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里出现了一系列文学形象,针对这一系列形象典型——多余人、新人、忏悔的贵族进行了比较。我们可以从那一时期众多的俄罗斯文学名家的作品里看到这一系列形象,它们是俄国历史的印记,和那一时期的俄罗斯民族解放运动不可分割。正是由于"多余人,新人,忏悔的贵族"这一系列形象,我们了解了十九世纪俄国各阶级、阶层的生活,了解了被压迫者的善良的灵魂,的辛酸,的挣扎。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30年代,随着"五四"的落潮,周作人的文学重心从社会性的人生关怀转向了个体性的人生关怀,表现了浓重的隐逸气.然而"隐逸"并不意味着作家就离弃了现实和"人的文学"观念,他的所谓"隐逸"其实是在既有"人的文学"观念框架内作出的一种调整,思想的实质倾向了"理想生活,或人间上达的可能性",仍沿续着"为人生"的文学轨道.这一变化的产生不仅和其"人的文学"观念的丰富性有关,还涉及到周作人现代和传统的二重人格以及这一时期社会境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90年代是寻根文学的退潮期,但回族作家霍达写于1993年的《未穿的红嫁衣》,就具有对精神家园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追寻意识,这是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一大创新。以社会转型期和文学发展思潮为背景,利用互文性、意象等理论,通过展现作品中颇具神秘色彩的秦屿风情,分析文中多处呈现的历史文本,解读红色、黑色意象,来挖掘作品中作家的寻根意识,探究这一时期作家产生寻根意识之缘由。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文学的启蒙传统可分为“启蒙的文学”和“文学的启蒙”两种。“文学的启蒙”也即通常所说的审美性文学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不讲功利,反对直接的现实功用,主张从“人”的角度实现文学内在的独特价值。其中20世纪20年代的周作人首树“人的文学”的大旗,30年代的沈从文4、0年代的徐讦分别从两个方面实践和丰富了这一主张。  相似文献   

5.
《文学概论》教材在建国以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50、60年代,这是在苏联模式下的草创时期,这一时期是“文概”政治化的时期;二是70、80年代,这是停滞后的恢复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文概”确立审美论的时期;三是90年代至今,这是开拓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是“文概”的学科化阶段。“文学概论”在发展中除了简单化、政治化那些不足以外,还存在着三个主要的问题:一是个人创造少,多人合编多;二是教材内容的定性有一定的两难性;三是不关心或疏离了当前的文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施叔青是台湾现代派著名作家,台湾、纽约、香港的三栖生活经历给她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20世纪70年代留学美国的经历对她的创作视野和思想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的施叔青以浓浓的乡愁为感情基调来寻找心中的家园;以在美国的异乡人,尤其是女性的婚姻悲剧来反映中西文化冲突下人的异化以及现代商业社会中普遍泛滥的精神孤独。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由于市场化的推动、大众文化的兴起以及知识界的分化,在其时的文学领域,80年代所提出的"大写的人"的意识形态,"文学是人学"的"人的文学"观出现危机,表现为以"大写的人"为表现对象的文化、文学制度的危机,而只有在这种抽象的自我、抽象的人的话语面临危机的时刻,我们才能发现作为"类本质的人",正在分化为不同的区域和阶层的人。  相似文献   

8.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出于1940年代特殊的战争政治环境的需要而对五四"人的文学"的调整,它在战争语境下有其合理性。但这种讲求政治功利性的文艺思想不再适合新时代的需要,对当代文学的发展造成了阻碍,直到1979年邓小平进行了修正,文学才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由于市场化的推动、大众文化的兴起以及知识界的分化,在其时的文学领域,80年代所提出的“大写的人”的意识形态,“文学是人学”的“人的文学”观出现危机,表现为以“大写的人”为表现对象的文化、文学制度的危机,而只有在这种抽象的自我、抽象的人的话语面临危机的时刻,我们才能发现作为“类本质的人”,正在分化为不同的区域和阶层的人。  相似文献   

10.
李雪 《东吴学术》2023,(3):115-122
在1970年代的主流文学内部,小说仍有各种回应时代的策略,并具有有限的发挥空间。通过对1970年代文艺期刊、报纸和短篇小说集的整理,本文将1970年代的短篇小说分为三类讨论,以具体作品为例分析了它们与时代、政治、文学资源等的关系,在呈现这一时期短篇小说的总体面貌的同时,也强调作品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回归自然”是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学的主题之一,生态学也因此在这一时期得以崛起。但是.并非所有赞美,描绘自然的学作品都属于生态学。通过对具体作家作品的比较,对生态学的内涵的辨析,以实现对这一时期出现的欧美重要的生态作家的梳理和概述。  相似文献   

