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有的壮族服饰研究,主要在图像的采集与描述、艺术学角度的考察、跨学科的阐释、保护与开发等方面展开。从20世纪70至80年代壮族服饰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到当前多学科、多角度的阐释,壮族服饰研究不断朝纵深方向发展。展望未来,壮族服饰研究还有较大的空间,综合研究和比较研究以及专题研究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梁小玲 《广西教育》2014,(30):127-128
在中职学校服装专业设计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发掘并全方位超越现有壮族服饰文化元素,探索在服装专业设计教学中融入壮族服饰元素,并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传承和弘扬壮族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人的生产劳动或者说实践活动的产物,换句话讲,它是在人们的生产劳动或者说实践活动中生成与发展的。文化又是人的精神活动的表现形式与呈现。作为以思想、观念、精神等等形式存在的文化,不仅对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物质生活具有规范功能与作用,也对人们的精神生产与精神生活具有规范功能与作用,同时还对个体的人格塑造与行为习惯具有规范功能与作用。文化的社会规范功能与作用,是文化具有现实生命力的重要体现。文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化,是文化发挥其社会规范功能的内在需求与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壮族服饰中的数学文化,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论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利用壮族服饰中的数学文化进行教学设计的尝试,指出壮族服饰的教育价值,为壮族地区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服饰多项的功能中:其符号认知功能无处不折射着服饰主体即人的性别、社会角色、职业、年龄以及教育程度的光华,其审美功能受到历史大环境、特定社会的社会小环境以及传统文化心态的影响。通过对两者的审视和分析,说明“服饰是文化的表征。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昌宁县苗族聚群而居,地处远避,传统服饰文化得以较好地保持,通过田野考察,发现昌宁苗族代表性服饰\"一等盛装\"尤具特色,可以佐证能指与所指间的对应,体现服饰系统的三层结构及其意义关系。以土皮太村、打平村为例,深入了解苗族服饰\"器\"、\"行\"、\"道\"的多层语义逻辑集合,这对于我们充分认识地方性民族传统文化,有效保护其文化内蕴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舞蹈服装设计是舞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服装设计应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必须符合人物的具体形象要求,还应适应舞蹈艺术的特点,突出和强调符号的表现性。  相似文献   

8.
赵丙海 《成才之路》2010,(18):88-88
中国服饰的产生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服饰本身的功能也逐渐从实用过渡成为身份、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从最早的周公之礼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于官员和普通百姓着装的严格要求,中国的服饰已经成为礼制制度的重要体现和载体,本文从中国服饰发展过程中几个片段来论证礼制功能在服饰演变中过程中的变化和地位。  相似文献   

9.
苗族服饰图案艺术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分析中国苗族图案入手,着重阐述苗族服饰图案的社会功能,从而反映苗族独特的文化心理和深厚的民族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0.
壮族传统服饰是壮族文化标志之一,在现代社会里出现了衰落与蜕变的趋势。论文通过对壮族服饰的实地调查,研究壮族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的境遇,分析影响其传承的因素,探索在现代语境下壮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那坡黑衣壮服饰文化的符号功能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独立的社会时空,使广西黑衣壮的服饰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符号体系,它不仅塑造着黑衣壮服饰的文化精神,也规范着他们服饰的构成特征。他们崇尚黑色,从头到脚一身黑,而且服装款式、图案也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反映了黑衣壮的审美意识,让世人体会到古朴的文化基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通过对那坡黑衣壮服饰的解读,以期理解黑衣壮文化的本真世界,更为理性地保护传统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针对以河南、河北、山东为代表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气候特点及孕妇的生理特征,展开孕妇装功能设计研究,从保护胎儿的健康发育和增强孕妇日常着装的舒适保健功能的角度,论述了孕妇装设计中面料防静电、防辐射、保暖、安全和保健等性能要素。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上,壮族民间宗教信仰曾为壮族民众提供精神支柱,并在维系社会关系、传承民族文化、参与社会教化、丰富民众生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服饰作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从古到今,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服饰描写着手,对其内在的文化底蕴进行了探究,并与杨宪益夫妇的英译本进行了对比,从文化的共同性和特殊性角度出发,揭示出了在翻译过程中文化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少数民族服饰大多色彩斑斓,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既是其民族顺应自然的实用之物,又是其传统文化的载体。其色彩同服饰款式、纹样等都在各民族的认同性上具有规定性,并以其独有的象征意义成为区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符号,各民族内部支系、年龄身份的符号,表达了该民族的宗教信仰、性格气质与审美情趣。这些丰富的民族服饰色彩,囊括了自然崇拜、社会形态、角色规范等一系列寓意深远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关于魏晋风范,学者们虽然从多方面进行过论述,很少鲜有从服饰角度加以论及的。本文试从魏晋士人着装这一角度,分三个不同的层面,论述了魏晋的风范,以期体现魏晋时期社会风貌的一角。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是我国布依族的主要聚居地区,布依族是古代百越人的后裔,至今仍保持着古越人的文化习俗,其服饰鲜明地反映了温带气候和农耕经济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民族服饰文化和审美意识。布依族服饰要素丰富多彩,是时尚服饰设计的创作资源,应该弘扬布依族服饰文化的精华,促进我国的西部经济大开发,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发展灿烂的华夏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8.
羌族是贵州17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贵州羌族主要分布在铜仁地区的江口和石阡两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贵州羌族人民创造了不同类型、功能多样、特点鲜明的羌族服饰。这些羌族服饰体现了贵州羌族厚重而丰富多彩的历史民族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从服装的功能看服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装是人们的第二皮肤。了解服装,了解服饰文化,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懂得在生活中如何有经验地以“貌”取人;另一方面可以让我们知道不同的场合如何以适当的服饰来装扮自己,以“貌”悦人。  相似文献   

20.
宁明县是壮族先民——骆越人最早活动的地域之一,现已形成的婚丧习俗及鬼神崇拜亦有其原始文化潜因,探究这个潜因以利于开发这些民俗文化的审美价值;同时,对其从美学、人类学和民俗学方面加以理论上的分析,也有助于壮族审美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