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课堂教学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多了,思考的内容便呈现多元、便有了深度,课堂也因此变得生命跃动、精彩纷呈,充满生机和活力。然而,笔者在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中,看到了美丽中的些微瑕疵,也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泛化体验 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自由读课文,刚粗粗地读了一遍,有些句子还没有读通顺,教师就组织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有的教师在学生读课文时,每段必问:“你读懂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成为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感悟与体验的主要手段。前者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读书理解,后者泛化了读书感悟与体验。 笔者认为,语…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感悟”已经越来越引起语文教师的关注。怎样提高学生的感悟力呢?笔者的做法是:一、读书促感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它追求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当然,读书有一个方法问题,学生只有学会读书,才能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1.在轻读想像中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轻声读课文的同时,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  相似文献   

3.
徐炎明 《学子》2014,(6):40-41
正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语文老师必须转变观念:语文课要从教课文转变为教语文。语文教师应该从注重感悟课文内容转到体会表达方法,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浸到那一个个标点中,浸到字词中,浸到每篇文章的"血肉"里,引导孩子潜心学表达。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置身课文情境的体验过程,语文教学理应创设适合学生想象、体验的学习情境,以促进学生对文中人物、事件的感受,并催生出学生自己的独特感悟。设计特色在复述、体验、理解、运用“蜘蛛织网”这个故事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与语言的共同发展。教学过程板块一:倾听与复述教师讲述“蜘蛛织网”的故事,要求学生认真倾听,边听边记。然后组织学生复述这个简短的故事,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进行点拨、鼓励:一次不熟练,再来第二次;两次不熟练,还有第三次……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样的体会?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点拨:蜘蛛…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具有体验感悟学习的能力是语文新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为学生设计体验、感悟性的活动并有效地实施体验、感悟学习呢?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学生在“读”中体验、感悟 “语文课文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于伟.”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所作出的精当评价.诚然,“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体验、感悟学习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每教一篇文章,我们都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走近作者,走进作品;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品的内涵,与作者心灵相通.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课上,学生的第一要务便是与文本对话,即通过自主的读书实践,与课文的作者交流,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及其丰富内涵并学会阅读。作为教师,必须先与文本对话,取得亲身体验,然后才能再借助文本与学生“对话”,指导“对话”。要指导学生“对话”,自己必须先认真与文本“对话”。那么,我们在进入阅读教学的课堂之前,教师应该如何与文本对话呢?一、品读感悟语境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他教学之前,总是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当学生…  相似文献   

7.
<正>现在的语文课堂,"多学少教"的现象广泛存在:学生读书,交流,探究,展示,七嘴八舌,热闹非凡;而教师,偏安一角,鲜有作为。语文阅读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擅长带领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理解文本,感悟作者的思想。因此,在语文阅读探究教学中教师不能做甩手掌柜,让学生通过一些表面的活动走马观花地了解课文,而必须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度挖掘。用什么来引导?关键在于巧设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孩子喜欢读书,但不喜欢在学校里读老师指定的书。只要一读书,老师就会很急迫地问,你们从中体会到什么?生怕孩子“走马观花”。其实阅读是一种深刻的内心情感体验,一些感受是无法用语言传递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些感受是积淀在孩子内心深处,只有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撞击时,感受才会喷涌而出。小学语文共12册,里面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应俱全,如果每一篇课文都让孩子懂得什么,收获什么,体验什么,感悟什么,小学毕业,孩子应该被语文教师和教材熏陶成一个品德高尚、情感丰富、乐观向上的“谦谦君子”了,到了中学,只需要学学数理化即可,不必…  相似文献   

9.
薛瑞雪 《现代语文》2013,(10):131-132
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往往被忽视,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书,大量的时间用在对课文琐细分散的讲解分析上,导致学生读书的时候,声音不大,吐字不清,断句不当,读无表情,更不要说有抑扬顿挫之美了;因为课文没有读好,学生不能直接完整地感受课文,对课文理解不深,更不要说去欣赏语言的优美和感悟文章的意蕴了。  相似文献   

10.
在“六段主动式”的第二个环节,学生经历了十多分钟的“带题自悟”,必然由读生感,而第三环节“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则是让学生交流感悟,教师适时点拨。目的是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间的交流互动,使之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做语文学习的主人。此环节的设立,与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关于“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的要求相符。   那么,…  相似文献   

11.
这场争论的导火索是两次教研活动。上学期我们有幸参加了两场较大的业内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在观摩的公开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在各种形式的读中让学生感悟课文,联系实际说出感受。时下的语文课堂“感悟”“体验”渐成了一种时尚。似乎这才能体现语文教学改革新理念: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体现“人文性”。只有少部分教师通过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于是,  相似文献   

