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越 《山东教育》2020,(1):37-37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眼中,学生是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有自己的情感、自尊,有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在班里,他们是学生;在家里,他们是孩子;在社会,他们是公民,是未来的工人、农民、教师,是未来的父亲、母亲。因此,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给予全面的关怀.  相似文献   

2.
标题是一句谚语。我对这句谚语的理解是,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正常的环境。在这个“村子”中,父亲或者说成年男性是不能缺少的。本期《焦点》谈的就是父教。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我们谈父亲角色的作用时,我们是在谈孩子成长中需要的一些其它的元素,这些元素往往是带有男性特征的。如果父亲们把自己的角色与母亲角色混淆,对于他们的子女来说,父教仍然是缺乏的。《父亲这样教育我》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费曼先生关于父亲对自己的教育的回忆。看到那样的描述,我忽然发现那就是我想说的父亲角色应该有的行为方式。他给孩子讲的故事“在细节上未必…  相似文献   

3.
猫爸观点     
闫隆斌 《教育》2011,(13):26
"猫爸"是指针对自己子女采用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的父亲的统称。他们宽容、善于和子女沟通,采用中西结合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选择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猫爸观点     
闫隆斌 《教育》2011,(5):26-26
“猫爸”是指针对自己子女采用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的父亲的统称。他们宽容、善于和子女沟通,采用中西结合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选择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9·11”恐怖袭击事件造成了3000人的死亡。许多失去妻子的丈夫们勇敢地担负起了养育孩子的重任,他们既做父亲又做母亲,完成养育子女的重任。要为孩子顽强地活下去理查兹只是那些丧失了妻子的父亲之一。他的妻子叫维尼夏,他们结婚已经3年。她在位于世贸中心第一塔楼100层的马什·麦克莱伦保险公司的办公室上班。“9·11”事件之前,理查兹的日子就像其他家庭的日常生活一样。可如今“正常的”日子意味着理查兹要担当起他们18个月大的女儿凯拉的父亲和母亲两项职责,凯拉将只能通过照片认识自己的母亲了。当那些在“9·…  相似文献   

6.
谁都有自己的母亲。对每一个生命个体来说,母亲是最亲最亲的人。母亲孕育了子女,用自己鲜红鲜红的血,用自己体内储藏的热力和养料;母亲培育了子女,用自己热切的期盼。用自己谆谆的教诲,用自己生命的全部。母恩如山。用“母亲”这两个字眼来指代伟大、无私、奉献,是再妥帖不过的了。作为一个公民,他也有自己的“母亲”,这个“母亲”就是他的祖国。祖国母亲是孕育公民体魄的沃土。树高千文,叶落归根,祖国是每一个公民的“根”。祖国母亲是培育公民人格的温床。一个成熟的公民,他也许会有自己的鲜明个性, 但是,改不掉的是乡音,忘不了的是故土,你的一举手一投足、一笑一颦、一喜一怒,都有着祖国留给你的、永远也褪不掉的印记。祖国是每个公民的“魂”。德国的大诗人海涅说:“谁不爱自己的祖国,谁就不属于人类。”这就为我们划出了一道“人”与“非人”的界线。胡锦涛总书记把“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列于“八荣八耻”的首位,正是出于这样一种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先提出我们的观点:教育子女的责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担.哪一位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同时,父亲和母亲要为对方承担教育责任创造条件。不应单方独揽“大权”。因为,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力和谐互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全方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那么。祖辈呢?他们的教育责任是父母教育责任的延伸。尽管有不  相似文献   

8.
生命的箫声     
当时光的扁舟划进6月,父亲节也悄然来临。对于父亲,或者母亲,我们需要感恩——他们把自己的生命系在家的脖子上,一副血缘和亲情配成的榨板,将他们的青春和年华一点一点地压干。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与父母身份相应的神圣责任。没错,每一种身份都有其相应的责任,但现实中很多身为子女的人却未能尽到自己的责任——孝顺父母。其实,孝顺父母并不难,方式也很多,例如给他们一句温暖的话语,一点可喜的成绩,一些悉心的照料……而这些,真的比较容易做到,只要用心!因此,在父亲节来临之际,我们特意选发一组与父亲有关的稿子,字里行间徜徉着作者的深情,值得品咂。  相似文献   

