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道安与儒家     
巨赞法师和净慧法师是当代中国佛教界的两位高僧大德。巨赞法师说:"在我国佛教史上,除了鸠摩罗什和玄奘法师以外,对于我国佛教贡献最大的,恐怕要算东晋世代的道安法师了。"[1]147"道安法师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完人之一。"[1]169净慧法师说,中国佛教史上有三位里程碑式的大师,分别是道安大师、慧能大师、太虚大师。"道安法师是中国佛教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人。他总结了在他之前佛教在中国传播的  相似文献   

2.
佛教最初在中国的流传,主要有两大系统:一为安世高系,此系重禅法,归实践宗教一类;二为支娄迦谶系,此系重义理,以宗教理论为主。道安佛教哲学思想的形成是在获得般若经的译文后逐步形成的。道安佛教哲学思想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无在元化之前,空为众形之始;二是崇本息末;三是据真如,游法性。道安对佛教义理的揭示和宣传,促使佛教脱离方术化,发展成为一种精致的义理之学,使佛教真正渗透、融进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深层。  相似文献   

3.
关于释道安,梁启超评论说:安为中国佛教界第一建设者,虽未尝自有所译述,然苻秦时代之译业,实由彼主持;苻坚之迎鸠摩罗什,由安建议;四《阿含》、《阿毗昙》之创译,由安组织;翻译文体,由安厘正,故安实译界之大恩人也。[1]这里所注意的主要是道安在佛典翻译方面的贡献。公元四、五世纪之交是中国佛教发展中的重大转折时期。道安作为"中国佛教界第一建设者",韦政通指出他"学行兼修,为当时第一流人物……他不但为  相似文献   

4.
魏晋时期佛教僧团规模有了大规模的扩大,出现了众多典型的佛教僧团,开始了中国化佛教僧团的发展。道安于恒山建寺传教,组建僧团,其时僧团管理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常宣法化;二是以德自任;三是不依傍时流。在襄阳十五年,道安实施了两大措施:一是决定沙门以释为姓;二是译传戒律,制定中国化的僧团制度。在处理僧团与世俗政权之间,道安则确立"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与"教化之体,宜令广布"原则。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一代又一代地滋润着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拼搏创新的生命活力。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包容吸收了中国境内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也吸收了来自外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回顾历史,在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和主体的传统文化之中,儒、释、道三家通过相互比较、吸收和融通,曾不断地充实和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内涵,推动民族文化与时俱进,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道安论坛是我国宗教界、学术界与政府通力合作,在国内召开的第一次以道安法师为专题的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经过一年的筹备工作,中间有过几次反复,时间也经几次调整,但是最终如期召开,圆满完成了任务。本次论坛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大力支持,参会学者达到近百人,著名的老专家如楼宇烈、杨曾文、孙昌武、温玉成先生都出席了会议,年富力强的麻天祥、王亚荣、董群、邓子美、朱明忠、张总等先生,以及一批中  相似文献   

7.
道安对佛教发展的贡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榜样。对外来文化要有开放的态度;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其他国家的文化,都是人类的文化。对外来文化要做细致的研究,弄清其主要内涵,进行认真梳理,这是借鉴吸收的前提。对外来文化要有客观的态度,正确的定位;不能有先入之见,要在认真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应对。对外来文化要加以具体分析,取其精华,以适合中国需要,引入外来文化不能不加区分地全盘照收。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在中国历史上,来自印度的佛教文化与中国原有文化实现了积极的融合,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极大丰富,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样化演变,促进了人类的进步。我们要继承和发展这一优良的传统。  相似文献   

8.
道安在注释旧译时主要关注译文文、质与繁、简问题,主张繁简、文质不同风格的译文共存互相补益来彰显佛旨;而晚年主持译经时则主要关注翻译方法问题,主张直译以防译文有失。对佛祖的虔诚之心是道安关注佛经翻译之缘由,而角色转变则是道安翻译思想变化之主因。  相似文献   

