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刊编辑惯于作无名英雄,极少谈及自己的社会作用。但是,从事物的逻辑上说,只有弄清了编辑的作用及其能动性,才能明确编辑社会责任的重大,认识编辑自身建设的重要。颇为流行的看法是:编辑的作用就是修改作者在事实、逻辑、语言和修辞上的种种错误。若果真如此,在编辑出色地履行了职责后,读者会得到一份没  相似文献   

2.
一张报纸、一份杂志办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编辑方针和读者定位,但与作者的支撑也不可分。因为作者本身也是读者,是一个特殊的读者群体。强化作者意识,为作者服好务是报刊社不可忽视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报刊是渠,作者是源;报刊是树,作者是根。报刊在作者中的形象就是报刊的形象。因为作者作为一个特殊的读者群体较一般读者更关心报刊,他们不仅阅读报刊,而且研究报刊,是报刊最有发言权的评论者;因为他们与报刊有直接联系,对报刊的服务质量有直接的体验。现在一些报刊社作者意识淡薄,在对待作者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凡报刊在制订办报办刊指导思想时,都把“贴近读者”作为重要内容.到底如何贴近读者呢?我认为除了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读者的需求和意见外,记者、编辑不妨来个换位思维,把自己当作读者,找找当读者的感觉,站在读者的立场想问题,用读者的眼光来审视一下自己所采写、编辑的稿件.想想读者在想什么.俗话说“看报看题”,为什么看题?为的是寻找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如今报刊很多,一份报纸动不动就是几版几十版,全部通读,读者耗不起时间,所以只能在报山文海中寻觅.那么,我们记者、编辑在采写、选取稿件时,首先就要问一问自己:这个内容读者会感兴趣吗?这篇报道读者看了题目后还会继续读下去吗?记者、编辑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除了职业不同之外,也如同广大读者一样,是茫茫人海的一份子.大家面对着同样的社会现实,有着相同的喜悦和烦恼.只要记者、编辑放下架子,是  相似文献   

4.
一张报纸、一分杂志办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编辑方针和读者定位,同时,与作者的支持也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报刊是渠,作者是源;报刊是树,作者是根。作者作为一个特殊的读者群体较一般读者更关心报刊,他们不仅阅读报刊,而且研究报  相似文献   

5.
吕叔湘同志最近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报刊求疵录——不是小事的“小事”》,列举报刊上出现的一些错误,语重心长地指出这是报刊编者的工作态度问题。作为一个报纸编辑,我读了这篇文章产生了两种心情,一是同感,二是惭愧。报刊上常有错误,读者意见很多。我敢说,出错的趋势不是缓和了而是加快了,出错的频率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因此,读者的意见也越来越多了。试看吕叔湘同志谈到的错误,仅仅是三种刊物,三种报纸,仅仅是1984年年末一两个月的时间,就有十六处之多。这如何  相似文献   

6.
一稿多投,在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们当中,并不是陌生的字眼。一提到它,人们很容易会想到投稿人的不道德行为,报刊上也经常见到这样的批评。毫无疑问,一稿多投是错误的,应该制止。但另一方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编辑们自己的责任尽到了吗?投稿人是否都愿意这样做?这些问题报刊上却几乎见不到探讨的文章,似乎错误都在投稿人一边。实际并非如此。投稿人有投稿人的苦衷。一是许多报刊不退稿。当然,报刊有报刊的难处,三番五次强调由于财力、人力有限,恕不退稿。这也可以理解,但对投稿人却相当不利。以一份一万字的稿子为例,  相似文献   

7.
职能,是指某项工作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也就是它对社会起什么效应的问题。书籍编辑有哪几项职能?探讨这个问题,对于做好编辑工作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试图对书籍编辑工作的职能略作申述。一、媒介作用书籍编辑的首要职能,就是起媒介作用。从历史上来看,例如孔子,他把古代一些文献编辑成书,即后代所称《尚书》、《礼记》、《诗经》等政治的、社会的、文学的文献加以编辑,用来传授给学生,这就起了媒介作用。所谓媒介,一面是著作,一面是读者,编辑居间为之结合。不过,编辑的媒介作用不是被动的。没有作者的著作,没有读者的需求,编辑的媒介作用自然无从说起,  相似文献   

8.
杨栓保 《今传媒》2012,(8):132-133
邹韬奋作为我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编辑出版家,他的大众编辑思想在我国编辑出版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主编的《生活》周刊等为代表的报刊无不体现着他的大众编辑思想,这种大众编辑思想,以为人民大众服务为主线,具体包括正确的动机观、为劳苦民众说话的立场观、充分满足读者需要的群众观、富有创造精神的业务观。他明确提出报刊应以读者利益为中心、以社会改造为目的。认真研究、继承和弘扬韬奋的大众编辑思想和职业精神,对于当今的编辑出版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本思想是沈从文编辑思想的重要体现.长期的编辑实践,使沈从文对读者、作者、编者“三者”在编好一份刊物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深刻认识.从市场竞争的角度,他提出积极营造读者至上但并不一味迎合读者阅读爱好的编辑观;从人本关怀的角度,他提出关心作者、着力建立稳定的作者群的编辑思想;从职业操守的高度,他提出编者谨守职业尊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编辑思想.  相似文献   

