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内化”指人对外部事物通过认识转化为内部思维的过程。随着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内化”正引起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重视。首先,它适应了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新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忽视因人施教、忽视启发诱导,热衷于“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的现象,这种状况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阻碍着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而“内化”正好有效地解决了这种弊端。其次,它适…  相似文献   

2.
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新大纲强调语言内化要多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中,读是关键,是“问”和“悟”的基础,因此读一定要落实到实处。一篇文章,必须让学生反复地阅读,读通,读懂,才能发现问题,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耍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我们要注意有效地引导学生输入语言,将书本的语言内化,进而有效地表达,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在有导学习的条件下,小学语文作为客体在主体中内化并使主体发展的过程。”(见杨再隋主编《小学语文教育》P231)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精选方法,把训练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让他们在“初读、深读、熟读”的每个阶段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真正自己“感知”并“领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实现“内化”,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最活跃的,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黄金时期。文章以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一课的教学为例,从“创设情境,引发联想”“精读课文,放飞想象”“内化迁移,提升想象力”“拓展思维,发展想象力”等方面,探索激发小学生语文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很赞赏薛法根老师的一句话:“生活有真爱,细节谈真情: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字词,语言的基本材料。貌似静止的符号.却有着无比深刻的内涵。它犹如语文教学的一扇窗户,是打开课文通道的金钥匙。学习语文,没有对字词的理解、吸收和内化.就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责任引领孩子“沉入语文的感性世界”.让词语“深入孩子的精神生活”.使学生“人乎其中”,与文本发生共鸣。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语文教材的选文都有其深刻的思想性。可是,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选文内容的认识一是感觉“大”,一是感觉“远”,学生的感受既浅薄又表面化,因此语文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拓展延仲思想教育内容,促进认识的内化,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8.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只有发出声,才能掌握书面语符号,才能加速书面语的内化,才能“复活”书面语的生气,熟读成诵,能积淀书面语的语感,提高对语文的敏感性,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提高想象力、概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它与朗读的区别在于指向、适用、要求、结果、对象等方面。诵读是一种出声响亮而稍有节奏感、重在熟读、意在积累内化的读书法。  相似文献   

9.
王萍 《小学生》2010,(3):19-20
《菜根谭》中云:浓甘肥辛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一语中的道出了人或事的本真面目。放眼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新非语文现象:纷繁复杂的教学设计、课堂变“秀场”、“功利场”、忽视语言文字内化表达的“半程语文”等等,令语文课堂失去了根本的有效性,同时也失去了原有的本真。  相似文献   

10.
“点面结合写场面”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语文要素。教师在教学中要基于教科书编排特点,充分利用教科书各板块内容,教学中延伸、比较中深化、略读中巩固、运用中内化,让“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语文要素扎实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作为“天赋”的“语文”是指人天生具备获得语言的本能。作为“素养”的“语文”是指人在言语实践中逐渐习得、学得和内化的一种综合语言素质。作为“学科”的“语文”是一个系统培养综合语言素质——理性和艺术地运用母语的素质——的逻辑体系,它所强调的应该是“学得”。  相似文献   

12.
王强 《辽宁教育》2024,(7):52-55
项目式学习有助于促进深度学习,对语文教学起到推进作用。通过开展以寻找李白“酒元素”文化的项目式学习,学生从初识“酒元素”、再赏“酒元素”、内化“酒元素”三个层次展开对李白及其诗歌的研究,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从学校教育入手,针对师范生和赤规范的教育现状,提出了要注重行为规范的内化教育。分析了影响“内化”的因素,要我建起“内化”的机制,推进了“内化”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小语教学中“读”的训练的力度广西小学教育研究中心黄焕勋小语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强化“选”的训练。通过读来理解、积累和内化课文语言文字,领悟课文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实践证明,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主要的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而...  相似文献   

15.
季文修 《考试周刊》2012,(88):56-56
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言的“内化”训练。本文结合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从几个方面出发,探讨小学语言训练q-词语的内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阅读对于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曾言:“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读书的种子。”为培养这颗“读书的种子”,统编教材除了“教读”“自读”,还把“课外阅读”编进课本、纳入课程。精读课文是为了习得方法,受到激发和熏陶;略读课文是内化方法,进行阅读实践;课外阅读则是通过开展整本书阅读,使学生爱读、会读、深读,进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因此,以语文要素为重点,在系统思维、儿童立场的导向下,课内外有机组合,以实现阅读与作业设计相融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单元、大概念”等已然成为教育热点。在大概念视角下,单元是素养目标达成的单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依托学习任务群展开教学,可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单元知识,积累、内化语言并进行迁移和运用。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到底应该让学生学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要求:“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无疑,这触及到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即以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为根本任务,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突出母语文化传承的生命高度。“内化”是语言运用的前提,即只有当学生把文本“消极语言”内化为“积极语言”时,才能流淌于口头、笔端,为我所用。反观时下一些名师的语文课堂,无不注重文本语言的内化,采取多种手段和策略,使学生与文本达到“与我为化,人文合一”的境地。  相似文献   

19.
谷丽敏 《文教资料》2010,(13):60-61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读”“想”“练”。教师只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读”“想”“练”来用心揣摩和体味语言,逐步实现语言的内化和文化的积淀,才能使学生形成对语文的深刻的审美感觉——语感。  相似文献   

20.
语文阅读教学要随形势变化而变革,在新课改的大形势下,要想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华丽转身”,推动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必须要发挥“教师是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推动者”的作用,把推动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变为教师的自觉行为,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加强知识的内化和深化,为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阅读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