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阳民歌和紫阳人生产生活、精神面貌之间呈现出一种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首先,紫阳民歌产生于紫阳人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紫阳人特有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态度的基础之上。其次,紫阳民歌反过来又滋养着、浸润着紫阳人,一则让他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上浓郁的艺术气息和审美价值,二则紫阳民歌又陶冶了紫阳人的精神,净化了他们的心灵,提高了他们的艺术气质和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2.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现在儿童正是未来的创造者,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影响着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能否位于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教育能否得以顺利实施.科学技术从未像今天这样,以巨大的威力和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现在儿童正是未来的创造者,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影响着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能否位于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教育能否得以顺利实施.科学技术从未像今天这样,以巨大的威力和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质的提升,物质生活获得极大的满足的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也因此,影视剧、舞蹈和歌曲等等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这其中,歌曲既包括流行歌曲等,也存在着民歌这一形式。民歌多是各个民族自己创作的带有自身民族特色的歌曲,对于表达自身的民族文化和精神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少数民族所创作的民歌,在这方面更是佼佼者,受到欢迎。所以在少数民族的民歌中,民族特色是其最重要也是最有意义的一种艺术特色。而少数民族的民歌能否充分表达出其思想主题、能否充分展现出其艺术风格、能否提升其艺术感染力,民族特色的充分表现则是关键。因此,本文对于少数民族的民歌如何表现出其民族特色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的寄托了陕北人们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好寓意,是陕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陕北民歌中蕴含陕北地区丰富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陕北这片土地上,是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陕北方言是陕北民歌的风格和特色,本文主要从陕北方言与陕北民歌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积极作用,丰富我国民族地域文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6.
对余光中《民歌》的欣赏,人们不太会注意到发起于1966年末的台湾“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余光中在《民歌》中抒发对民族文化精神强烈的认同感和传承这种民族文化精神的使命感,虽然不是那场政治运动的传声筒,但也无法摆脱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解读台湾“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这一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客观、更公正地解读余光中这首《民黝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7.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的寄托了陕北人们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好寓意,是陕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陕北民歌中蕴含陕北地区丰富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陕北这片土地上,是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陕北方言是陕北民歌的风格和特色,本文主要从陕北方言与陕北民歌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积极作用,丰富我国民族地域文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
三点导读     
余光巾是台湾名的诗人,《民歌》是他采用民歌形式创作出来的诗歌,这首诗澎湃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情绪,而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情绪是化在奔腾的黄河、长江的浪涛之中的,是呼啸在你、我、他和一切中国人血脉之中的。诗人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从黄河之涛、长江之浪和自己血脉的奔腾中,强烈地体验到了这种民族精神,因而歌之。一种源远流长、奔流不断的雄浑的江河之唱.也即是一种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民族生存意识。在那百折不挠、坚毅执着的精神背后,有一种悲壮激越的情怀在诗篇中奔流、荡漾。  相似文献   

9.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现在儿童正是未来的创造者,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影响着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能否位于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而这一切又深深依  相似文献   