9.
道安南下襄阳后,从管理体制上提出了“依国主立佛法”的原则;在理论上创立学派,兴起中国式般若学;在组织上建立了以道安为核心的释姓汉僧网络;在制度建设上探索了中国佛教的管理新路;在信仰上创立了一种适应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新模式.道安从各方面进行的改革,全面解决了佛教中国化的问题,使他成为印度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0.
道安"五失本"论常被誉为佛经翻译时期"质"派经典论述。然而,通过对现存史料考究,道安对"失本"的表述多有矛盾之处,难以自圆其说。文章认为,矛盾原由大致有两方面,一是道安的语言局限,二是思想局限。  相似文献   

11.
自阎连科频频荣获国内外大奖以来,国内对阎连科作品的研究日益兴盛。学术界对阎连科作品研究呈现阶段性特征,即解读具体作品、探究创作方法、阐释总体状况三个阶段。阎连科作品研究从零星研究期到研究热潮期再到研究多元化期,最终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研究局面,并逐步走向了专业化、成熟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12.
柯灵在评价张爱玲时坚持的是一种“外缘利用论”,其一,没有认识到体验的真实比题材的熟悉更重要;其二,忽略了张爱玲作品的前后期的联系;其三,不能认同张爱玲对政治的超越,本文赞同从人性的角度评价张爱玲的所有作品,包括《秧歌》等。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他生活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重自然是沈从文对道家精神的认同,他的作品隐含着对人与自然契合的遐想。湘西清奇灵秀的山光本色成为人心目中的美景,而淳朴善良的男女老少成为活动于景中的人,它们交相辉映形成了人化的自然与自然的人化,构成了人类生存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4.
略萨文学创作受到福克纳的深刻影响,他们创作的北美与拉美的神话世界相似之处颇多。从反旧制盼新生、缔造众生神话与走出"约克纳帕塌法"三方面窥视福克纳与略萨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15.
《滨州学院学报》2020,(1):62-66
杜恕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学者、政论家和书法家。在玄风渐炽、士人虚玄浮华的社会思潮中,他坚守儒家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实践理性精神,他的《体论》和《笃论》就是他的这种思想观念和人生态度的集中反映。他的著述不仅在当时具有很大的思想意义和实践意义,而且确立了杜陵杜氏家族的文化内涵和行为范式。  相似文献   

16.
帕特利克·怀特是澳大利亚最富盛名的现代主义文学家、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一名同性恋作家,在当时主流社会文化的钳制下,怀特不可能在作品中充分表现自身的性别身份和价值,因此他对于同性恋问题的表现较为隐晦,其作品往往以某种被掩盖、扭曲、变形的间接手段对性这一主题进行表现。通过对怀特作品的细致分析,可以发现性身份的流动性、男性身份在社会交往行为中的主导性、父母力量不均衡对儿童性心理发展的影响等问题。怀特则籍其对性主题的发掘,以其独特的方式对人性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表现。  相似文献   

17.
18.
王安忆反对以性别特征定义作品 ,但同时声称对“女性化”绝不反感。从“叙述方式”、“叙述人”、“叙述内容”三方面主要分析其 90年代的创作 ,为王安忆作品中“女性化”的“温柔”之发挥作勾勒式描述与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19.
黄滔集成书后至宋逐渐散佚,其八世孙黄公度据家藏残稿编辑成十卷本《东家编略》,九世孙黄沃又加裒辑并于淳熙、庆元年间两次刊刻行世。明正德、天启、万历、崇祯年间皆有刻本。清末王懿荣以影钞宋庆元残本为底本,并以明正德本补其阙文刊于北京。黄集多次刊刻大致以南宋庆元本为祖本,其最为精善者当为清末王懿荣《天壤阁丛书》所收《莆阳黄御史集》。  相似文献   

20.
伽达默尔对艺术作品进行解释学分析,揭示艺术作品的本源,得出了关于艺术作品的解释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