12.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把“读书”这个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学习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我们在课堂教学调研中发现,一些教师在“导读”方面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有些课文篇幅较长,而一些教师在让学生初读时只给一两分钟的时间,在学生还读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教师发话了:同学们,读完了吗?其实,就是班里的一些尖子生也还未读完,但在教师发话后,课堂上很自然地静了下来。因为学生习惯了,他们知道:这是老师向我们发出信号,让我们停下来。这样一来“,初读”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13.
先看一则教例:《苏东坡改对联》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吗?生:苏东坡是谁?生:对联是什么?生:苏东坡为什么要改对联?生:苏东坡原来写的是什么对联?生:他改对联的结果怎么样?生:这两幅对联什么意思?(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有选择地梳理板书。)师: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开始!(学生读书)接下来,教师就黑板上的问题回到课文朗读材料,学生一作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间相互补充,解决了所有的号,教师颌首点头,一切都在教学设想之中,一篇课文就这学完了。以上“质疑问难”的教学片段我们都很熟悉,目前我们些教师所谓的“质疑问…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是最活跃的,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今天的语文教育仍然难以令人满意,能让学生从心底里涌起求知的喜悦的语文课仍然不多。据说京城某著名中学文科实验班的学生,高考时竟无一人报考中文系。我们不禁要问:语文的魅力在哪里?有人认为是语文教学方法出了问题,有人认为是课文的选择需要改进,有人认为是评价考试制度妨碍了语文活力的焕发。这些观点都不乏深刻之处。但是,我们见过太多的课堂,老师的教学技巧出神入化,课文的选择也很精当,可是,学生的语文学习仍不得其门而入。这或许只能有一个解释:我们的语文课教了太多的无效知识。比如,语文新课程提倡整体感悟,老师在课堂上就让学生一遍又一遍读课文,读重点段落,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而后就是讨论和分享各自的体验。教师都很民主,学生的个人体验一般都会得到尊重。在这样的课上,学生是自由了,但于语文素养的提高又有多少帮助呢?比如一篇课文很好,好在哪里?有些语言很优美,优美在哪里?这些都不是仅仅讨论、感悟就能解决的。于是有些人呼吁回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之路。但经验证明了,如果我们对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样的知识还处于迷茫状态时,不管以何种名义进行改革,语文教学效益都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改观。重要的是,有更多的智慧头脑去  相似文献   

15.
一位语文老师问我:教学10年了,我还要读什么书才能最快速地写出教学论文来?是啊,教学10年了:教材熟悉了,教学设计流程晓得了,每课的问题与练习大体知道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什么样的书才能助力教学论文的诞生呢? 教师读书要做到“专”,意味着围绕专业读书,围绕课堂教学读书.教学设计的经验有了,教学方法也积累了,最缺少的“专业”是什么呢?我想,缺少的是对课文专心致志的深度研读,缺少的是对教材更高、更远视野的专门审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课程的实施虽然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但学生的语文素养却下降了。究其原因,教师过分注重浮华、虚化的教学形式,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与理解却浅尝辄止,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比较肤浅,未能充分凸显课文教学的价值,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无法提高。为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把握课文主旨的基础上,利用“读”,带领学生感悟课文的艺术之美。同时,利用课文中的关键点,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真正地亲近课文、走入课文、体验情感、发掘内涵,从而凸显语文教学的本质,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九色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罗蓉老师执教该课,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后,引导学生细读理解,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以分角色朗读和学生口述方式,表达对人物形象的感受。]师:同学们真会读书,初读课文后就能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不过读书光做到这些是不够的,还要把自己的情感也融进文章中去,读出自己的感悟。现在,我们再次走入这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请同学们再认真阅读课文,细细品味,然后说说:调达是一个什么的人?九色鹿呢?你可以边读边在书上用恰当的词做标注。(学生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标注)生1:调达真…  相似文献   

18.
正有幸参加"黄河之声"全国小学语文观摩会,聆听了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谈礼貌》一课。听后感触颇深。这不正是我苦苦追寻地语文课堂吗?课堂上让学生读书,写作。把课堂还给学生,摒弃教师繁琐的对课文的分析,无休止地问。让学生课堂上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写作。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说简单点两个字‘读'和‘写'说复杂点四个字‘多读'和‘多写'。"已过古稀之年的于老师,在课堂上蹲下身来教学生一笔一画写字,一句一句领读课文,让学生在课堂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没有对课文进行分析,更没有说教,可是在表演和写作环节,学生却表演得淋漓尽致,写得有声有色,这难道不是读书的收获吗?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新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潜心读书,深入思考,真正地与书本对话,与课文交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应该"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他们在读中有所理解,读中有所感悟,读中有所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一.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外国有教育家预言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已摆到我们面前,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体现它所倡导的新理念,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现以《匆匆》为例,谈如何以句为突破口,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要求他们细读课文,找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来体会情感,领悟道理。我们从学生找的句子中选取以下几句进行训练: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首先让学生自由读,接着问: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挺难受,有的说头昏脑涨。我再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这时不急于让学生说,而让他们读整个第二自然段。我又范读之后,问:从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说难受,对时光留恋;对时光溜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