10.
民歌是一种重要的民族音乐体裁 ,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经济、文化、风俗、自然环境、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真实写照。民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而不是个人的创作。近年来 ,许多音乐爱好者甚至音乐工作者对民歌产生了一些错误认识 ,主要表现在误认为具有民族风味的和用民族唱法演唱的歌曲就是民歌。判断一首歌曲是不是民歌 ,关键是要看这首歌曲是不是符合民歌的 3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人精神是人类精神的本质显现,是化的核心理念。大众化作为一种现代化形态,它本身生产和承载着正负两方面的化效果,其负面效应深深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困扰着人们对精神家园的寻求,也影响着大众化的积极健康发展。建构以“人精神”为核心理念的大众化批评模式,使大众化逐渐接受价值理性的制约,这是遏止其负面效应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2.
壮族民歌充斥着壮族人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壮族民歌曲目繁多,许多经典之作更是口耳相传历经百年而不缀。这一方面是壮族人喜歌爱唱的民族特质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与壮族歌圩这一特定的传统习俗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壮族歌圩是一个审美与仪式的复合体,作为审美活动的壮族歌圩让人们在欣赏那清透美妙的歌声的同时获得精神的愉悦与满足,作为仪式活动的壮族歌圩让人们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圣化与神秘感。壮族歌圩具有审美与仪式的双重属性,审美与仪式在此活动中相互结合在一起,互为特性,因此深入研究壮族歌圩的审美仪式化与仪式审美化对于正确解读壮族歌圩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张承志的文风如铁,慷慨硬朗,笔下的男子汉很多,《春天》讲述了乔玛阻截受惊马群,防止它们在暴风雪中冻死,与暴风雪搏击的故事。小说赞扬了真正的男子汉,他们用自己的牺牲为代价,最终战胜恶魔,揭示了爱情是其超越自我的力量源泉。张承志的小说中有一种民族之魂,是一种民族的精神性格,受苦是生命的实体,也是人格的根源,因为惟有受苦才能使我们成为真正的人。正因为此,奶奶淡漠了死的背后暗含着她的隐痛,也更坚定了生的希冀。神秘的驼背老人的独语,揭示出"春天"所隐喻的内涵和包孕的深远意旨,承载着张承志的理想主义,里面藏着他对草原人民深深的热爱。用一种开朗的、进取的、散漫的态度看人、看社会,淡然地忍受历史造就的缺憾和内心尚未平复的创痛。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自古博大精深,多元且多样.其中民歌就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所继承下来的一快瑰宝.每个时代的民歌,都表达着不同时代的情感体验.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传统民歌,是经过千锤百炼所留下来的民族优秀文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所组成的文化大国,每个民族都具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风俗、历史.学习传统民歌,可以让孩子们更快的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也是了解中华文化不同形态的美的一种途径.将不同类型的传统民歌用孩子们喜于乐见的视角,传授给不同年级的学生们,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国民音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类历史长河滚滚滔滔,生生不息,不知淘洗出了多少推动历史车轮飞速运转的风流人物。历史用挑剔的眼光选择了那些具有超拔才情、睿智头脑的人,同时,也因为他们为人类做出过杰出贡献而将他们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历史的扉页上。虽然他们中的有些人早已离我们而去,但是他们高贵的生命所飘散出的芬芳永远弥散于人世间,作为一种精神养料,以一种无形的张力滋润着人们的情感世界,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空间。那么,我们该以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名人呢?是神化、圣化,还是漠视、旁观?或许你可以选择一种更为冷静、理智的视角。用放大镜、显微镜透视名人对于…  相似文献   

16.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羌族"是一个云朵上的民族、歌声中的民族[1]。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民歌这方面有独特的吸引力;又在多声部民歌中散发着无比浓烈的音乐气息。在这里,我们就主要探讨羌族多声部民歌这一部分,从了解羌族多声部民歌、探索羌族多声部民歌到我们真正爱上这片热土,爱上这里的多声部民歌文化。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作为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应不失时机地、旗帜鲜明地、积极有效地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为该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积极与进步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统称,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观念和思想感情等的综合反映。所谓中华民族精神,则是指深深蕴涵于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并维系着我们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18.
民歌是一种重要的民族音乐体裁,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经济、化、风俗、自然环境、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真实写照。民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个人的创作。近年来,许多音乐爱好甚至音乐工作对民歌产生了一些错误认识,主要表现在误认为具有民族风味的和用民族唱法演唱的歌曲就是民歌。判断一首歌曲是不是民歌,关键是要看这首歌曲是不是符合民歌的3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学教育》2005,(11):11-14
读了《四个乡村教师的现实》,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这其中有同情,但更多的是敬重——严格说来.我们这些高高在上的城里人是没有资格“同情”他们的。是他们,用自己瘦弱的肩膀在支撑着中国农村基础教育大厦,或许,在他们身上我们才能看到民族精神的火光。[编按]  相似文献   

20.
民歌是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如今。作为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的中华民歌,却缺乏滋养其蓬勃发展的土壤和氛围,大量反映历史故事、人物和人民生活的民歌正逐渐被人民所淡忘并失传。笔者通过将民歌与流行歌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对民歌的好奇和兴趣:让他们感受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歌歌词、曲调之美,从而培养学生对民歌的热爱之情.让民族文化在民歌学习中永久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