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食用苹果、梨时常会看到鲜嫩的果肉很快就变成暗褐色 ,极像生锈的样子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不是生锈 ,是植物的这些细胞里存在的酚类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缘故。本来细胞里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是分开存放的 ,但若组织细胞受损或衰老 ,结构解体时 ,酚氧化酶便有机会与酚类底物接触而促使底物氧化成棕褐色的物质。其实酚氧化酶在植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如马铃薯块茎、荔枝、茶叶和烟叶等含量较为丰富。我们有些还是利用其中所含的酚氧化酶活性加工、制作商品呢 !如红茶 :先将采摘下来的新茶凋萎 ,脱去 2 0 %~ 30 %水分 ,然后揉捻 ,将细胞…  相似文献   

2.
南果梨果肉中多酚氧化酶氧化邻苯二酚的活性明显高于氧化愈创木酚和间苯二酚的活性.当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其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值为6.0.以儿茶酚为底物的多酚氧化酶氧化产物在420nm处有吸收峰.pvp(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量与南果梨果肉酚类比为40:3时,南果梨果肉多酚氧化酶表现出最大活性.30C下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大于40C、20C、10C、0C以下儿茶酚为底物的南果梨果肉的多酚氧化酶活性.Vc和EDTA对南果梨果肉的多酚氧化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根据凝胶电泳分析,南果梨果肉多酚氧化酶同功酶有10条谱带.  相似文献   

3.
以带果肉层积的珙桐种子和去果肉层积的璐桐种子为材料,测定了处于不同休眠期种子的磷酸己糖异构酶活性、琥珀酸脱氢酶活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联合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去果肉层积的种子这三种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带果肉层积的种子。成熟珙桐果实不同组织的总酚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珙桐果肉中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这些酚类物质可能是存在于果肉中的一类重要的抑制物,抑制其种子的呼吸代谢。  相似文献   

4.
南果梨贮藏过程中的果肉褐变机理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果梨冷藏过程中,随贮期的延长,果肉褐变度逐步增大,褐变程度逐步加深,果肉多酚氧化酶(PPO)的增加和酚类物质的减少与褐变程度的增大相互呼应;同时SOD、POD活性、丙二醛含量上升,膜透性增大与南果梨的褐变度增大相平行.真空浸钙明显抑制冷藏下南果梨果肉的PPO活性,减少丙二醛含量,降低膜透性,因而明显抑制冷藏下南果梨果肉的褐变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澄清型桑果汁贮藏期间酚类物质的变化规律,明确沉淀形成的主要物质基础。创新点:首次研究了桑果汁贮藏期间上清和沉淀中酚类物质的变化规律,阐明了酚类物质参与桑果汁沉淀形成的机制,明确了花色苷是沉淀形成的主要物质基础。方法:对贮藏期间桑果汁的上清和沉淀进行了分离,提取了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对总酚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酚类化合物的组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桑果汁的沉淀量逐渐增加(图1),果汁上清液和沉淀游离酚的总酚含量逐渐下降,而沉淀结合酚则呈现上升趋势(图2)。上清液和沉淀中游离态花色苷分别从938.60和235.60 mg/L下降到2.30和1.74 mg/L(表2),上清中黄酮类物质也有所下降,而沉淀中结合态的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咖啡酸和芦丁的含量则呈上升趋势(表2)。桑果汁贮藏8周后,沉淀中的花色苷占酚类物质总量的67.2%(表2)。综上所述,酚类物质参与了桑果汁沉淀的形成,其中花色苷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在有机化学中,醇类物质与酚类物质均属烃的含氧衍生物,它们的官能团均为羟基"—OH"。一、初识醇与酚醇,是羟基连接到饱和碳原子上的一类物质,其代表是乙醇(CH3CH2OH),是酒精的主要成分(乙醇,俗称酒精。酒精是纯净物,酒精溶液才是混合物),与水任意地混溶,易挥发,可燃烧。酚,是羟基直接连到了芳环碳原子上的一  相似文献   

7.
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属于3型含铜蛋白(type-3-copper-containing proteins),该蛋白家族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行使着多种多样的生理学重要功能。酚氧化酶是黑色素合成中最重要的酶之一,外源病原物的杀死、血液凝集、抗菌肽表达、伤口愈合和粪便黑化都与酚氧化酶有着密切的关系。酚氧化酶在昆虫体内以酚氧化酶原(prophenoloxidase,PPO)的形式存在。本文主要从酚氧化酶的来源、检测、结构、激活及其功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探究酚氧化酶在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可能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有机酚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研究了酚类物质(苯酚)和极大螺旋藻生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第一、低浓度的的酚对极大螺旋藻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在酚浓度为100μg/ml~150μg/ml范围内,酚对螺旋藻生长明显起抑制作用。第二、螺旋藻对酚有一定的吸收和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从氰化物的结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结构及典型呼吸链中生物氧化过程探讨氰化物中毒的机理。并提出中毒的机理在于CN-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使酶的结构改变,不能再从底物获得电子,中断整个生物氧化过程,使细胞摄取能量严重不足,导致人和动物体因缺乏能量而死亡。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50℃和46℃时,苯酚和对苯二酚在水中的相行为,它们明显不同于苯酚-对苯二酚在异丙醚中的情形。混合酚类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各个酚单独在水中的溶解度,而酚类与水的两相共存区域则显著被压缩在较小区域,当对苯二酚百分浓度超过3.2%时,混合酚类完全混溶于水中。另一方面,混合酚类在水中完全混溶区域显著扩张,对苯二酚最大质量百分浓度可达25.8%.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酚”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的第2课时内容,内容不多,安排一节课完成。醇类和酚类都是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烃和烃的衍生物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直接以最简单的酚类物质一苯酚为代表物,课本中先介绍了苯酚的分子式、结构简式和比例模型等苯酚的相关组成和结构,然后介绍了苯酚的水溶性、熔点以及容易被氧化等性质,接着通过实验介绍了苯酚的酸性、苯酚与浓溴水的取代反应以及苯酚的定性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实验选择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作为系统 ,反应在 O2 存在下 ,底物黄嘌呤发生催化氧化 ,产生超氧自由基 (O· - 2 ) ,由 2 ,6-二氯靛酚钠试剂检测。通过运用 Michaelis反应机理处理 ,最终得到米氏常数 (KM)。Cu2 +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效果 ,其抑制作用可通过 ν0 ~〔 Cu2 +〕曲线看出。  相似文献   