12.
周作人认为文学应该重新发现“人”,倡导“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并主张以“时代”审视古今中外之文学.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文学观的提出其意义重大:一是体现了“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热潮;二是对周作人日后创作有着指导意义,并推进了新文学的发展进程;三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汇与撞击.同时,随着对“人的文学”观的日益重视,人们开始反思“为人生”与“为艺术”、借鉴与自我殖民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文学史叙述的角度,我们发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学界对十七年文学的历史评价迥然有异。而作为一种复杂而真实的文学史存在,对十七年文学任何形式的体制性批评或许都是片面的。今天的我们更应该重返历史现场,建构对于十七年文学较为客观公正的整体认知。  相似文献   

14.
汉代文学不仅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明确的区分与认识,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而且形成了文学专业文人与创作队伍,明确了创作的动机,重视了文学的社会功能及创作的价值,在各类文学体裁上有了重大的发展,标志着汉代文学已达到“自觉”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收集1900年至1949年国内出版的小说、儿童故事、童话、连环画故事、寓言等译作66部,对20世纪上半叶我国的美国儿童文学译介展开研究,结果显示:20世纪最初10年、30年代以及40年代是美国儿童文学翻译比较活跃的时期,其中30年代是最高潮;译介中心在上海,甚至一度出现垄断局面。近60位译者参与了译介,但专门致力于该领域译介的译者并不多。期间,一些作品被复译,少数作品甚至被复译多次。该时期的美国儿童文学译介对中国儿童文学孕育、生成及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艾因哈德所著《查理大帝传》是中世纪欧洲文学中一部著名的传记.该传记详实描写了查理大帝的一生,并高度概括了他的丰功伟绩;但由于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环境,传记作家陷于“视域遮蔽”的困境.其实,这部传记模仿古罗马时代人物传记的写作风格,遵循并反映了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的风尚.人物塑造虽具有统一性和生动性,但缺乏复杂性和立体性.尽管如此,该书仍然不失为欧洲中世纪传记文学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们把"五四"时代称为思想启蒙时代,把30年代到80年代末称为革命时代,而90年代以后称为后革命时代,那么在20世纪的文学版图上,"五四"文学是在西方启蒙文化的视阈中实践着教育国民与改造国民性的文学目标,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到80年代末,各类政治文化对文学起着规范与制约的作用,这一时代尽管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从社会治理意识而言却是在革命理念覆盖之下,文学也就顺应着这一政治文化形态发生着各种形态的叙事变化。而90年代以后,则是商业文化对于文学发挥着主导作用,文学叙事形态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异,随着商业文化的旋律扭动着自己的腰肢。总体而言,20世纪文学叙事形态与文化的关系密切而重要。从启蒙时代到革命时代的转变带有某种急迫或不得已的特征,文学叙事形态也在这种急迫与无奈中发生转型。而从革命时代到后革命时代则是主流政治顶层控制的结果,是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文化与文学发展到一个特定的时刻所发生的政治文化对于商业文化的主动让渡,而此时的商业文化也正好适应了政治文化的变化需求,因而这种让渡又带有某种共谋色彩。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是妇女解放和思想启蒙的时期,又是中国女性文学发生和崛起的时期。作为作家的冯沅君和庐隐同是"五四"的产儿,她们关注女性的命运,寻找女性的出路,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反映了在传统与现代对立中的女性心理与悲剧命运,书写了众多的悲剧女性形象,对"五四"女性文学的开掘与发展无疑具有拓荒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来,一股强调清朝满族性特点的所谓"新清史"的研究范式或观点,在中国清史研究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然而,因对这种所谓政权的满族性的强调而忽略了清朝满族统治者对于中华主体历史文化的自觉认同,显然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清代是中华主体历史文化的自觉认同时期,这突出地表现在其对于中华主体历史文献的整理和史书编纂方面。清代是中华主体历史文献大整理、大总结的时代,清代满族统治者对于中华主体历史文化认同的一个特点,就是自觉意识到文献整理是"彰千古同文之盛",编撰史书是"远述百家"以明"时代相承",这些都是与祖国多民族的统一大业密切相关的事业。  相似文献   

20.
在 8 0年代的文坛上 ,各种文学样式纷纷开始了“文化寻根” ,就深度与广度而言 ,乡土小说无疑占着最突出的优势 ,在某种程度上还代表了新时期文学在这个阶段的总体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