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晓 《高教论坛》2020,(7):62-63
作为文科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要素,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研究生最基础、最核心的学术素养之一,是文科研究生从事学术思考、学术研究和学术表达的基本能力。基于经典阅读培养文科研究生的问题意识,主要是采用反复阅读和大量阅读的方式,感受经典文本对问题的梳理和提炼方法,体验经典文本对问题的理解和阐释思路,捕捉经典文本围绕问题而展开的独特叙事方式,进而在阅读的认知、体验和共鸣中逐渐培养文科研究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2.
"一元多线"教学模式主要涵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一元多线"教学内容的创新是指以管理学经典原著为教学的"一元"核心,以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体系为"多线"支撑;"一元多线"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指以"研究式"教学方法为"一元"核心,以讲授式、课题研讨式和对话-辨析式教学方法为"多线"辅助。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意控制讲授范围和经典原著的选择性阅读以及把握教学环节。目的在于增强"教"与"学"双方的质疑批判精神和学术挖掘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教师,教师教育必须以学术训练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教师教育学术训练的意义在于:其一,形成一种开放性、包容性的教育思维;其二,培养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一种对事物的洞察力与对教育行为恰当的判断力;其三,培育一种专注的精神,对事物严谨、客观、负责的态度,以及井井有条地分析、处理事物的能力。一种教师教育学术训练模式由经典阅读→科研训练→实践创新的学术训练过程,以及保障其顺利进行的学术评价制度、学术课程制度与学术指导制度所构成。  相似文献   

4.
赤峰市中考语文试题的突出特点是重积累、重阅读、重表达。整套试题分"经典诗文积累"、"阅读理解"、"写作"三大块,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经典诗文积累"考查范围是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背诵、默写的所有篇目,分值权重占20%左右;"阅读理解"一般选择4篇文章(或语段)作为阅读材料,分值权重占40%左右;"写作"题目为二选一,分值权重也在40%左右。  相似文献   

5.
从文章学的角度,运用现代文章学原理,对《庄子》一书中"言""意""道"论中的"言不尽意"、"得意忘言"说进行剖析、解读,发现"言不尽意"完全吻合现代文章学中关于"察物→创意→缀文"的文章写作规律;"得意忘言"则完全吻合现代文章学中关于"披文→得意→及物"的文章阅读规律。二者相互融合,贯通了"物→意→文→意→物"螺旋循环的文章写作和阅读的运动全流程。  相似文献   

6.
<正>"办出各自特色"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向中小学提出的办学要求。近年来,怀宁县实验小学为创办"经典诵读"特色学校,创新学校办学模式,实施品牌发展战略,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阅读教学效益,应注重学生阅读行为的引导和培养。能使阅读价值效应发挥到最大且最为重要的三种阅读行为是追问、探究和迁移。这三种阅读行为本身也构成了系列性的阅读行为链。"追问"使学生学会抓住文题或文中的关键词,激发具有导向性的思维;"探究"使学生完成某一领域知识和阅读技能的系统性构建;"迁移"通过文本类化和目标细化,完成读书到用书的链接态跃迁。  相似文献   

8.
"成长书吧"是新时期辅导员工作模式的新的探索形式,它主要以"悦读、成长"为主题,以阅读经典为基础,致力于引导大学生消除读书的误区、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以增强其读书的方向性、目的性、有效性;使得大学生在品读经典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充实思想、锻炼能力,学会做一个人,做一个有知识的人,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营造"处处见经典、人人读经典、时时论经典、常常用经典"的良好氛围,使得大学生的阅读意识得到了不断深化,阅读"质"、"量"逐步上升,阅读形式持续创新,独立思考和行动的意识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
林承雄 《广西教育》2020,(44):57-60
<正>"学术论著专题研讨"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的第18个"学习任务群",课标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有这方面追求的学生阅读学术论著,体验学者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以及陈述学术见解的思维过程和表述方式,尝试写作小论文"。学术论著阅读,是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的重镇;学术论著阅读与研究实践,是高中阶段阅读能力训练的塔尖。该任务群的学习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等有耦合关系。基于这种关系,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开发设计"学术阅读与研究"模块课程。本文拟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为例,结合教学实践,解说学术论著阅读与研讨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2015年12月,一年一度的上海大学附属中学英语周又拉开了帷幕。本次活动主题为:"Dream,Career and Responsibility"(我的梦我追求·我们有担当)。活动规模达到历年之最,由一个教师教学展示专场和七个大型学生活动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浸入经典·品味文化"——《基督山伯爵》公开课(周锋老师执教);"英语剧星"——高一英语短剧表演大赛;"英语梦之声"——高一、高二英语歌曲竞演大赛;"词汇之星"——高一英语词汇竞赛;"阅读之星"——高二英语阅读竞赛;"翻译之  相似文献   

