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海宏 《收藏》2010,(12):107-107
笔者藏有一枚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元,其铜质精良,包浆自然。直径28.2毫米,厚1.7毫米。重7.4克。其正面珠圈内为“光绪元宝”,中心有一六瓣花饰,圈外上方为“湖北省造”,两侧为满文“宝源”,下方为“当十”纪值。背面图案为江南水龙,上方英文“KIANG-NAN”,两边为满文“宝宁”,下方为英文“TEN·CASH”纪值。  相似文献   

2.
"嘉定元宝"折十大铜钱系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始铸,钱文真书。面文纪年,背"折十"纪值,系四川利州监铸造。"嘉定元宝"折十大铜钱由于钱文书法雄健,遒劲俊美,钱径大而格外引人注目。"嘉定元宝"折十大铜钱版别以前只分折十、背四出文,目前又出新品背"利"大钱,  相似文献   

3.
姚欣荣 《收藏界》2012,(9):66-69
北洋造"光绪元宝"是清光绪年间,由北洋机器局铸造的机制银元,是清代晚期出现的贵金属货币。据史料记载:光绪十六年(1890年),广东省率先引进外国铸币技术,开始机制以"光绪元宝"为名的银元。以后,清中央政府和各地也开始了机制银元的活动,中国近代银元制度得以建立。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北洋机器局试铸出一套五种币值的银元,主币为"壹圆"。光绪二十三年,又继续铸造一套,并更换了中英文纪年和增加了英文"大清",其他和二十二年造银元基本一致。光绪二十四年又继续铸行。光绪二十五年,清  相似文献   

4.
吴满平 《收藏》2013,(7):78-78
笔者收藏到一套完整的"东三省造光绪元宝"机制钢模(见图),俗称造钱模,在钱币界又称"工具模"。其正面阴文反书,中央珠圈内为汉、满文"光绪元宝",珠圈外左、右两侧有一小六角星花,上方有"东三省造",下方有"库平一钱四分四厘"。面径23毫米,背径45毫米,高40毫米。背面中央为蟠龙图案,外围一周为英文地名、纪年及面值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更定东三省官制,奉  相似文献   

5.
林南中 《收藏》2011,(10):82-84
台湾机制光绪银毫有"台湾制造"和"台省制造"两种。"台湾制造"银毫币值分为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3种,"台省制造"银毫分为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2种。由于史料记载不详,使得台湾光绪银毫的铸造时间在钱币界有着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黄道明 《收藏界》2012,(6):74-75
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当三十,是我国铜元十大珍品之一,早已被中外泉家瞩目。许多有关中国铜元的出版物中都把它列入大珍,一级,并作为出版物的封面。上海博物馆的"中国古代货币馆"有一个导览图触摸屏,上面有一枚能代表我国铸工精美、极为稀有的古钱币,它就是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当三十。  相似文献   

7.
林文君 《收藏》2010,(8):132-133
中国机制银元始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的广东,由于商民皆喜用,官府又获利丰厚,随后各省竞相效仿。据民国时期蒋仲川著《中国金银镍币图说》载:“陕西省造币厂,虽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筹办,终未正式成立,该省银币,仅由湖北造币厂代铸样币若干枚,兹得到一元、五角、五分三种、真如凤毛瞵角,绝少仅有,是为名贵珍品,此外二角及一角辅币,想必亦有样品,苦干无法搜罗耳。”  相似文献   

8.
陈传银 《收藏》2009,(11):120-120
笔者数年前集得一枚“江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该银币铸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为江南省成立银元总局后的初铸币,因无干支纪年,俗称老江南银币。该币直径40毫米,厚2毫米,重26.51克(见图)。该银币直齿边,表面有轻度磨损,为保留原包浆,故未作除锈清理。其正面由S纹组成的圆圈内有“光绪元宝”四字,中间为满文;圈外上方自右至左为“江南省造”,下方为“库平七钱二分”;两侧分列六瓣花星。背面中间为“珍珠龙”图案,龙背长刺,龙外无圈;上下均有英文字母及面值,两边亦有六瓣花星;边纹则与“珍珠龙”版相同。其成色符合标准,包浆入骨,色泽自然,找不出作伪之嫌疑。  相似文献   

9.
李训刚 《收藏界》2013,(4):67-67
这枚"光绪元宝"北洋库平一两重36.73克,钱面:珠圈内汉文"光绪元宝",圈外上环满文四字,下环"库平壹两",左右分别为"北"、"洋"二字,字上一星点。钱背为中心蟠龙图,上下环英文,左为阿拉伯数字33,左右下侧各一圆点星。背景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北洋银元局试铸清政府制定"银币分量成色章程"法定银元为库平壹两后,铸行"库平壹两"、"光绪元  相似文献   

