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祭恩师     
我不会写祭文,但为他写过,也只为他写过,却没有用过。学校有组织学生给去世的老师开追悼会的传统。但他不一样,也许他认为自己走后,别人依旧会像他在时一样不在意他,没有谁会为他尽心铺陈词藻,或者,他以为自己根本不会拥有——我猜不到,可我又不得不很不舒服地执笔(你知道,为一个活着的生命写这种东西该是怎样的感觉),因为,他对我只有这一个要求。那东西没用也是毋庸置疑的,无论  相似文献   

2.
放学后,我给爸爸安排了一个任务,让他以"健康·快乐"为主题帮我写一首诗,我准备在班队活动时朗诵。为什么请爸爸帮忙呢?哎,没办法,我才读小学,诗还没读几首,哪里会写啊!在我的哀求下爸爸答应了我的要求,可他有一个条件,他说他会帮忙,但他只是指导,不会帮我写。他要我在他的指导下,写出自己的第一首诗。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每个人的生命是一部大书,那么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激情满怀,这就是写!写——牵挂你的人是我曾有人说,经过书香浸润的心灵可以兼收并蓄、波澜不惊。写,就是进入这种境界的奇妙方式。写,是与自己对话,而这种对话,能透露写者最真实的心情。一个人为了某种需要也许会去欺骗父母和老师,但他绝不会欺骗他的写。  相似文献   

4.
如今,孩子已经读高中了.他的作文写得很不错,每次考试,作文都得高分,还有一些在各大杂志上发表.很多人说,孩子会写作是遗传,遗传了妈妈的文学细胞,但事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 孩子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就开始布置写作作业,每天都要写.孩子一个字都写不出.我采取的办法就是“帮孩子写”.怎么帮呢?每天晚上,与孩子坐在一起,回忆当天最开心的事或者最难忘的事.回忆完毕,我不要他写,我自己动笔,以一年级孩子的思维和笔调,写一篇百字左右的日记.写完,我把日记拿到孩子面前,请他“审批”.这时候,孩子总是会一本正经地审阅,有时候,还会修改一两句话.后来,他就有了自己写作的冲动.当然,对他写的文章,我也会认真阅读,大加表扬.  相似文献   

5.
王静宇 《新读写》2020,(2):F0004-F0004
在浦东复旦附中分校见到张全康时,他手里拿着三本文集,里面收录的大都是他自己写的文章。八年级时,张全康就开始有意识地整理自己写的文章,他说,“这些文章以后看,虽然未必是什么佳作,但这是我在写作方面的一个印迹,是我对生活的一个记录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巴尔扎克有一个癖好——只用有缺口的杯子,买了新杯子,他会用调羹在杯子上敲出一个小小的缺口,然后再用。大作家雨果对此的理解是:巴尔扎克是在用有缺口的杯子来提醒自己,无论写了多少作品,这些作品上都有一个缺口,以此来激励自己,写下一部,将这个缺口补上,所以他才会不停地写下去。后人评论说,人都应当追求完美,但追求完美不  相似文献   

7.
老张,不是别人,而是我们班的一位学生。一次数学考试,他在试卷的姓名一栏,居然不写自己的名字,而是龙飞凤舞地写了“老张”两字。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还振振有词地为自己开脱——是不小心写错了。有谁会将自己的名字写错?明知道他是在狡辩,但为了不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我还是耐心与他谈了起来。  相似文献   

8.
玻璃之城     
心情他已经两个星期没写信或打电话给她了。她一直沉默着,只是每次经过收发室会习惯性地看门外的小黑板,看看小黑板上挂号信那一栏里有没有自己的名字。他给她寄信总是寄挂号,她在的这所学校偷信的情况挺严重、他说他不希望只想说给她听的话被别人知道。她有他的传呼号码,但从未想过要在他的传呼上留下自己的姓。她只喜欢在蓝色的信纸上写自己的心情寄给他。她觉得有时写出来很美的语言在电话里说出来就会失去感  相似文献   

9.
心祭     
我不会写祭文,但为他写过,也只为他写过,却没有用过.   写,是因为他要.学校有组织学生给去世的老师开追悼会的习惯,当然,是那些引人注目又颇有成就的“桃李“.也许他认为自己走后,别人依旧会像他在时一样不在意他,没有谁会为他尽心地铺陈辞藻,或者,他以为自己根本不会拥有……我猜不到.可我又不得不很不舒服地执笔(你知道,为一个活着的生命写这种东西该是怎样的感觉),因为,病榻上弥留之际的他对我只有这一个要求.那东西没用也是毋庸置疑的,无论他活着的时候,周围的人给他怎样的冷眼,在他去后,那个仪式是不会忽略的……而我,一个毛头小子的东西自然是不得登堂;再说别人,也不会如他一般,将我随手的涂画保存很久,比如一张贺卡.   ……  相似文献   

