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教育价值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教育价值的本质刘复兴一目前,国内学者对教育价值的阐述是见仁见智的,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就我们所能见到的观点来看,大都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程度上说明了教育价值的本质。为了全面认识教育价值的本质问题,笔者认为,对一些观点进行分析是有意义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对教育本质问题研究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本质问题是教育理论研究的核心和难点。关于如何科学地揭示教育的本质,不同的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学说。本文通过对以往论点的剖析,试从教育规律的角度入手,从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两个方面,探讨应该如何研究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教育管理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不同的学者对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持不同的观点,国内的研究者对此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见解,并形成了几种较为有影响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教育经费是推进所有教育改革的基础物质保障,对于教育投资问题的研究则是教育经济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教育经济学者以国家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研究导向,综合运用教育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和方法,对这一关键问题进行了持续研究和探索。本文从教育投资研究的本质问题、核心问题、时代性和本土性问题以及测算方法等多方面梳理了多年来国内学者们的代表性成果,提炼总结了以往研究的学术价值,以期对新时代深化教育投资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可供参考的方向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本质分析中的盲区对教学活动本质的认识是关于“教学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思考。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展开了争论,形成了多种颇有影响的观点和学说。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特殊认识说、认识——发展说、多重本质说、认识——实践说。除此以外,还有情知说、适应发展说、审美过程说、学习说、教师实践说、交往说、关联说等等。以上诸论均有其一定合理性和局限性,有学者就曾撰文专门对此进行评述。[1]透视以上诸论,不难看出,对教学本质的认识长久以来主要源于哲学和心理学。而作为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说,…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国内外关于最低工资制度对就业影响这一问题的争论出发,对相关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在这一问题上,目前国内外学者大致有2种不同的观点:一部分学者和研究结论支持标准理论的负就业效应;而另一部分学者和研究结论则支持非负就业效应。之所以产生分歧,是由于计量工具、计量模型、以及数据的差异。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则大多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讨论,实证研究相当有限。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本质问题是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它构成了所有重大理论问题的核心。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高等教育本质的探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我国学者在不同的阶段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观点各异的高等教育本质观。通过梳理我国的高等教育本质观,提出了在研究高等教育本质问题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高等教育本质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试析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关于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主要观点 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研究,是进行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探讨教育本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等诸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反映着人们不同的教育指导思想的理论分野,也反映着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水平和状况。这方面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本质一直是教育理论研究中一个有待探讨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关于教育本质的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的述评,提出了教育的本质是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本质分析中的盲区 对教学活动本质的认识是关于“教学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思考。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展开了争论,形成了多种颇有影响的观点和学说。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特殊认识说、认识——发展说、多重本质说、认识——实践说。除此以外,还有情知说、适应发展说、审美过程说、学习说、教师实践说、交往说、关联说等等。以上诸论均有其一定合理性和局限性,有学者就曾撰文专门对此进行评述。透视以上诸论,不难看出,对教学本质的认识长久以来主要源于哲学和心理学。而作为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说,一种真正有价值、有深度的教学理论至少应有三种学科基础,即哲学、心理学与社会学。这三种学科基础实际上分别反映着教学活动的哲学层面、心理学层面和社会学层面。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10年教育本质研究的多元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研究者依据不同的理论视角对教育本质问题展开了讨论,提出富有启示的理解教育本质的观点.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教育本质理解思路的更新、后现代教育思潮对教育本质观的消解、人学理论克服教育本质研究人的空场等三方面概述了近10年的研究思路,并对不同观点进行批判性解读.  相似文献   

12.
因对教育起源的探讨关系到教育本质、教育功能、教育规律等问题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且至今悬而未决。此前,已有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此做过大量的研究和论述,提出了诸多代表性的观点,但近年来,随着对制度化教育的批判和教育回归生活理念的广为传播,教育起源问题的讨论在教育本体论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再次显现。因此,作为一个最为基础性的理论问题,教育起源研究显得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 70年代末 ,我国开始对教育技术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与探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人们对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加之国外教育技术观点被介绍到国内 ,我国学者对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对象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观点。作为一个电教工作者 ,更应该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一、教育技术及其发展任何时代、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有其“教育技术”,只是“技术”的含量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已。“教育技术”狭义的理解就是用来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4.
原苏联学者关于教育经济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经济效益问题既是教育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热点,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国不少学者的注意。原苏联,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几十年来,既取得了丰硕成果,又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拟根据笔者在国立莫斯科列宁师范大学学习研究期间收集到的资料,对原苏联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做一点介绍,以供国内同行参考。一、关于教育经济效益的概念及其两种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教育本质问题是教育理论界目前十分关注的问题.《教育研究》1986年十二期发表的“简论教育本质和职能”(以下省称“简论”),提出了一个新观点,认为“教育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实践.”这一观点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教育本质是教育理论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教育本质,关系到能否正确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能否正确处理教育与各方面的关系、能否妥善地解决教育工作中许多实际问题,总之,它关系到教育理论的科学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曾长期坚持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教育的本质问题。这对于批判教育“超阶级”的资产阶级教育观,对于批判唯心主义教育思  相似文献   

17.
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争论中,有学者提出应从价值观及其教育的角度去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但仅仅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归结为价值观教育还不够,还应进一步聚焦于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得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明确结论。这一结论继承了长期以来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主流观点,并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既具有理论的解释力,又具有现实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实验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涉及到教育实验自身规范和评价标准的根本问题。目前,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从教育实验与自然科学实验的一致性出发,认为教育实验是“准实验”或存在不同层次;一种观点主张确立教育实验自身的主体地位,追求教育实验自身的“格”和规范。我们同意后一种观点。从后一种观点出发,我们认为,教育实验区别于自然科学实验和心理学实验的本质在于:教育实验是一种教育思想实验。确立这一命题对当前我国教育实验的开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研究是进行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同时是探讨教育本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诸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它反映着人们不同的教育指导思想的理论分野,也反映着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水平和状况。这方面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有四种主要的不同观点。一、教师主体观。这种观点认为,教师是教育者,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学过程的客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完全消极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我国教学本质研究之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近十年教学本质研究回顾1.对教学本质的多视角探索有关教学本质的认识,历来颇多歧见。除认识说、发展说、传递说、学习说、实践说、多质说等诸观点之外,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又陆续有一些新的观点出现。(1)交往说。国内学者较早明确提出该观点的是李政涛先生,他通过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