13.
实验选择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作为系统,反应在O2存在下,底物黄嘌呤发生催化氧化,产生超氧自由基(O^&;#183;-2),由2,6--二氯靛酚钠试剂检测,通过运用Michaelis反应机理处理,最终得到氏常数(KM),Cu^2+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效果,其抑制作用可通过v0-[Cu^2+]曲线看出。  相似文献   

14.
含有单体牛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脂质双层膜,被成功地固定在金石英晶体微平衡电极上.在较宽的pH值、温度和缓冲浓度范围内观察到了氧化酶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子迁移.氧化酶修饰电极在80℃以上时保持直接电子迁移性质。将电极冷却到室温时,氧化酶仍保持电子迁移能力.在22~80℃范围内。温度变化可引起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相转移,估计出了相转移前后的相应反应活化能通过射流分析,研究了在溶液含有亚铁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电氧化过程中。乙腈同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结合.结果显示:浓度1.3M具有常数Ki时。细胞色素c氧化酶和乙腈形成配合物.每个细胞色素c氧化酶配一个乙腈分子。乙腈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结合过程是可逆过程.  相似文献   

15.
多酚氧化酶是一种氧化还原酶,主要与植物色素的生成及其产品的色变有关,有利于水果或作物营养价值的保持.本论文以绿豆嫩叶多酚氧化酶粗提液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条件下的磁感应强度的稳恒磁场处理,研究其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过程分别选用不同的磁感应强度以及时间处理,结果表明:在测酶活性过程中,酶与底物反映很快,1min时底物已全部反应,吸光度也不再增加.在反应初,对照组吸光度为0.8822.处理条件为1.6T15min时,磁场处理对PPO活性促进作用最明显,吸光度为1.0023.反应初始阶段完成以后,对照组酶活力为0.668U.处理条件为0.8T10min时,磁场处理对PPO活性促进作用最明显,酶活力为0.781U.  相似文献   

16.
玉米芽尖分生组织培养过程中,酚类物质的产生与培养芽尖的基石莳背景明显相关,培养基的P迂低或过高均会加剧芽尖的酚类物质产生。蔗糖浓度在20 ̄40%范围内变化和使用活性炭对芽尖产生酚类物质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氯代酚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杀菌(防腐)剂和药物前驱体,直接(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会对自然环境乃至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氯代酚类污染物所造成的危害已经成为全球重点关注和防控问题.利用光催化技术降解氯代酚类污染物的研究日益广泛、深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氯代酚类污染物的基本结构入手,通过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毒性和来源,概括总结了氯代酚类污染物的基本情况,并综述了近年来利用光催化技术实现高效降解氯代酚类污染物的研究情况及光催化降解机制.最后,对研究光催化解决氯代酚污染问题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郝艳英 《小读者》2011,(11):49-49
果子在成熟以前一般都是绿色.而且吃起来又硬又酸。而成熟以后.绿色逐渐变成黄色或红色,如香蕉、柿子、番茄等。这是因为果实成熟以后,果皮细胞里的叶绿素被破坏.显示出叶黄素或者红色素。果实成熟后,果肉细胞也由紧密转变为彼此分开。与此同时,果肉细胞里的淀粉和一部分酸性物质也变成了糖。因此果实就由绿、硬、酸变成了红(黄)、软、甜。  相似文献   

19.
趣问即时贴     
梨吃起来为什么沙沙响?梨有一个特点,果肉内含有大量的石细胞。石细胞是一种坚硬的细胞,有支持功能,可使组织坚硬。它们在果肉中,有的单个存在,有的成簇。一般一簇石细胞数量由几个至上百个不等。我们可在果肉中看到一些细小的白色颗粒,那就是成簇的石细胞。吃梨时的沙沙声就是石细胞的摩擦声。  相似文献   

20.
利用单因素试验筛选了巨大口蘑多酚的最佳提取溶剂为乙醇,并在此基础上以福林酚的加入量、Na2CO3的加入量、显色时间、显色温度利用4因素6水平U6 (64)的均匀设计表安排试验方案,通过DPSv9.0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酚类物质的最佳测定条件为:福林酚加入量2.4ml,碳酸钠加入量2.4ml,显色温度4℃,显色时间1.0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