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岁岁过年,今又过年。收到许多贺年短信时,春节便临近了。大街上,人们摩肩接踵逛商店,购年货的氛围浓烈起来。除夕夜与大年初一交会时刻,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告知人们新的一年已然来到。待到正月初五鞭炮再次响过,意味着大年就过完了。而今年的年味,是淡是浓?  相似文献   

2.
小寒大寒,立春过年。日子过得就是这么快,转眼间又要过年了。 按理说,“年”是一个节日,是一个可以休息和娱乐的假期,其实不然。有人曾经问我过年是什么感觉,我说就是一个字:忙!年味是忙出来的,大家都在忙着过年,越忙年味就越浓。  相似文献   

3.
回乡下过年     
每年都要回乡下过年,死规定,不能改。以前,这对我是种折磨。 一到腊月,爸爸就要我随着他去冲锋陷阵。抢办年货的人把商场塞得满满的,我和爸爸见缝插针,为年迈的爷爷奶奶买礼物。  相似文献   

4.
学会过年     
日子越来越好,年味儿却越来越淡。相反,与春节临近的圣诞节、情人节却大行其道。千百年来,曾经给人们带来无穷诗意和价值满足的春节,今天却变得衰败甚至无聊乏味了。为此,很多年轻人干脆选择旅游来度过春节七天假期,欧洲、澳洲、美洲,哪远去哪,团聚甚至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分离,“捍卫春节”的呼声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5.
台湾保存了大量中华传统文化,无论你来自何方,在这里总能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对台湾人而言,过年是持续近一个月的“跨年”,从吃“尾牙”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闹花灯,才算高高兴兴过了年。因此,许多曾在台湾过春节的大陆人,都说台湾年味浓。至于究竟有多浓,那就得从“尾牙”说起。  相似文献   

6.
顾静康 《中文自修》2007,(10):49-49
这是一个每年除夕夜必不可少的环节,被我们这群孩子戏称为"想当年"。吃完饭,我们围在一起看着春晚,谈谈山海经。"想当年,我们过年就是一件最兴奋的事情,因为那是一年中,唯一可以吃一顿饱饭,吃很多肉的日子!哪像现在,天天大鱼大肉。"爷爷来了个"想当年"开场白。爸爸也接了上去:"想当年,哪有现在这么方便,吃的东西全部是自己做的,就连瓜子也要自己炒,每年年三十总要忙一个通宵,买东西还要凭票,哪像你现在家里都可以开食品店了。"  相似文献   

7.
闻“年味”     
郑燕 《作文大王》2014,(1):58-59
丁丁一天比一天郁闷了,因为马上要过年了,可家里一点过节的气氛都没有。 妈妈知道了丁丁的心思,神秘地说:“走,我带你去外面闻闻‘年味’吧!”  相似文献   

8.
雪鱼 《神州学人》2013,(2):15-17
过年是个什么概念? 从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除夕夜要吃饺子,要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春晚,桌子上一定要摆满花生瓜子还有各式各样的糖果。  相似文献   

9.
过年     
施爱月 《新读写》2014,(11):14-14
一清早,便被一阵剁肉声吵醒。懒懒地打个哈欠,寻着香味跑进厨房;厨房里热乎乎的,橱柜里已经有了不少菜肴,看来外婆已经忙活了许久。 “吵醒你了?”外婆歉然地笑笑,“今天是大年三十,你舅舅回来吃午坂……” 我没有听进外婆说的话,我的心思早就在我心爱的糖醋排骨上了’咂哪嘴,手就伸向了糖醋排骨,眼看就要到手了。突然,手上一痛,立马缩了回来。外婆拿着筷子,又好气又好笑地说:“小馋猫!刷牙洗脸去!”我嘟着嘴,灰溜溜地撤离了。  相似文献   

10.
回乡下过年     
在乡下,除夕夜对于男人和孩子们来说是悠闲而快乐的,他们可以轻轻松松地点燃一支香烟或一支香,再手持此法宝在院子里随意地放着鞭炮和烟花,在捂住自己耳朵的同时鞭炮声和笑声响彻云霄。孩子们的脸上笑开了花,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节日的气息。女人们则无暇于专注他们快乐的过程,只是在听见响声后抬起头来朝屋外象征性地微微一笑,然后继续低下头煮着饺子。一片氤氲过后,饺子被端上了炕。  相似文献   

