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有人类以来,劳动分工就伴随左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劳动分工各具特色。本文从历史的发展上探讨了分工的进程,特别是揭示了分工的最新成果:企业内部分工外在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平等和不平等的一般概念出发得到关于男女不平等的确切概念后,从哲理上证明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经济根源是劳动形式也即母权社会向父权社会过渡期间人类生产方式的变化,直接导因则是男女性别分工变为社会分工,男女生理差别只是起着“自然根据”的作用。文章还分析了男女不平等持续至今的原因:一是人类至今还未放弃效益原则,而男女社会分工在今天仍能提供较高的社会生产效率;二是文化的原因,即男女不平等已积淀为社会制度和人们的心理习惯,以至男女被塑造成“两个人类”,这些成了反对消除男女不平等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工作形成了不同层次和环节的分工机制。这种分工在带来高效的同时,也使得在编写与选用教材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与问题。要改善现状,需要在不同分工间明确共同目标,建立沟通渠道,严把教材质量关。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科学教师可能都体验过科学实验课上秩序混乱如市场熙熙攘攘像超市的情形。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之浓厚让人感动,学生在实验课上的纪律却又使人颇为棘手。我也曾不把可操作的材料交到孩子手中,害怕因让孩子自由研究,导致教师失去对课堂的控制。新课程理念强调,科学教育需要面向全体、需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科学素质。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学会合作。围绕以上目标,我对实验课上学生的学习小组进行科学分工。具体方法是将每个小组的六名成员都委以责任,明确要求,使之成为学习活动中的管理者和主体参与者。分工情况如下表:  相似文献   

5.
早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专业化劳动分工的理论。专业化劳动分工不仅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促进了人性的发展,为人性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人本主义思潮的出现和盛行,追求人性化的目标对专业化劳动分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运用人类学,社会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相关知识,阐明了专业化劳动分工和人性化发展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探索出一条社会和人共同发展的和谐道路。  相似文献   

6.
李仁君 《天中学刊》2002,17(3):30-34
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体系,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分工与交换的经济。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分工与交换起源于人类社会早期的自然分工,人类历史上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完成使得分工与交换得到初步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又将人类的分工与交换推向了新的阶段。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来看,由古代思想家到当代学者对分工与交换提出了种种解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生产上拥有比较优势交换中分享比较利益是分工与交换产生的一般条件。  相似文献   