10.
吴满平 《收藏》2013,(13):78
笔者收藏到一套完整的"东三省造光绪元宝"机制钢模(见图),俗称造钱模,在钱币界又称"工具模"。其正面阴文反书,中央珠圈内为汉、满文"光绪元宝",珠圈外左、右两侧有一小六角星花,上方有"东三省造",下方有"库平一钱四分四厘"。面径23毫米,背径45毫米,高40毫米。背面中央为蟠龙图案,外围一周为英文地名、纪年及面值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更定东三省官制,奉  相似文献   

11.
笔者藏有一枚"咸丰元宝"宝苏当五百大钱。钱径57毫米,穿径11毫米,厚4毫米,重64克。精黄铜质地,包浆坚实,温润有光泽,钱体突出部分磨损自然。文字清晰,字口深峻,除径稍小于谱载者外,钱文书法完全一致。"咸"字,第七笔的折弯钩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2.
大多收藏古钱币的泉家都知道,凡是"应"字打头的古钱无一不珍。如应运、应感、应天、应圣、应历等,"应圣元宝"就是中国古钱币中最负盛名的珍钱之一,  相似文献   

13.
黄明东 《收藏界》2011,(6):84-84
这枚铜质"淳化元宝"高浮雕背佛像古钱(看照片),去年曾给《收藏界》寄过稿件,可能是因为内容表述不够精确而未被采用。而今,又获得新的信息,再次寄出,请泉友鉴赏。  相似文献   

14.
袁水清 《收藏》2008,(8):134-136
最早的新式机制铜元——清光绪元宝“广东一仙”“广东半仙”,红色政权最早发行的铜元——皖西北苏维埃银行和湘鄂西特区分行发行的1931年版铜币,最先铸造的面值最大的铜元——中华民国河南双旗伍百文铜币。  相似文献   

15.
黄正明 《收藏界》2010,(7):83-83
在我的古钱币藏品中,有一枚罕见的“三笔十”鎏金咸丰“珍”宝宝泉铁母钱,虽然通体呈传世黑漆古色,包浆熟旧,但仍能看到从包浆中泛出闪灼的金光。  相似文献   

16.
宋真宗赵恒于咸平元年(公元998年),铸"咸平元宝"钱,有诸多品种。1999年8月,马定祥批注的《历代古钱图说》出版,在咸平钱眉批上曰:"(图887),戴葆庭不认可,实真。878,戴葆庭不认可,实真。879,戴葆庭不认可,实真,稀。我另藏有如饼大之巨型钱。880(即本文所指的折十大钱),戴葆庭认为后铸品,实真,系张叔驯旧藏,真奇货也。"对于"咸平元宝"折十大钱,  相似文献   

17.
蔡炳根 《收藏界》2010,(11):77-77
笔者藏有一枚"太平天国"大花钱(图1),黄铜质,直径109毫米,厚4毫米,重210克,钱体较为轻薄,红斑褐锈,包浆熟旧,图纹清晰。在花钱正面有"太平天国"四个宋体字,字体端庄严谨。笔划有力,边沿框内凸起"双龙戏珠"纹,龙体粗犷,顶端"宝珠",火焰四射,下端龙尾之间饰有"寿山福海"纹。花钱背面正中"圣宝"两字,庄重得体,两旁"双凤朝圣",起舞翩翩。边沿框内饰有宝盖、法轮、金鱼、宝伞、妙莲、宝瓶、盘肠、法螺八吉祥图。  相似文献   

18.
黄明东 《收藏界》2011,(9):75-75
“咸平元宝”为北宋赵恒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始铸。折十型样钱,笔者只见到图录一品,是华氏《古钱大集》的438页。参考价为10万元,十分珍罕。笔者藏品为青铜质、生坑品,直径41厘米(重量暂不公平),文字特点与图录比较有“三个基本相同”、“两个完全相反”,  相似文献   

19.
池萍 《收藏界》2011,(3):76-77
是品“皇宋通宝”铜质精良,钱体厚重。穿孔与边道打磨干净,边缘带明显斜度,重5.2克。从特征上看应该是母钱无疑。此钱文字对比《北宋符合泉志》“皇宋通宝”铜钱版别,文字明硅偏大,“束通宗”三字与“皇宋通宝”铜钱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0.
几年前笔者在一堆宋钱中发现一枚"熙宁元宝"背"川"折三型铜钱。因前谱未载,以为臆造品就搁置一旁。前不久,发现《北宋铜钱》载一枚"熙宁元宝"折二铜钱(《北宋铜钱》144页,1036号拓片,陈光阳供拓)。"熙宁元宝"既然有折二铜钱,存在折三铜钱亦在情理之中。故笔者将尘封已久的"熙宁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