10.
报刊作为种直观性强和时效性强的出版物,最重要的固然是内容,但若欠缺优良的版式设计,会带来阅读上的种种不便,更谈不上美感和吸引力了。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报刊版式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广告宣传的力度和读者购买欲望的强弱。从表面上看,版式设计是一种关于编排的学问: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版式设计是一名优秀的报刊编辑必须具备的艺术修养和技术知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报刊、广播、电视节目等精神产品,正以空前的规模为广大社会读者利用和享受,从而深刻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维方式。编辑工作,不仅是一种社会文化建设活动,它与物质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种精神的生产性劳动。编辑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质量是报刊的生命.任何一份报刊,要想办成功,办出色,要想得到读者的欢迎和认可,就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而这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又是报刊生存的基础,报刊运作的动力,报刊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从读者需要出发,一切为了读者,是编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一条规律。从长期的实践和诸多经验教训中可以看出:编辑工作的规律不管有多少条,但从读者需要出发,一切为了读者,可能是它的基本规律。象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目的性一样,编辑书刊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因为社会的需要最终是要体现在读者身上的。所谓规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反复起作用的东西。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作家中,与报刊没有任何关系的,大概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不是编者,就是作者。很多作家都当过报刊编辑,正是经过他们之手,一部部重要作品,从报刊走入读者,走进历史的荣耀。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1897~1986)先后主编过多种报刊,尤其是他在抗战前后两度主编的《文学杂志》,是当时最畅销的文艺刊物,每期行销都在两万份以上,读者印象极为深刻。  相似文献   

15.
新闻工作者,被称为社会的“守望者”和“良心”。这一称呼,表现了全社会对这一职业的给予的荣誉,同时也表现了公众对这一职业的更高的希望与期待,鼓励与鞭策。这是因为对于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编辑而言,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新闻报刊既是信息资讯产品,同时也是传播手段,是文化载体,记者、编辑在报刊上制作什么、传播什么,与社会公众荣辱观的形成、变化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6.
李新生 《今传媒》2008,(1):53-53
任何编辑都有一个选题、组稿和选取稿子的角度问题.单单提出农业编辑的角度问题,是因为报刊的农业编辑所面对的对象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农业编辑所面对的主要是农村读者,相比于城市读者,农村读者更注重实用性,这是由城乡生产生活水平的差距所导致的.现在,都市类报刊上大块的版面充满了娱乐、时尚、餐饮、时政新闻等等内容,在形式上是大幅的照片、插图,提倡的是所谓的读图新闻,但这一套对农村读者是明显的不适应.  相似文献   

17.
报刊大战在襄樊也是如火如荼。《襄樊晚报》在大 战中处于什么地位?在报刊市场上占多大份额?卖点在哪里?读者、市民有什么意见和要求?襄樊晚报编辑部决定把全体编辑记者“撒”出去,卖一期晚报,搞一次“火力侦察”,边卖报边征求意见。 为了让这期报纸多些卖点,各版编辑精选精编稿件,都当试验版办。1999年11月19日下午 2:30,每人准备好零钱,带着20份晚报,赶到各自的“阵地”叫卖。为了亲自品尝当“老报童”的滋味,我也领了20份,到襄樊两城五个卖报点边巡视边叫卖。 俯首贴耳:恭听“上帝”“指点江山” 下午3…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出版系统的整体性我国出版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出版系统的整体呈现了各个组成要素所没有的新特征。一个编辑部、一个出版社、一个书店,当它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发生作用时,并不是代表孤立的要素本身,而是作为系统的整体与环境发生作用。这就是说,当一个编辑在接受一位作者的书稿时,从整体上看,其代表身份不是编辑部,更不是编辑本人,而是整个出版系统;他所需要考虑的是出版该书的整个社会价值和发行效益。同理,当一个书店营业员在向一位读者推销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对某些错误百出的文章或者胡编乱造的所谓作品议论之余,很自然地想到了刊登这些东西的报刊及其编辑。许多精神产品正是经过他们的手才同读者见面的。报刊对于广大的读者和作者,应当敞开大门,尽量密切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往来,在这中间不应当有什么障碍;但是对于要刊载的文章,却要有选择,有一定标准,并不是什么文章都可以上的。世界上写什么样文章的都有,问题是报刊不能什么都登,而要有所选择,编辑正是干这个工作的。为什么一些很不像样子的东西堂而皇之地被推上版面呢?想来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可能是编  相似文献   

20.
报刊编辑整日伏案改稿,他面前的稿件带着共同的要求:物化成印刷品。这一现象容易导出这样的结论:编辑是个新闻生产流水线上的检修员,编辑工作就是接受作者的稿件然后送去物化这么个单向过程,仅此而已。这就错了。事实上,稿件作为媒介,极为密切地联系着读者、作者和编辑,编辑工作的实质和首要任务在于对稿件实际阅读效果和社会必要效果的预测研究;只有在此基础上他才能改稿,帮助作者强化稿件对读者的影响,才能办出社会效果明显的报刊来。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