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随着进城打工的农民工队伍的日益扩大,留守儿童的队伍也日益扩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社会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一、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由于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地打工,他们大都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缺少父爱、母爱。由于隔代教育的特殊性,他们所受道德教育极少,使他们成了问题儿童。由于其父母一年到头忙于打工,没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使他们缺乏对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力,从父母那得不到教育,有些孩子变得自私、孤僻。  相似文献   

2.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养成了柔弱、内向、自卑、孤僻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不健康的性格倾向.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心理问题:情绪方面有孤僻、冷漠、焦虑、忧郁;性格方面有自卑、怯懦、说谎;在学习困难时,不能承受过大的压力,造成学习兴趣的失去,有的甚至产生学校恐怖症,厌学等问题.对“留守儿童”的进行心理疏导要从抗挫折能力培养、自信心的培养、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这几方面入手.关爱“留守儿童”,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让“留守儿童”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让远离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相似文献   

3.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这种留守状态给这些儿童的身体发育、知识学习、性格培养等带来了种种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海明 《辅导员》2014,(22):18-19
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广大农村地区很多父母离开孩子,出去打工,为此滞留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让这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应如何教育这些特殊的孩子,把他们的需求、他们的愿望、他们的发展放在首位,接下来。  相似文献   

5.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据统计,中国留守儿童人数有2000多万,由于他们远离父母,大量的留守儿童被迫处在这种天各一方的不人道的亲子关系模式里,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完整的家庭教育和监管。许多儿童过早地承受着成人社会的各种压力,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秀娟 《教育文汇》2014,(18):19-19
我的儿子正上小学四年级。我所从事的基层工作也与教育相关。每当看到城里的孩子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幸福地生活成长,我就想到“留守儿童”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13年全国“留守儿童”已接近6000万人。“留守儿童”一直牵动着上下各方的心。多年来,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为他们的成长做了大量的实事,不少地方和学校创造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但由于“留守儿童”基数大,其工作涉及的层面多,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孩子的教育问题,还有不少值得探索实践的领域。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觉得要从治标走向治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7.
李志人  邱海国 《教育》2008,(3):59-59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老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留守儿童”们事实上生活在“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中,由于长期情感缺失,他们的心理往往得不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业教育研究》2006,(2):42-43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儿童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这种共同生活能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育提供比较理想的环境。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至少一方恰恰不能与这些儿童共同生活。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单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务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而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传授给孩子的不只是学科知识,还要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等。家庭是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特别是年幼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湖南和江西两省部分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1.所研究问题概念的界定
  (1)所谓的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口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一起的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或父母早出晚归打临工而无法照顾的儿童。这些留守儿童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有爷爷奶奶或亲照顾的留守儿童。二是父母早出晚归打临工而形成的留守儿童,三是外地学生,寄宿亲戚家的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1.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相似文献   

12.
麻建林 《学周刊C版》2020,(16):191-192
当下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在近些年社会转型变化的过程中,也遗留了不少社会问题,如在农村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群体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家中经济困难,父母只得外出打工,留孩子和老人在农村生活。由于此类群体儿童长时间和父母分离,心智会存在不健全,且在农村地区教育水平跟不上,因此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与调查,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一大批农民工进城打工经商,受地域、户口等一系列政策的限制,他们的子女不得不留在家里生活、学习。这样,“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管理存在空挡。留守儿童长期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大多具有个性化、自卑、逆反、封闭等不健康的心理。在很多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和教育的缺损,成为当地社会治安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据保守估计,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亲戚或其他人代养的孩子,在各地农村不少于一亿,由此而形成的所谓“农村留守问题”成为“三农”问题的一个新焦点,现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留…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将子女交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邻居生活或单独生活的孩子。由于我镇是劳动力输出大镇,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我镇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根据最新统计,目前我镇的留守儿童已达1782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3%以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这种留守状态给这些儿童的身体发育、知识学习、性格培养等带来了种种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在广大农村地区形成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这些孩子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疏于监管、缺乏关爱,极易造成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等严重问题。为此,这一群体越来越受到国家顶层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教师是留守儿童最亲密的接触者,更应该倾注全部的爱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关爱留守儿童的生活琐事,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这些孩子健康成长,从长远意义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人口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体——“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兆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相似文献   

18.
在广史农村特别是西部山区,许多农民工外出打工后,将年幼的孩子或留给父母。或托付给亲戚朋友,甚至让孩子独自留在家中。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缺少亲情关爱,厌学孤僻,全国人大代表到明华呼吁,“留守儿童”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长期远离父母,造成父爱和母爱缺失.加上学校教育失衡,大多数孩子就会出现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等性格特征。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不仅会对留守儿童造成心理伤害,  相似文献   

20.
邓祖光 《考试周刊》2010,(1):203-203
一、新时期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现状分析 “留守孩子”指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被寄养在祖辈或亲友家中,常年仅靠祖辈或亲友看管的这部分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