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问倒教授     
课堂上,大学教授问他的学生甲:“上帝创造了一切吗?”学生甲勇敢地回答说:“是的,他创造了一切!”“上帝创造了每一样东西吗?”教授又问。  相似文献   

2.
每次上完课,我都反问自己:这堂课学生学得好吗?这堂课自己投入了吗?归根结底,这堂课学生喜欢吗,爱听吗?反问促使我探寻“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堂”,探寻又促使我尝试,尝试中我发现:多变的课堂乃是学生乐此不疲的。  相似文献   

3.
问倒教授     
课堂上,大学教授问他的学生甲:“上帝创造了一切吗?” 学生甲勇敢地回答说:“是的,他创造了一切!”  相似文献   

4.
良风 《内蒙古教育》2007,(12X):13-13
课堂上,大学教授问他的学生甲:“上帝创造了一切吗?” 学生甲勇敢地回答说:“是的,他创造了一切!”  相似文献   

5.
一次,听完一节公开课《昼夜交替现象》之后,我问学生:这节课中,你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大部分学生回答说是模拟实验,也有学生说是自己上台展示。我追问:老师讲过什么还记得吗?好多学生居然说不记得了。这让我大吃一惊:是教师讲得不好还是学生开小差了?在一节公开课中,这两个原因都不能成立。那么是否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越多,学生就获得越多呢?在科学课堂上恐怕不是这样简单的正比例关系吧。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后来我又做了多次调查,问了学生类似的问题,结果学生的回答大同小异。我发现,  相似文献   

6.
一次,听完一节公开课《昼夜交替现象》之后,我问学生:这节课中,你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大部分学生回答说是模拟实验,也有学生说是自己上台展示。我追问:老师讲过什么还记得吗?好多学生居然说不记得了。这让我大吃一惊:是教师讲得不好还是学生开小差了?在一节公开课中,这两个原因都不能成立。那么是否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越多,学生就获得越多呢?在科学课堂上恐怕不是这样简单的正比例关系吧。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后来我又做了多次调查,问了学生类似的问题,结果学生的回答大同小异。我发现,  相似文献   

7.
杨红春 《湖南教育》2002,(10):49-49
换位,顾名思义,就是交换位置。所谓换位思考,就是把自己和对方交换位置进行思考。这种方法,若用来教育学生,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一、移花接木法学生甲在语文课上不做笔记,转过头和别人说话,被任课老师发现。任课老师批评他,他就在课堂上和老师顶起来了。作为班主任的我将他喊到办公室,随便地问:“你成绩较好,平时有同学向你请教过问题吗?”甲答:“有。”“那你告诉人家吗?”我问。“有时讲,有时不讲。”“你跟他讲时,他不听怎么办?”我又问。“没出现这种情况。”他答。“万一出现了这种情况呢?”我问。“那我就不…  相似文献   

8.
同事的课堂,总是热烈而温馨。学生的脸庞写满了微笑,稚嫩的身姿洋溢着激情。我虔诚地向她讨要秘诀。她说:“没啥秘诀,只需多跟孩子说一句话。”我不解地问:“什么话呢?”“孩子,你准备好了吗?”她笑着说。我更疑惑了,一句话岂能有如此神奇力量?  相似文献   

9.
作为英语教师,我经常研究教材和教学方法,也经常会在课堂上告诉学生一些学习英语的方法。然而还是会有一些学生在课后问我:"郑老师,我真的很想学好英语。我已经很努力了,可是英语成绩还是不理想。您能够告诉我学好英语的方法吗?"  相似文献   

10.
课堂回放: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轻重"一课时,我与学生一起解读课本情境图后,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苹果,问:"仅凭眼睛看,你能知道它们的轻重吗?"学生摇头。于是,我接着问:"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它们谁轻谁重呢?"  相似文献   

11.
常常有老师会问,你是怎样上的美术课?还要给学生呢范画吗?为什么你的课堂小孩子都很投入,乐于其中呢?还有的老师会说,美术课是最好上的,引导引导,或者让学生看着书,直接画是的。听到这样的问题,心中会有所思,下面是我对美术课堂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在课堂上提问已然成为教师独享的特权,学生只能老老实实地回答问题。课堂被教师牢牢地控制着,学生变得消极被动,不得不成为配角。而将课堂提问权还给学生,则标志着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变化。据考察,中国的孩子在放学回家后,家长常常会问:“今天老师提的问题都答上来了吗?”而在犹太民族.家长的问题则是:“今天你向老师提问了吗?”  相似文献   

13.
李强 《高中生》2010,(9):33-33
王老师问李老师:“昨天,你们班的一个学生因手脏得很进课堂,被你送回家去了,这个办法行之有效吗?”  相似文献   

14.
学生:老师,学了“速度、加速度”之后,对有些概念很迷惑,我能问一下吗?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个案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在课前备课时.我觉得这句话如果让学生单从表面理解.一定会“离题万里”.故在教案设计时特别作个批注。果不其然.当学生读到“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一句时.有个学生举手问:“老师,‘碰壁’是什么意思?”我没急着回答,而是笑着对大家说:“问得好.‘碰壁’是什么意思呢?我想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这一问.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掀起了议论热潮:  相似文献   

16.
看到这样一则小幽默:“某国际学校的老师出了一道开放性问题:你对其他国家的食物短缺有什么自己的看法?非洲学生问:什么叫食物?欧洲学生问:什么叫短缺?美国学生问: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问:什么叫自己的看法?”我不仅没有感到好笑,反而被深深地刺痛了。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没有能力从宏观的视野分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也无法提出什么高瞻远瞩的解决方案。我只能从自己的课堂人手,发现一些问题,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我做起,  相似文献   

17.
梁燕 《成才之路》2011,(24):84-84
近期我上课,课堂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我问什么,学生要么不吭声,要么回答者寥寥。这种教学形不成互动的局面,使我心里十分难受。我常常坐在学校小花园里发呆。难道我的教学行为有什么不当之处吗?新课程倡导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过程体验的教学理念。但现行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决定了我们的课堂必须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最大的收益。为此,我们常常把课文内容细化为具体的知识点,让学生去学习,这很不利于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培养。  相似文献   

18.
开心一刻     
《双语学习》2010,(4):20-20
课堂上,化学老师正在给大家演示各种酸的性质。“现在我把这枚银币放进这杯酸溶液中。它会溶解吗?”“不会,”一个学生回答。“不会?”老师问。“为什么不会?”“因为要是会溶解的话,您就不会把它扔进去了,”学生回答。  相似文献   

19.
进入初中学习以后,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差异,学生在问:为什么?家长在问:为什么?是他们学习的内容不一样吗?不是,是他们的勤奋程度不一样吗?未必,实际上,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学习方法不一样,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成绩,我建议同学们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发现了一些不太和谐的课堂现象:设置情景的牵强,合作探究的混乱,课堂上人声鼎沸,不再井然有序……学生更“活”了,课堂更“乱”了,教师也不太敢用规矩去约束学生。于是,我开始反思。课改要的就是这样的课堂吗?如何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