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传统音乐虽然早已存在多声部音乐的组合方式,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和声体系.随着各种有关民族化的作曲技术理论研究的书籍与论文的发表,认为西方尤其是现代西方音乐创作理论更能保存我国传统音乐的民族特点.爵士乐作为不同音乐语言结合的混合物,加上现代爵士乐的旋律语汇与节奏模式也越来越得到认可,可见民族与现代的融合与创新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创作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音乐美学新思潮的不断发展,直接影响了西方作曲技法的更新,从作曲材料到结构设计上,都有了巨大的变革,从而导致现代音乐作品从音高组织到多声部写作,从音乐作品的创作思维方式到各种音乐流派的观念形成,以及种种新式记谱法的产生和音响手段的丰富,这些都对种种新的音乐语言的形成及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朱敬修先生的合唱作品,大量汲取了河南中原音乐沃土的养分,将河南民间音调、曲艺与西方作曲技法完美结合。民族音调、和声在旋律中的融汇与结合、丰富的复调手法的运用等都是合唱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所提的"传统作曲技法"是指在西方作曲技术理论与中国传统音乐相互融合的基础上,通过作曲家们不断的实践而应用的一套作曲技法。不论是和声色彩、复调对位,以及音乐发展等等都融入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语汇。  相似文献   

4.
二胡协奏曲《图腾》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李滨扬教授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曲目中包含了西南地区传统的音乐元素,同时也巧妙的运用了西方的作曲技术,实现了中西方音乐的完美融合。本文就《图腾》作曲技术进行探究,分析乐曲中"中心对称"思维的运用,以及简约主义的体现,带领读者领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5.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十二音"作曲技法随着远洋留学生带回中国,但真正的发展则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罗忠镕在这一阶段写作了以"十二音"为技法的艺术歌曲——《涉江采芙蓉》。歌曲选自东汉时期同名古诗《涉江采芙蓉》,罗忠镕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我国传统五声音乐以及作曲技法相结合。在这部作品中,无论是和声还是旋律,以及十二音音序的选择无不淋漓尽致的展现罗忠镕先生对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族特色的融合。使其成为极具意义的一部作品。笔者以《涉江采芙蓉》为例,探讨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族特色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山东风俗组曲》体现了浓郁的山东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音乐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交融,这种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钢琴作品,运用巧妙的手法将传统和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风格相结合引起笔者的极大兴趣.本文尝试从西方现代音乐分析技法——阿伦·福特"音级集合"分析法,探析核心音在全曲的结构力,及传统的民间曲调与西方音乐元素巧妙融合,真正感受中国钢琴音乐的独特魅力,激发对民族文化与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从而推动当前音乐创作,为民族钢琴音乐创作开阔更广阔的音乐空间.  相似文献   