11.
过年     
快过年了,李雯和大家一样,就两件事情最当紧——年终奖和回家。年终奖的期盼变成了李雯网上的搜索。网络真是浩瀚,千奇百怪,无奇不有。QQ留言上,两位教师说自己的年终奖也就80元,李雯想他们可能是山区的,有人跟帖说民办教师没被打发就算不错了,李雯自己就是民办教师教出来的,看着听着这样的事情心里不好受。民办?什么概念?公办的钱不也来自民众?但是李雯现在不愿意想这些问题,没意义,头疼。网上打工的人说自己能把拖欠一年的工资拿到了,  相似文献   

12.
过年     
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这对于一个习于早睡的孩子是一种煎熬。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这一切当然有趣,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脸儿通红,也就很不舒服。  相似文献   

13.
在乡下过年     
1964年,捱过了三年自然灾害的老家开始复苏,变得稍稍有些富裕,父母决定让11岁的我回乡下过年。一踏上乡里的土地,年味立时扑面而来——家家都在打糍粑,做豆皮,炒花生,户户飘出来的香味诱得我跑了东家奔西家。每到一家,好客的乡亲们就会亲热地摸着我的头,问问我父母的情况,然后端上刚烙好的豆皮,或是往我的衣袋里装满热乎乎的花生。入夜,在煤油灯下,许多人家都在自制一种小拉炮,供孩子们过年时放。我也学做了几十个,第二天试着一拉,居然炸响了。我兴奋地蹦了起来——还有什么比这更叫人快活呢!  相似文献   

14.
在乡下过年     
我的本命年过去了,羊年到了。城市的春节年复一年:逛庙会,购物……熟悉得没有了新鲜感。而农村的春节怎么过呢?在宗可哥哥的邀请下,我如愿以偿了。  相似文献   

15.
回乡下过年     
  相似文献   

16.
回乡下过年     
一元复始,又到正月。远去的记忆里,它是童年伙伴提着灯笼撒在大街小巷里的欢笑, 是红彤彤的夜色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是我们年轻的父母在灶前桌旁的忙碌,是年集上喜气迎人的亲切的乡音……恍惚间,流光淡去,岁月留痕,当那种盼着过年的心急已成温馨的怀念,当年轮的风霜已显现在我们的额头眼角,正月里的我们已成行色匆匆的旅人,多了风里雨里对故园的回望,多了年去年来对家的牵挂,每到正月,还多了一句轻轻的感叹:时间过得真快,匆匆又是一年。那就让我们在这浓浓的年味里细品这年的滋味吧。正月里,有久别的亲情让你依恋,有团圆的酒让你微醉,有的是厚醇的乡情,熟悉的家园气息。正月,是万物复苏的时节,也让我们在掸掉旧有的负累后启程,带上家园的暖意, 带上清新的春的希望。  相似文献   

17.
到乡下过年     
12月23日晴去年,我与家人一起,回到久别的家乡,与爷爷奶奶共吃"团圆饭",与亲人欢度新春佳节。"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除夕夜,鞭炮声不绝于耳,一听就知道这个春节该过得热闹了。果然不出我所料,初一大早,家里面来了形形色色的亲戚们,大姑大舅……我看得都花眼了,许多还是生脸孔哩!"奶奶——"我迫不及待地跑到奶奶面前寒暄几句,"祝您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奶奶听了,立马哈哈大笑起来,  相似文献   

18.
年味     
小时候,总是盼望过年。天气刚刚转凉,我们就掰着指头数着过年的距离,我想我最初的数学概念就来源于对年的期盼吧!看着家里的粮囤慢慢变小了,直到把剩余的谷粒装进几只小袋了,年猪却渐渐肥壮的时候,我知道,快过年了。  相似文献   

19.
丁云 《小学生作文》2020,(2):120-127
不知不觉,2019年的日历已经悄悄地翻到了最后一页。你看,新年坐着时光老人的雪橇,在孩子们期待的目光里,在漫天的雪花里,带着新年的祝福,带着满满的喜悦来了。当新年的钟声敲响、当春天的脚步临近,让我们许下新年的心愿吧!  相似文献   

20.
渴望过年     
12月28日 雪 过年年年过,年龄年年长,但渴望过年的心情却没有因为年龄的关系而消减变淡。年龄越长渴望过年的心情反而越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