对独立学院学科专业性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西学方法的引进与中西学术文化的融合创新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这种引进、吸收、融合、创新不是单向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欧美两大洲的英法美德俄以及亚洲的印度日本;融合创新的途径方法也是多维的,几乎每一个有成就的学者都有自成一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晚清以降西学东渐,如何让中国人清楚地认识西学所要传达的意涵,选择合适的中文译名显得尤为关键,以益智书会为代表,他们组团涉足这一领域,持续30余年。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他们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宗教等门类均有涉及,希望通过译名统一为学校提供标准化的教科书。但无奈译名统一的难度和传教士内部对于译名问题的分歧,使益智书会的工作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3.
汪宝琴 《海外英语》2012,(13):159-160,168
随着越来越多国外游戏的引进,游戏名称的翻译在越来越受到翻译界的关注。选择合适的译名对于游戏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从"目的论"角度出发,分析了游戏名称翻译的目的和本质,探讨英语游戏名称翻译成汉语时一般采取的策略和方法,即直译、意译、直译与意译兼用以及音译。  相似文献   

14.
“国学”这一名称本指国家的一种高级教育机构.今人所用之“国学”概念,起于清末民初,乃对西学而言,其所指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统称。民初学者提出“国学”和“国故学”,虽包含抗衡西学之意,但其所采之研究模式和方法,却反倒是奉西学为圭臬。当时学者对“国学”和“国故学”这一概念的含混和模糊性颇感不满。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等学校的学生社团活动犹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学生社团发展之快,影响之大,效果之显著是前所未有的。有人高兴地把学生社团视之为“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基地”,视社团活动为“实现由书生型人才向创造型人才转变”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就此发表一孔之见。一、学生社团的性质、类型及特点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组成的群众团体。学生社团尽管名称各异,规模不等,但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学术型社团(如:“未  相似文献   

16.
<徐光启集>是研究徐光启西学思想的基本文献,通过它可以看出:受家庭环境、科举经历的影响和对当时中西学术的扬弃,凭借与西方传教士深入交流的有利条件,徐光启积极钻研和引进西学,形成了"会通中西,以求超胜"的思想.徐光启的西学思想给当时的中国带来许多积极影响,而且对于今天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末我国逐渐引入西方近代学科,同文馆课程为讲求西学而设,京师大学堂课程从实行“中西并重,观其会通”到“推行无弊,造就通才”,中体西用理念指导下的清末官办高等教育课程经历了从古典人文教育向现代学科体系的转型。新学的引进在理念-制度-应用层面逐步深化,但以经学为代表的中学之“根基”地位却出现偏差,面临“中学(经学)为体”难以坚持的实践尴尬。这种转型期“失范”现象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究其根本是未经改造的旧学逐渐失去吸引力而未被及时体察;课程发展不可以古非今,也不可以西学取代中学,而应该与时俱进地进入中西学融汇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嘉应学院学报》2022,(1):14-18
丁日昌是近代广东著名的藏书家。学术界对于丁氏藏书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古籍收藏方面的成就,较少关注其在西书的收藏与引进方面的功绩。丁日昌收藏了明清之际传教士的西学著作和19世纪中期出版的西学书籍。在引进西书方面,丁日昌编译了《炮录》《枪炮操法图说》《地球图说》《法人游探记》《西法炮台图说》,推动了《火器略说》的翻译。丁日昌收藏和引进西学文献的特点有:所藏明清之际的西学文献不乏善本;引进图书以西方枪炮著作为主;注重引入内容的科学性;所编译的西学著作大多未出版。丁日昌作为一名洋务大臣,他在西学方面的造诣引起了地方士人对西学的关注,开地方文化新风。  相似文献   

19.
晚清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为在中国广泛传播西学进行了大量的翻译活动,他的西学书刊翻译在来华的众多传教士中出类拔萃,促使中国人改变传统思想,推动晚清社会的变革,对晚清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林乐知的西学书刊翻译在译名的处理上主要是"旧瓶装新酒",辅之以创造新名词,对原文的增删服务其特定目的,采取的是当时传教士普遍采用的西译中述这种特殊的协作方法。传教士的西学传播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种特殊现象,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研究林乐知的书刊翻译,无疑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那一段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并对今天的人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高校科技创新社团是学生社团中的一支为数不多但又不可或缺的力量,是由一群有志于某一学科或某一方向研究的学生自愿组织而成的群众性团体。高校科技创新型社团对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在高校学风建设中也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高校科技创新社团不仅为校园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提高了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