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蒋妮 《教师》2019,(4):22-22
近一段时间以来,学生溺水甚至死亡事件在我国各省市发生概率有所提升,出现这些事故无疑是让人感到痛心的。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防止溺水等情况,为学生的安全与生命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堤坝。而为了进一步做好防止学生溺水的安全教育相关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手段是当务之急,因而文章接下来就将对此展开深入分析,以期为减少学生溺水事故发生率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2.
2009年12月7日,湖南省湘乡市东山育才中学发生了学生踩踏事件,踩踏共造成8名学生死亡,26名学生受伤。事件一经披露,即刻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生安全问题也再度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在我国,学生安全事故每年都时有发生,如食物中毒、溺水、交通事故等等,许多年轻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事故中离开了人世。2009年,仅在我省就发生了多起学生安全事故。2009年8月,天水市麦积区甘泉中心学校五年级学生任某与孙某在采砂形成的水坑中游泳时不慎溺水身亡。9月,庄浪县万泉中学2名学生在租住的民房中因煤气中毒死亡……面对一起起触目惊心的惨剧,我们在扼腕痛惜的同时,应不断追问和反思:为何学生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安全工作不是搞搞宣传、走走过场。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找到学生安全工作的抓手,知道如何预防和有效避免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  相似文献   

3.
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因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食物中毒、溺水等事故死亡的,平均每天40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触目惊心的数字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为了扫除校园安全隐患,教育部已将安全教育列入年度计划工作重点,并明确指出:要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内容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事故、踩踏等各类安全事故,平均每天40多人伤于安全事故。学校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有效地发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作用,形成合力抓好学校安全管理,防范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安徽教育》2010,(6):15-15
<正>本刊讯在每年发生的中小学生安全事件中,溺水是造成广大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杀手之一,随着夏季的来临,中小学生发生溺水事件又进入了高发期。近期我省安庆市岳西县、淮北市杜集区、蚌埠市怀远县、合肥市肥西县等地已陆续发生多起中小学生溺水身亡的事故。这些溺水事故的发生,给死亡学生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伤害和无法弥补的损失,也给学校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6.
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建筑物倒塌等意外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  相似文献   

7.
一年一度的夏季是安全事故的高发季节,目前气温逐渐升高,汛期已经来临,正是学生溺水事故的多发时期。学生溺水事故是个沉重的话题,事情一旦发生,就意味着花季少年的离去,我国每年学生溺水身亡的事故时有发生,教育部多次召开全国安全工作视频会议通报。2013年5月中旬以来,我国就有99人死于各种事故,其中溺水事故占了  相似文献   

8.
李国贤 《青海教育》2010,(11):48-48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每年因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建筑物倒塌等发生意外伤亡的人数惊人。“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置于泰山”,切实抓好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搞好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开展好安全防范与管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熏中之重。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从小事做起,润物无声地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一、开展安全教育综合实践的必要性学生各类安全事故95%发生在校外,主要以溺水和交通事故为主,两类事故数量占事故总量的70%,造成学生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74%。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52%的事故因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而发生[1]。溺水身亡是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广东省2010年学生死亡人数占比为:交通意外30%、溺水60%[2]。另外,自然灾害也不容小视。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事故总量不断下降,非正常死亡人数逐年减少。2011年前11个月,溺水事故和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52%;打架斗殴、校园伤害事件下降幅度较大;小学和初中是事故多发学段:大部分学生安全事故发生在校外。围绕学校安全工作的总体思路,切实解决学校安全工作"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孟刚 《甘肃教育》2012,(5):9-10
近年来,虽然我省加大了对校园安全的综合治理力度,各学校也都开展了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但校园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特别是一些城镇中小学,大多处在交通主干道附近,学生上下学时,非常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且由于学校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缺乏应急演练等多种原因,踩踏事故、实验事故、溺水事故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临近暑假,教育部通过电视、网络媒体等向全国中小学生播放了预防地震、溺水、交通事故和拥挤踩踏的专题安全教育节目,同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要按时组织学生认真收看,并结合实际组织师生开展一次针对地震或洪涝灾害的紧急疏散演练活动。  相似文献   

13.
袁安顺 《贵州教育》2008,(16):12-13
这几年来,我县中小学的安全事故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发生了学生溺水死亡事件;学生从教室的窗台上摔下来致死;学生间打架斗殴用凶器致伤致死.甚至有的学生用凶器致伤教师;学校食堂食物中毒的事件;小的不安全事故就不胜枚举了.这些不安全的事件每年几乎都会重演.从宏观上来看,每年从县到镇乡的安全工作会没有少开.红头文件没有少发,安全责任状没少签,各中小学都没少制定安全制度和各类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4.
天气渐热,中小学生溺水事件进入易发阶段。学生溺水身亡给学生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和无法弥补的损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从保护学生生命安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学生防溺水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防溺水工作作为当前安全工作的重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当前,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暴雨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对灾区学生在校内外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同时,随着暑期的到来,各地又进入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发生溺水事故的高发期。为确保广大学生的安全,日前,省教育厅发出做好中小学安全工作的2010年第2号预警通知。通知要求,各地要采取一切措施,全力保障灾区中小学生生命安全。灾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务必要将学生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停课、调整考试  相似文献   

16.
冬季是煤气(一氧化碳)中毒、交通事故、火灾、滑冰溺水等事故多发期。入冬以来,我国已发生数起民办中小学校安全事故。其中,12月7H晚,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私立学校育才中学学生晚自习下课,学生们在下楼梯的过程中,因避雨而有较多的学生涌向离学生宿舍较近的一个楼梯,一学生跌倒,引发拥挤踩踏,至目前止,已造成8人死亡,26人受伤,另有8人在医院留观。针对这一情况,教育部今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做好冬季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确保广大学生安全。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研究》2009,(7):60-60
为确保广大师生安全,教育部6月10日发出预警,要求各地中小学、幼儿园把安全工作做细、做实。教育部在预警中详细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在学生上下学途中的江(河)、池塘边设警示性标识。大力推行学生放学路队制,通过聘请游泳安全巡视员或义务监督管理员等方式,严防学生上下学时发生溺水事故。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办公厅5月9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保障学生安全,避免溺水事故再次发生。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要通过班主任、辅导员把预防溺水安全教育落实到每个班级、每个学生。要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板报等载体和当地新闻媒体宣传介绍预防溺水的安全常识。要组织安全演练,切实提高学生在水中遇到紧急情况的自救自护能力,掌握恰当的救生方法。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13,(21):12-15
暑期安全问题呈现多样化安全教育与适当管理相结合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暑期安全问题呈现多样化主持人提示:暑期是学生溺水、交通事故的高发期,学生们的假期安全将成为教师、家长和社会最关心的问题。江苏省淮安市博里镇初级中学校长沈学如:中小学生生理、心理机能和水平尚未完全成熟,认知水平低,自我防范能力差,安全意识薄弱,易受到伤害和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大力加强学校  相似文献   

20.
每每谈及学校安全,总使人想起近几年来在国内相继发生的几起校园安全事故(如楼梯拥挤踩踏事故、学生在公路上晨跑遭遇特大交通事故、校园暴力冲突致多名学生死亡事件等)。而今,在教育部的三令五申下。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以消除类似事故的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