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幼儿文学欣赏教育中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当前幼儿文学欣赏教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即使有一些幼儿园开展了文学教育,也出现了不少误区,具体体现在:无视幼儿的欣赏主体地位;轻视幼儿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忽略幼儿审美情感的陶冶;没有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这是我们在组织和实施幼儿文学欣赏教育中必须加以警惕的。  相似文献   

2.
学欣赏是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是学的社会职能发挥的必须过程,儿童学的欣赏如是。儿童怎样欣赏学,一两岁、五六岁的“小不点”们的学欣赏活动将经历怎样的心路历程,成人应该给予怎样的帮助,本对幼儿学教学和幼儿学欣赏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幼儿文学作品对幼儿身心发展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仅仅知道这一点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幼儿文学欣赏教育的一些方法和原则。比如,要注意体现文学作品的整体形象性,注意对幼儿的兴趣诱导,注意师生之间、主客体之间的情感交流.尤其要重视循序渐进的阶段性原则。下面就对幼儿文学欣赏教育时如何循序渐进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幼儿文学欣赏教育的非审美倾向及审美指导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幼儿文学欣赏教育中出现诸多非审美的做法和倾向,对此应结合时代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审美教育的特点,制定科学的幼儿文学审美教育原则来指导幼儿文学教育.具体可考虑以下几方面:一是整体形象性原则;二是情感交流性原则;三是兴趣诱导性原则;四是渐进阶段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在文学欣赏方面还存在不少的误区,一些幼儿园忽视了对幼儿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文学欣赏教育。文学欣赏误区的存在使得幼儿缺乏正确、客观的审美态度及审美情操,不利于幼儿的情感成长。幼儿文学欣赏的误区具体表现在:在文学欣赏教育中,幼儿缺失了主体地位;对幼儿的审美感知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忽视了对幼儿审美情感的培养;在文学欣赏上,忽略了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当幼儿文学欣赏面对这些误区时,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对此重视起来。  相似文献   

6.
黄亚栋 《家教世界》2013,(10):14-15
幼儿文学是审美形态的语言艺术,对幼儿具有重要而丰富的功能价值。当前在幼儿园的文学欣赏活动中,还存在着传统的教师高控制、重传授的现状,使幼儿对活动被动接受,失去兴趣。幼儿是文学欣赏活动的主体,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学会主动的学习,提高语言水平,提高审美力。本文就集体教学中的精心设计、多种形式表现及注重欣赏延伸三环节,阐述了幼儿文学欣赏活动中应如何有效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名画欣赏活动能够培养幼儿对艺术美的欣赏和识别能力,提升幼儿的美术表现力。但名画欣赏活动是否有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名画作品的选择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等。因此,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主要对名画作品进行了分析和筛选,并提出了幼儿名画欣赏的一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当前幼儿文学欣赏教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即使有一些幼儿园开展了文学教育,也出现了不少误区,具体体现在:无视幼儿的欣赏主体地位;轻视幼儿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忽略幼儿审美情感的陶冶;没有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这是教师在组织和实施幼儿文学欣赏教育中必须加以警惕的。  相似文献   

9.
虽然大部分幼儿园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了文化教育,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误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极强的目的性、功利性。这些是教师需要警惕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幼儿文学作品和一般的文学作品一样,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实现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必须建立在文学审美活动的基础之上,才能发挥文学作品的美育功能.我们尝试遵循审美特点,注意文学教育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可接受性,利用文学的情感因素,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对幼儿实施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儿童题材文学创作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儿童视角小说与散文在儿童形象塑造、童年生活的展现、孩子天性的体察和儿童与成人的感情色彩反差等方面具有鲜明独到的特色,为读者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幼儿期是儿童规则意识萌发和规则行为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应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积极引导幼儿提升自己的规则意识,养成一定的规则行为,从而为他们在集体中能够真正从事自主活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基于教育现象学的视角及其方法论,借助于由自然观察获取的6则案例,通过“悬置”呈现幼儿违反规则的现象,经“还原”发现,幼儿在违反规则时通常会有以下表现:乐于获取惩罚、不满于教师制定的“规则”、暂时屈从于教师的权威、离开教师的视线范围、挑战教师的权威等,其教育意义值得反思.为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幼儿教师应了解幼儿违反规则的真正目的,满足幼儿“不切实际”的合理愿望;应帮助幼儿做到“言行一致”,内化规则,并创设有吸引力的环境;应洞察幼儿违反规则后的真实态度,修正不合理规则,灵活处理突发事件;应换位思考,理性对待违反规则的幼儿.  相似文献   

14.
幼儿同伴选择是同伴关系的一部分,是幼儿社会交往的开端。研究从幼儿选择同伴的角度和教师评价对幼儿同伴选择的影响这两方面对某幼儿园某班的30名幼儿和1名教师进行了连续3年的调查。调查发现:小班幼儿选择同伴的标准比较笼统,同伴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比较重要;而中、大班较小班有更加具体的同伴选择标准,更加注重同伴间的游戏体验。教师肯定性评价对幼儿的同伴选择影响小于教师否定性评价对同伴选择的影响。幼儿个体的气质、性格以及交往技巧才是同伴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王晓翌 《沧州师专学报》2009,25(4):21-22,25
死亡的主题在成人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水平,而在低幼文学作品中死亡的主题却一再被回避,在我国,许多作家不愿触及此领域,认为无从把握在低幼文学中表现死亡主题。现通过对西方两部图画书中对死亡的艺术表现的详细分析,为我国低幼文学死亡教育题材的写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关于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有了一定发展的学龄儿童或成人,对3~6岁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借鉴国外研究范式,探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年龄、性别、情境这三个因素对学前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和情境对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存在影响,但性别不是影响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学者近些年来开始关注文学的治疗功能,对文本的文学治疗功能的探讨成为文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切入点。该文在文学治疗功能的理论基础之上,以小说《流动的花朵》为例,论述小说运用于针对流动儿童的文学治疗的可能性:第一,小说中所描述的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与成长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切合了现实中流动儿童的心理历程,有一定的现实对应性;第二,小说中昂扬的精神力量和圆满的结局弥补了现实生活中流动儿童的缺失性体验,满足了他们对归属感、幸福感、平等性等的心理需求。同时指出,要验证一部文学作品是否能达到文学治疗的功能,归根结底是要看读者的阅...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文论话语的文化规则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文论的具体社会存在形态是话语。由于其社会文化语境的差异,中西方文论话语有着不同的话语方式和话语规则。中国古代文论的话语以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为基础,遵循“无中生有”的文化规则,形成了深幽渺远的话语空间;西方文论的话语则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遵循“有中生有”的文化规则,突出体现其密实精准的特性。认识两种文论话语的差异性,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论的精髓。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上,融汇西方文论来深化和拓展中国文论的内涵和话语,对中国当代文论的建设具有助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发生潜规则侵入法律运作过程的情形,其主要原由在于司法体制的行政化运作和法律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只有建构外部独立于立法权和行政权、内部独立于上级法院和法院行政长官的司法体制,使法律在封闭的环境下运作,堵住潜规则的入侵,才能消除其对法律运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