11.
分析研究生阅读现状发现,经典原著阅读不足所导致的学术积累薄弱是造成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下滑的重要根源。因此,研究生培养单位需要形成一套成熟的经典原著阅读管理与评估机制,从制度层面上引导研究生回归经典,在经典阅读中"学"与"问",从而夯实学术基本功,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学位论文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阅读的终极目的是人的发展,以此为目的的"感知·领悟·创造"阅读教学,针对现行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种种流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发展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提升阅读品位,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注重促进学生的发展。"感知·领悟·创造"是阅读过程的三个层面,它们逐级提高,彼此关联,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同学们,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天下图书·新课标大阅读"丛书已火热上市,为激励中小学生读名著,品经典,"天下图书·新课标大阅读"丛书编写组特别策划举办"读名著·品经典"征文活动,欢迎阅读"天下图书·新课标大阅读丛书"的同学们积极投稿,写一篇阅读经典名著的读后感。  相似文献   

14.
<正>"读·绘·写·展·编"是我班本学年实行的课外阅读方式。"读·绘·写·展·编"能有效地指导低年段学生的课外阅读。"读"是指师生或家长和学生共同阅读儿歌、绘本、故事等内容;"绘"是指孩子根据儿歌、故事想象情境进行绘画;"写"是指孩子根据儿歌、故事、图画进行句式仿写和故事编写;"展"是指孩子用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编"是  相似文献   

15.
<正>同学们,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天下图书·新课标大阅读"丛书已火热上市,为激励中小学生读名著,品经典,"天下图书·新课标大阅读"丛书编写组特别策划举办"读名著·品经典"征文活动,欢迎阅读"天下图书·新课标大阅读"丛书的同学们积极投稿,写一篇阅读经典名著后的读后感。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与载体,其教学方法应在我国古代阅读理论中深入开掘。"读、思、行"揭示了我国古人阅读的一个完整过程。"读"不仅要张弛有度的"诵",更要"熟";"思"要在"求甚解"和"不求甚解"的"对话"过程中进行;"行"是阅读的最终旨归,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传统经典著作具有重要价值,高校学生关于传统经典著作的阅读观念和阅读效果对于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继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然而,高校传统经典著作阅读现状令人堪忧,面临问题及其原因如:实用主义下的高校传统经典著作教育的缺失;功利性阅读下的高校学生疏离经典阅读;阅读"自流"下的高校学生阅读经典效果欠佳。为此,我们提出了从经典阅读模式的转变,经典阅读过程的优化,经典阅读效果的增强三个方面着手,旨在改进当代大学生传统经典阅读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发展瓶颈促使其必须向学科规范建设阶段发展,而学科经典建设作为学科规范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予以重视。综合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自身的学科经典,究其根源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意识不强、学科从业人员的懈怠、研究缺乏创新等。因此,需要从树立学科意识并清晰学科边界、提高学术精神与学科素养、树立学科创新意识等方面入手来解决学科经典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于述胜 《中国教师》2010,(17):26-28
<正>"建立具有中国气派的教育学流派"——看到中国教育学者发出这响亮的宣言,我们既欢欣鼓舞,也不无忧虑。令人欣喜的是,在屈辱自卑、急功近利心态下步趋西方教育学百余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获得了自主创造的学术勇气与学术自信。  相似文献   

20.
<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中国圣贤对大学价值的崇高愿景;"大学以学术为志业",这是西方学者对大学存在的精当阐释。纵览高等教育发展史,从中国古代的太学到西方中世纪的神学院,从德国洪堡大学的"以科学研究振导社会"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只有靴子上沾满牛粪的教授才是好教授",应当说,大学从其雏形孕育到功能嬗变,文化无不成其中干、伴其左右。现代大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以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