7.
谭小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是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引入中国并加以实践的先驱。谭在短短的37年生涯中,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都十分精致。他的创作植根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之中,应用西方现代的兴氏作曲技法体系,其作品既富有民族韵味,又富有现代色彩,是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优秀范例。室内乐是他创作的一个主要部分,本文从音乐风格方面对他现已出版的三首室内乐作品进行了较细致的分析,使我们今后在进行多声音乐的分析和创作时,能够正确把握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积极自觉地发展本民族的多声音乐,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脑音乐技术的发展,运用电脑音乐技术进行音乐创作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Sibelius软件对多声部音乐写作中以其友好的操作界面和强大的作曲辅助功能,被很多作曲家及学习作曲的教师、学生所青睐。本文将以对Sibelius软件进行多声部音乐写作的方式方法及其优势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20世纪高校(教师教育)作曲技术理论教学的发展趋势,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于2007年提出高校理论作曲课“综合”化发展的教学改革思想,并编写了《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这是与西方高校音乐学作曲理论教学发展相统一的趋向,也是我国高校音乐学课程改革的理论方针,这一改革对文化多元化原理下的我国音乐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序列音乐起源于西方,属于现代主义音乐的流派,是从"二战"后开始流行的,并且它的作曲理论与技术在音乐创作中,影响力巨大。序列音乐作曲是在分析音乐中的各项要素的基础上,然后把他们进行数学排列组合最后整合及编写而成的。艺术价值很高,不仅对西方的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音乐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序列音乐作曲在作品中的应用,并举一些例子进行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1.
黄自是我国现代专业作曲领域中真正把西方现代作曲技术全面地、有机地、完美地结合于现实创作中的第一人,是我国最早全面系统地传授专业理论的音乐教育家。他的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所涉猎的题材范围却比较宽,其音乐创作中艺术价值最高的当属抒情类艺术歌曲,西洋的写作技法与传统的音乐元素有机结合,清新雅丽,余音袅袅。因此,他的音乐创作给予现代的中国乐坛以深远的影响,文章从中国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与现代音乐的先行者两个方面来探讨黄自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特殊位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列举实例,对多声部蒙古族歌曲中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加以分析.探究在多声部音乐创作中,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在体现民族风格、增强音乐的表现力方面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旨在为少数民族风格的多声部音乐创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由我国的古典诗词与西方现代艺术的歌曲体裁相结合而成的一种词曲声乐题裁,音乐的表现形式是运用西方现代的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性的音乐织体结合而形成,是西方艺术歌曲体裁传入中国后的新的衍生音乐形式。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既体现了中国文学语言的精炼,也体现出了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现在我们就从欣赏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语言美、旋律美、声腔美等方面剖析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4.
西方现代音乐对我国大陆音乐创作的影响深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再次受到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具有现代音响效果的当代中国器乐作品的分析,反省传统音乐及民族乐器中不足及局限性,以期给中国民族器乐的创作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发展,整个历程都是在20世纪完成的,西方的诸多思想对我国的传统思想有极大的影响力。钢琴音乐的发展史虽然短暂,但是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发展是独具特色的,创作上打破了传统的曲式结构,汲取西方先进的作曲技术经验,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音乐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无处不在,有的时候会给哦我们的心灵带来慰藉。西方的现代音乐作曲技法不断的发展,并且西方音乐作曲特殊的技法是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的,音乐美学观念、作曲材料和结构设计都拥有着较先进的理念,与传统的作曲手法相比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现代的演奏家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于传统的演奏方式,在演奏技巧上他们创新了许多方式方法,让演奏出来的乐曲更加的动听和吸引人。双簧管是现代管弦乐队不可缺少的独奏乐器,在经历了其他乐曲作品在音源和音响的日趋复杂和多样化的大背景下,双簧管在谱法以及演奏技巧上有了新的变化。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现代双簧管记谱法及其演奏的技巧,双簧管的新音色和新技巧被作曲家们不断的挖掘出来了。  相似文献   

17.
瞿小松,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最活跃和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之一。作品《Mong Dong》完成于1986年,作品中运用了很多"综合性"因素——数控化节奏和无节奏、音乐性语言和非音乐性语言、中国的民间音乐作为素材结合西方作曲技法等。本文从作品音高组织的展衍方式角度出发,对作品主题素材在各个段落间的展衍、纵向声部间的渗透的写作方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谱例图示结合论述的方法,从宏观以及局部上进行分析、归纳。通过对作品的音高组织探索,深入了解现代音乐的创作技法,以及主题素材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希望之神》是赵晓生第一部运用"合力论"创作的钢琴协奏曲.作品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音乐元素相融合,在调性安排上既有有调性的也有无调性的;和声运用上既有协和也有不协和;在节奏的安排上既有复节奏也有单节奏;在创作上既有对西方传统作曲技法的继承又有独具名族风格及个人的创新;构思上既有感性的情感宣泄又有理性的理论依据;曲式结构组织严密、严谨统一,同时又可以容纳丰富的矛盾冲突.用作者的语言讲:"这部协奏曲是作为一次'新浪漫主义合力论'探求现代民族精神的实践"[1].  相似文献   

19.
以“线”性思维模式构成的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多声部音乐,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中西方音乐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多元共存的世界音乐文化。辨析两者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及其异同,意在使中西方音乐艺术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前提下取长补短,相互吸取营养,共同创造中西方艺术文化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0.
随着西方作曲技法的不断发展,音乐美学观念、作曲材料和结构设计上较以往传统的作曲手法,都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传统的演奏方式已无法满足作曲家们的音响需要,越来越多的新的音响效果在乐器上不断被挖掘,越来越多的演奏符号和演奏技巧也应运而生。双簧管作为近代管弦乐队中不可缺少的独奏乐器,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之后,随着现代音乐作品新的音源、新的音响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双簧管的新音色、新技巧也被作曲家们不断地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