7.
苏禾 《华章》2011,(21)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分工是游牧业与农业的分工;第二次大分工是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第三次大分工是商业分离出来;第四次大分工是工业产业化的出现.本文提出的第五次社会大分工,是针对在当今社会的有些人往往容易忽视了一个大的世界历史背景,没有看到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社会大分工,以及由于这次大分工所产生的后果.第五次大分工的显著标志是分离出来许多新产业,而不是一个产业;第五次大分工的突出特点是,继人类历史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后,又出现了脑力劳动的大分工.由此,本文创新提出了当代的“第五次社会大分工”,并对大分工的标志,及其产生的结果和影响,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主要从教育的社会性、学校教育制度以及社会劳动分工和用工制度等角度分析了各种制度因素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文章认为,教育体系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制度,它能够在个人身上产生不可抗拒的影响力;教育类型的分化是以社会职业的多样化和专业化为前提;将教育类型狭隘地二分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导致职业教育受鄙薄的观念性根源,以这种观念上的偏见为支撑的教育分流制度造成了教育系统内部的不平等;学校职业教育不可弥补的缺陷在于,它无法模拟或复制真实的工作氛围与工作关系,因此有效的职业学习必须依赖于现实工作世界的教育性资源,然而工作场所职业学习资源的可得性则得益于趋向扁平化的用工制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马克思是从人的本质及其存在方式出发去理解历史的。因此,只有回到人本身,通过对人类劳动、交往及其基本前提的分析,才能真正揭示人类历史演进的机制。劳动和交往作为人的本质的存在方式,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分工作为人类自然差别在其活动中的表现,一直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历史。劳动、交往和分工三者作为人的活动及其表现形式,统一于人类发展进程之中。正是由于分工导致的异化和私有制,才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为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共产主义则是对分工导致的异化的积极的扬弃,是在消灭私有财产的基础上人的劳动和交往的真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以往的哲学家对历史的反思具有意识形态性质,遮蔽了历史的真相.到了资本主义阶段,商品与货币的运动获得了独立性,更加掩蔽了真实的历史.马克思以分工为契机解蔽历史之谜,把意识形态的产生归因于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分工造成的精神的独立化.马克思深入探究商品与货币产生的社会分工根源,认为分工造成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分化、促使交换价值获得独立存在,并由此造成对历史的抽象,来源于分工造成的社会存在的分裂和对立.共产主义是对一切现实对立的消解和异化的扬弃,消灭分工,意味着一切历史的虚假或虚假的历史的完成.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分工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基本形成.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重点阐述了分工的思想,其目的是为了探究如何消灭分工,进而消灭异化,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最终奋斗目标.研究马克思消灭分工的思想,弄清消灭分工的内涵、原因和方式有利于指导我国现阶段如何为最终消灭分工作好准备,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工的规律是阶级划分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阶级与阶级分析的理论核心。马恩著作中的分工是一个包含多层次的分工体系。阶级划分的基础是脑体分工,因而阶级实际上就是指分别从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社会集团。消灭分工就是消灭使个人"异化"的生产技术性分工和使广大劳动人民"异化"的脑体分工。这一切只有靠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演变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区域划分是研究区域经济关系的基础,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在分析中国经济区划演变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区划给予简要评价。每一种区划都具有时代性,反映了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14.
论股权分置改革与对价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的最大特色,同时也制约着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针对中国股市的现状,股权分置改革势在必行。这是一次利益关系重新配制的改革,在这一改革过程中,对价方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改革的成败。制订适当的对价方案,对于最终实现证券市场的法制化、市场化、秩序化,对于证券市场能够持续、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试图通过现实分工来揭示资本主义的矛盾,他以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旧哲学的科学实证主义来揭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包含的客观矛盾,并指出了这种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他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分工,使他与国民经济学区开来。  相似文献   

16.
东北高速分立上市项目是采取原上市公司注销,新设分立公司双双上市的模式进行的,这在我国A股市场尚属首例。我国法律对公司分立上市制度并无特别规定,故规范公司分立上市应当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进行。从这一点看,东北高速分立上市存有不合法律规定之虞。但换个角度看,东北高速分立上市是我国作出的以资本市场运作的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一种积极尝试,不失为化解公司僵局的有益探索。我国在构建公司分立上市制度时可以借鉴日本和台湾地区的做法,以分立中承继公司承继的分立资产/业务作为审核对象进行上市审核。  相似文献   

17.
劳动分工与企业起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琼 《教学与研究》2001,83(2):31-37
企业是以内部具有分工协作关系的团队生产为基础、为交换而生产的经济组织,分析企业的性质必须包括技术关系和经济关系两方面的内容。社会分工体系的发达,劳动组织内对工序和操作的细分以及基于操作专业化的各工序与操作的劳动协作,是企业产生的决定因素。所谓企业起源问题,从历史上说也就是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工厂的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18.
对汉语长句进行断句及翻译应符合英汉语言表达习惯。分析汉语长句特点,总结它的断句原则和翻译方法,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翻译实践中少出错误,使译文清晰流畅而又达意。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分家的时间、分家时到场的人员、分家意见的权威性以及对分家认识的积极化趋势分析,“分家”现象有普遍化、简单化和分家评价的中性化趋势;与此相联系,代际关系也出现了从感情型向理性化、从“老一代为中心”向平等或向“新一代为中心”方向的变化。这种普遍化、简单化和分家评价的中性化趋势与当前土地经营方式有关,与西北农村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关,与农村消费取向的转移和年轻一代中“个人本位”、“小家庭本位”意识的增长有关。  相似文献   

20.
物理实验中常遇平衡调节的技术问题 ,对半法则是快捷地掌握平衡调节技巧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