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剑英 《考试周刊》2009,(43):217-217
写好课后反思是教师每天必做的功课。每次课后,及时回过头来把自己的成功、失误之处,记录下来并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通过二次备课。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改进自我,在同伴间的观摩与互助中发展自我。能真正实现由“学习型教师”逐渐向“能力型教师”和“反思型教师”的转变.从而更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二次备课有课前对集体备课进行修改的二次备课,也有课后通过教学实践和效果反馈后的二次备课,还有课堂教学中根据偶发事件进行的二次备课。由于在课堂教学实际中教师的预设和学生的生成并不是统一的,教师需要及时收集学生反馈,从而根据实际的变化调整教学设计,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二次备课。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在满堂灌的教学活动中没有二次备课的时间和空间;在现在的课堂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就为教师进行二次备课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3.
在实践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在备课上要突出四点。  相似文献   

4.
两节联课之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分钟,却是一次难得的二次备课机会。教师刚上完第一节课,对课堂各个环节的得失非常熟悉,往往会很快发现原来教学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设计的某些环节不合理、课堂情景创设的某些细节不够完善、学生活动展示不够充分等,需要在第二节课作修正、补充。同时,在第一节课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在课间也会产生许多“动态生成”,比如对某个问题有了更好的想法,需要在第二节课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实施以来,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已成为我们教师的共识。然而,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往往杂乱无章,教师该如何有效捕捉、筛选、利用这些生成资源?笔者以案例的形式,对捕捉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资源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能以小见大,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案例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过程已成为师生共度的历程、共创的体验.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不再是由教师独家策划、预定的剧本,倒更像是一部精彩的电影,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幻莫测而不断高潮迭起.于是“动态生成”课堂(最早由华师大叶澜教授提出)已成为今天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特征或是主流,它和教师不够关注教学过程本身,把它看作是预定计划或方案的简单实施,  相似文献   

7.
[案例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过程已成为师生共度的历程、共创的体验.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不再是由教师独家策划、预定的剧本,倒更像是一部精彩的电影,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幻莫测而不断高潮迭起.于是“动态生成”课堂(最早由华师大叶澜教授提出)已成为今天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特征或是主流,它和教师不够关注教学过程本身,把它看作是预定计划或方案的简单实施,  相似文献   

8.
学生进入高三后课业负担普遍过重,常带给学生是艰辛、苦涩的感觉,我们感到于心不忍.备课组的教师们常谈起这个问题,如何走出课业负担过重的困境,从根本上给予学生减负,让学生的个性充分释放,还学生一个健康发展的环境.然而,问题的焦点聚到“怎样才能减负不减质”.笔者认为,一定要有“高效的课堂教学”.而“高效的课堂教学”来自有效的“二次备课”.为此,本文针对“二次备课”问题摆一些观点、展示一此片段.  相似文献   

9.
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成为了师生平等相处,真诚交往,共同参与、交流、对话和沟通获得知识的互动过程。这样的课堂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在“目标——过程——结果”的演变过程中,除了预约的精彩以外,伴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随时都有可能遇到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有的“意外”能生成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现场和教学细节,而有的却给教师带来意外的烦恼。的确,生成的未必都是有效的。对于生成出来的“意外”,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扰乱师生的视线,带来“散乱的活跃”,有的甚至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使教学陷入困境,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关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课堂教学的过程已成为师生共度的历程、共创的体验。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不再是由教师独家策划、预定的剧本,更像是一部精彩的电影,随着故事情节的变换而不断高潮迭起。于是“动态生成”课堂(最早由华师大叶澜教授提出)已成为今天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特征,它和教师不够关注教学过程本身,把它看作是预定计划或方案的简单实施,从而使最有活力的教学过程变得僵化和生硬的“预设性”课堂形成了强烈对比,但又包容了后者的精神实质。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固然好,但意料不到的课堂意外同样精彩。这一节课,学生的“发难”使我感到惊喜,一堂普通的课,因为真实而美丽,因为学生的课堂生成而精彩,因为自己能把握住课堂意外的脉搏而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1.
陆海秀 《广西教育》2007,(10A):34-35
“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即时生成的预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一般包括:学生突发奇想提出的问题,师生、生生互动中出现的“闪光点”或错误见解,教学中的突发事件等。教师应该沉着应对这些错综复杂、稍纵即逝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既不能挫伤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又不能急于求成,要及时把它转化为课堂教学可利用的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2.
余顺花 《考试周刊》2012,(11):57-58
当新课程改革向我们走来的时候,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接受的那种模式亟待改变。打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沐春风的课堂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我听过很多公开课,师生合作十分融洽,教师的点拨、学生的自主合作都十分到位。  相似文献   

13.
叶澜教授指出:“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呵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已成为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变化。这种变化使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进一步得到落实,课堂逐渐焕发出生命活力。构建动态的课堂.可以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应有的尊重。这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可以达到甚至超越预期的教学目的。那么面对课堂中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如何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而不是夜空中一颗美丽的流星?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利用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机智地构建动态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呼唤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而集体备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它强调的是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意的结合。集体备课的开展,真正把教师从繁琐、应付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了由过去的“劳苦型”到“创新型”的转变。使备课真正做到了“备”而不是以前的“写”,更注重了“研”与“探”,浓厚了教研氛围,增加了学术气息。以下是我在集体备课方面所作的有益尝试及点滴思考。  相似文献   

16.
备课是为了辅助教学、为了给学生带来精彩课堂教学而准备的,并且备课内容要更新,教学方式要转变,教学理念要更新,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目前,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推行,在教育教学的理念、方式及教学内容方面都在不断地更新中。基于此,本文针对备课应该处理好的"四大关系"展开详细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导学案的二次备课与校本特色化是深入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但在高中教师普遍充满职业倦怠的生存状态下,在对课改缺乏内在的热度和激情的情况下,导学案的二次备课教研活动难以持久,容易流于形式。如何真正把导学案的二次备课做实、做长久,做到校本化、特色化,还需要从机制上做深层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如何对待“生成”,能反映一位教师的人文素养及专业水平。如果能够因势利导、灵活处理,教学就会散发出艺术的气息,充满生命的活力,课堂中的精彩之处也会不断迭起。  相似文献   

19.
李敏 《吉林教育》2009,(7):24-25
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那么,在课堂中如何在“意外生成”中有效教学呢?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教育、教师。“动态生成”这个新名词也频频出现,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中强调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提出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他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