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英语新教材已在全市使用,现对如何使用新教材谈几点我的看法。一、从新旧教材的比较中加深对新教材编写意图的理解。小学英语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能力训练。旧教材是贯彻以听、说、读、写并重,尤以读、写为重点的教学原则,而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则落在“写”上。为了让学生写得正确,教学中往往注重单句教学,重语法结构,轻语音语调,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缺乏连贯性,不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念,阻碍了语言的交际活动,使变化多端的语言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死语言。英语新教材则体现了结构功能法,它是以听,说为主要目的的,又是以听、说为训练手段来达到用英语进  相似文献   

2.
英语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但在实际英语教学中,由于大部分教师极其重视“听、说、读”的训练,忽视“写”的教学,所以写作就成了大部分学生的一个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英语写作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3.
陈利霞 《考试周刊》2014,(54):106-107
<正>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好基础。因此,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多数教师比较重视"听、说、读"的训练,忽视了"写"的训练。很多教师认为"写"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说、读、写”是学习知识的基础,知识又是能力的基础。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应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培养途径一是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语言训练;二是教师要及时引导和点拨,适时反馈和调控。  相似文献   

5.
我们现在使用的牛津版的高中英语教材特别注重学生的能力训练。本套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很差,表现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谈及英语教学,人们往往只想到听、说、读、写、译几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却忽视了对英语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教学。学生虽然学习了英语语音、语法和词汇,有相当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但由于缺乏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了解,不能用英语深入、灵活、得体和有效地表达思想。所以,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讲解语言知识,训练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更要加强有关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  相似文献   

7.
张炜 《生活教育》2011,(22):54-55
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综合的,听、说、读、写各项能力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伴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快速推进和新教材的推行,学生听、说、读的能力得到了较大改善,写作能力却未见提高,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从中考来看,听、说、语法和阅读所占的分值远远超过写作的,这样就造成了部分教师忽视写作教学,学生也不注重写作,平时训练很少,只有在考试时才会写一篇文章。由此可知,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及技巧培养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读”应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读”,可以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明确听的目的 训练听的能力和训练其他语言能力一样,要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因此。作为英语教师首先应当让学生明白听力课是外语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听力水平直接影响到语言知识接收、语言基本技能训练及实际交际能力。而且,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听还是吸收和巩固语言知识和培养说、读、写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教学中为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发展,扎实听、说、读、写能力,澈发其思维能力,我采用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伟 《学苑教育》2012,(18):61-61
语言的交际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听、说是英语的实践环节,听是说的能力的深化。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口语、听力的训练,听力训练的首要条件是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多讲英语,给学生营造一个英语学习的氛围,一方面注重了口语教学,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张影 《考试周刊》2013,(68):102-102
英语书面表达是初中英语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它是对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语言组织能力及书写能力的综合考查。英语教学主要是教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而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听、说、读是写的基础,写是口头交际的书面再现,是更高层次的英语信息交流,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因而常常被视为衡量英语综合交际能力的试金石。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写作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英语写作困难大.耗时多,用途小,对写作训练不积极主动.这些消极态度严重影响了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英语教师就必须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多提醒学生积累英语词汇.有意识地让学生逐步接受英语表达的思维方式,久而久之.学生才能写出地道的英语,并逐步强化提高,最终达到要求。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3.
英文写作旨在训练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特别是检验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知识的活用能力。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在写作方面要求学生“能依照学过的题材和所给的范例写简单的书信、便条、通知等”。据此教师必须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训练的基础上,下一定工夫,进行写作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的听、说、读和写作能力达到大纲所要求的水准。  相似文献   

14.
小学英语教学注重从“听、说、读、写”入手,教师一般把学生要求掌握的英语能力分为口语能力和书面能力.或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在实际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写的能力培养。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要求在听说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读写训练.有利于巩固听说训练的成果。如何在新授课教学中合理巧妙地设题,让学生在接受新知的同时提升应用能力。成为提升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言训练包括理解、积累和运用等方面的训练。理解是为了积累,积累是为了运用。语言训练是融听、说、读、写之中的,听、说、读中的语言训练,是为了提高学生说写的能力。其落脚点都在一个“写”字上,所以说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7.
冉伟 《少年读者》2009,(7):94-96
语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进一步深化。读写结合就是全面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也就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进一步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18.
李萍 《课外阅读》2010,(7):106-106
中学英语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译”的训练,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达到能用英语流利地进行语言交流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英语教师不但要从“听、说、读、写、译”诸方面认真进行教法研究,还应该注重”五种能力”并重培养过程中的学法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李碧清 《广西教育》2007,(7B):66-66
本人在平时英语教学中采取了如下一些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方法。 一、注重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转化 英语中的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技能是语言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其中听与读是说与写的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董云霞 《成才之路》2009,(32):64-64
中学英语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译”的训练,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达到能用英语流利地进行语言交流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英语教师不但要从“听、说、读、写、译”诸方面认真进行教法研究,还应该注重“五种能力”并重培养过程中的学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