10.
一根白头发     
《红领巾》2010,(7):33-34
一个男孩儿很喜欢思考,他常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日记里。最近,他发现自己的日记被人翻动过,他怀疑是妈妈偷看了他的日记,但一直没有证据。  相似文献   

11.
换名字     
丁中在地上拾到一支粉笔头,就在弄堂里划起来,他画栅栏,画太阳,写1 2 3 4 5。他还会写自己的名字呢,丁中这两个字很好写,他三岁时就会了。他写啊写的,一口气写了七个“丁中”,有大的,有小的,有长的,有扁的。有一个中字的一竖象老鼠尾巴,他就又画了一只老鼠。这只老鼠的尾巴长极了,拖开去,拖开去,一直拖到了一位老爷爷的门口。这时候,粉笔头也划完了。  相似文献   

12.
这次习作,不出题目,请你自由写。写大自然美丽的风光,写千姿百态的事物,写各种各样的人;写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写自己的幻想和理想,都可以。写之前,先想一想最想告诉别人一些什么,想好写的顺序。写的时候,要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写清楚。写完以后加个题目,有不满意的地方修改一下。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要问:“两位班长,没那么夸张吧!”怎么不夸张,他们还是一个人,一个名字,都叫葛辰杰。什么,难道他会分身术不成?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他,不高的个儿,不大的眼睛,对了,还有一个不大的头。从他身上可以否定头大就聪明的说法。然…  相似文献   

13.
寻一丝线索     
正那时候,因为封闭在家里,写了很多小说。很多人写信给我,但我一律都是不回信。因为性格的低调,喜欢把自己隐匿在阴暗的地方。所以一直网络上都有人传言我的神秘,其实也就是不喜欢露脸而已。因为太懒,不愿意和别人沟通。但他是持之以恒的一个。我发的每一个帖子,他都有回复。回复写得很简洁,但寥寥几句,我看得出来,他看懂了。我依然按照自己惯有的方式,一  相似文献   

14.
黄娟华 《中文自修》2012,(11):22-25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有些人,你直接给他讲道理,他很难接受,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如果你换一种方法,打一个比方,讲一个寓言故事等等,他就会欣然接受,自然会悟出其中的道理。其实写议论文也是如此,不一定非得板着面孔说理;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说理文要写好,也还是要动一点感情,要用一点形象思维。"而那些常苦恼自己的议论  相似文献   

15.
孟宪平 《师道》2002,(8):26-28
这是一个略有口吃的孩子,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老师会让他站在讲台上朗读自己写的作文。这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她怎么也没有想到:  相似文献   

16.
那天我讲完一篇课文后,看看还有十多分钟,便叫学生拿出练习册做作业,以便当堂消化。学生都在认真地做作业,当我巡视到小文的跟前时,他竟然在摆弄着自己的小玩意儿,一个字未写。当时真有点想发火怒斥他几句,但我努力克制了自己,轻声问他为什么不做作业。他不紧不慢地说:“老师,你每天只知道让我们做作业,我认为会做没有用,会说才有用。”他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17.
每次儿子的作文发表后,婆婆总要来电话表达她喜悦的心情,每次还都要问我这样一句话——这作文真的是他自己写出来的?怎么说呢?儿子作文的构思是他自己的,但其中的一些句子是我引导他写出来的。在我看来,写作文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瘦人     
写爸爸的作文(或是文学作品)多如牛毛,但以《中国瘦人》这样的笔法来描述自己的爸爸的作品实在不多见。在文中,我们看不到“瘦人”有丝毫“高大”之处,相反我们会觉得他很平凡、很普通,他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一个熟悉的人。而这,也是小作者的成功之处,他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如此活生生的、令人过目不忘的人物形象。相信,这一点会对你有所启发。 (朗 月)  相似文献   

19.
学生作文,经常会遇到这样情况:明明是亲身经历的事,明明是与之共同生活过的人,材料就在他自己脑子里,但他还是骑马寻马,东张西望,说是没有东西可写。那末,如何帮助学生把身历其境的、藏在脑子的记忆仓库里的材料挖出来,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在这方面,我曾作过一点尝试。有一次,我给高一学生布置一篇作文,要求他们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希望写得具体些、丰满些,要有实实在在的事例,不要说空话,发空议论。隔了一天,学生顾江交来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祖母》。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祖母手把手地教他刚入学的弟弟写了个“多”字;第二件事是祖母教他洗衣服;第三件事是告诫他:取得成绩,不许  相似文献   

20.
开心频道     
胡说 有一个老师姓胡,他有一个 习惯,讲课时,如果讲孔子说,他 就会说"孔说",讲孟子说的话 就是"孟说"。有一天,他要讲一 句自己说的话,于是在黑板上写 下"胡说"。 谁写的 某后勤主任到教室检查桌 椅的保养情况,发现一张空桌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