9.
亦杨 《教学随笔》2009,(11):39-40
印度原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女政治家,而且在对待子女的教育上,也有非常深刻的见地。当年侨居巴黎的印度人伊曼纽尔·波奇帕达斯1976年前后采访了她,并整理出版了一本书,名为《甘地夫人自述》。在这本书中,用了一定的篇幅,记载了40年代末英迪拉·甘地作为一位母亲,寓教育于母爱之中的思想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父亲在远方     
当时光的扁舟划进6月,父亲节也悄然来临。对于父亲,或者母亲,我们需要感恩——他们把自己的生命系在家的脖子上,一副血缘和亲情配成的榨板,将他们的青春和年华一点一点地压干。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与父母身份相应的神圣责任。没错,每一种身份都有其相应的责任,但现实中很多身为子女的人却未能尽到自己的责任——孝顺父母。其实,孝顺父母并不难,方式也很多,例如给他们一句温暖的话语,一点可喜的成绩,一些悉心的照料……而这些,真的比较容易做到,只要用心!因此,在父亲节来临之际,我们特意选发一组与父亲有关的稿子,字里行间徜徉着作者的深情,值得品咂。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背影     
当时光的扁舟划进6月,父亲节也悄然来临。对于父亲,或者母亲,我们需要感恩——他们把自己的生命系在家的脖子上,一副血缘和亲情配成的榨板,将他们的青春和年华一点一点地压干。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与父母身份相应的神圣责任。没错,每一种身份都有其相应的责任,但现实中很多身为子女的人却未能尽到自己的责任——孝顺父母。其实,孝顺父母并不难,方式也很多,例如给他们一句温暖的话语,一点可喜的成绩,一些悉心的照料……而这些,真的比较容易做到,只要用心!因此,在父亲节来临之际,我们特意选发一组与父亲有关的稿子,字里行间徜徉着作者的深情,值得品咂。  相似文献   

12.
三块钱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什么?——母爱!这是一个我们不假思索便能回答出来的问题。但是这世上还有一个和母亲一样爱我们的人总是被我们忽略,他就是——父亲!我们总是记得父亲打在屁股上的巴掌却忘记了他驮起我们的肩膀;我们总是害怕自己犯错时父亲的怒吼却错过了自己生病时父亲哄睡的呢喃……假如你和我一样如此马虎,别忘了在6月16日的清晨推开父亲的房门,在他耳畔轻轻说一声:“爸爸,我爱你!”  相似文献   

13.
<正>你在小学里工作,现在正在教三年级。很快你就要教一年级学生了。这些孩子现在是5岁半到6岁。现在教育他们的是家庭或幼儿园。我们还有一部分儿童,他们在入学以前的教者只是父亲和母亲。正是在这个时期——入学前一两年,学前儿童受到怎样的教育,这件事是关系极大的。你应当很好地了解自己的每一个未来的学生。怎样才算了解儿童呢?  相似文献   

14.
对于未成年子女来说,父母都是教育者,都担负着家庭教育的任务。虽然在教育子女时,多数情况下是某一个家长单独实施教育,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作用却是通过家长集体的工作实现的。因此,要顺利地进行家庭教育,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家长,都必须做到对子女态度一致,要求、教育统一。不能父亲是这种态度,母亲是另外一种态度;父亲这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痴心不改     
《老年教育·长者家园》就像一位老朋友,陪伴父亲好多年了。每期杂志一到,父亲便会放下手头的一切事情,戴着老花镜,迫不及待地细细阅读。母亲常笑着嗔怪他,把杂志看得比我们还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父亲节     
专门用一天向母亲表示敬意的想法是1907年在美国首先提出来的。两年以后华盛顿州的一位妇女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提出应有类似母亲节的一天来向一家之长的父亲表示敬意。多德夫人年幼丧母.由父亲把她抚养大。她非常爱自己的父亲。在多德夫人提出她的想法的同一年——1909年,华盛顿州州长作出反应, 宣布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这个想法在1916年被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正式批准。1924年,卡尔文·柯立芝总统建议把父亲节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以便“在父亲和子女间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并且使父亲铭记自己应尽的全部责任”。红色或白色玫瑰是公认的父亲节节花。  相似文献   

17.
教育子女是一门学问,我们每个身为父母、渴望子女成功的人,都希望提高孩子的素质,其实,首先应该提高父母与教师的素质。父母、教师的素质,其实就是“前素质教育”。这种前素质教育的成败,决定着整个素质教育的成败。一个人从他(她)做了父亲(母亲)起,就需要一种特殊的素质——教育素质,即教育孩子所需要的观念、方法和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这是整个民族的事业,是千家万户的事业.每一个社会成员几乎都是在家庭中诞生的,从家庭中获得生命,在家庭的环境中得到最初的、也是给他的生命打上烙印的教育.而每一位做父亲、母亲的,却都只能分散地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意愿,采取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去教育和影响他们的子女.  相似文献   

19.
冯&#183;诺伊曼,著名美籍匈牙利数学家,1903年12月3日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冯&#183;诺依曼的父亲麦克斯年轻有为、风度翩翩,凭着勤奋、机智和善于经营,年轻时就已跻身于布达佩斯的银行家行列.冯&#183;诺依曼的母亲是一位善良的妇女,贤慧温顺,受过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学会爱国     
很久以来,我一直对一个比喻非常不满意,但又找不到更好的替代。、这就是把对国家之爱和对父母之爱相较。当然,我非常爱自己的父亲母亲,但我们对父母的爱,更多是一种尊敬和宽容之爱。纵使我们的父母有千般不是,作为子女,我们也很少会直接去批评指责,更少尝试去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我们对父母的爱,更多还是一种承继之爱,而非牺牲之爱。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