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诗学概念。本文分析了文学作品中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的"陌生化"。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的"陌生化"能使文学作品增添艺术魅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2.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加读者对事物的感知难度,延长读者的感知过程,从而恢复对生活的原初感受,使得文学作品有着无尽的审美张力和艺术感染力。托尔斯泰就是善于运用陌生化手法的高手,其作品《霍尔斯托梅尔》通过叙事视角的改变、独特的情节描写以及对照手法的运用将读者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进行陌生化处理,引发人们对惯常生活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3.
莫颖 《广西教育》2013,(39):119-120,138
分析陌生化语言的发展和特点,以波特的《被背弃的老祖母》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为例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陌生化语言,阐述英美文学作品叙事结构的陌生化结构,探讨叙事视角的陌生化特点对小说结构建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陌生化是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它强调通过不同寻常的写作技巧,使熟悉的图像或语言变得陌生。陌生化的目的是激发读者的思维,延长文字的审美,创造独特的意境。通常而言,陌生化主要体现在词汇、语法规则和句子结构上,使文学充满活力。由此可见,诗歌就是一种典型的陌生化文学。诗歌常不拘泥于形式,用简短的几行字表达着丰富的情感,具有极高的自由度,这也是为什么陌生化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段。因此,诗歌翻译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将原文通过陌生化翻译成目的语。陌生化能否被传达,将直接影响到译诗的质量和意境。该文选取中国古代诗歌和外国诗歌,结合陌生化手法和诗歌翻译,分析陌生化在诗歌翻译中的体现。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陌生化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译者的再创造过程,充分体现了翻译所带来的新颖效果。  相似文献   

5.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是体现文学作品文学性的重要手段。翻译文学作品需再现其文学性,因此对陌生化翻译的研究对文学翻译至关重要。本文以中国知网论文资源为研究基础,对目前国内对陌生化及陌生化翻译进行的研究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发现对陌生化的研究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对对陌生化翻译的研究相对不足,更鲜有人从文学翻译和自译角度研究陌生化再现。为了不丢失原文的文学性,文学翻译应给予陌生化再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陌生化”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期,是俄国形式主义极其重要的概念,至今对中西方文艺批评理论有着深刻影响。本文从文学作品陌生化的生成模式、陌生化与文学作品评判标准以及陌生化与常规化三个方面探讨了一些问题。试图厘清陌生化理论中的一些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7.
陌生化理论表达了文学作品之所以称之为文艺作品的依据。试图通过使用"陌生化"理论来分析威廉·福克纳的经典作品《喧哗与骚动》,为大家带来新的视角。本文将从叙事视角,意识流等角度来对作品进行"陌生化"解读。  相似文献   

8.
陈泽灵 《英语广场》2023,(10):16-19
“陌生化”一词多被视作一种文学创作手法或现象,由什克洛夫斯基提出,对应“自动化”概念。文学的作用就是打破生活给人造成的过度自动化,恢复现代人感知的敏锐性,使人能够真正体验原生态的过程,而这也正是作者使用陌生化手法的目的。陌生化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其实非常常见。本文以华莱士·史蒂文斯的一篇作品为研究对象,研究译者如何将原作中的陌生化手法通过一系列技巧和策略在译作中再现,使得目的语读者也能获得与源语读者类似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初陌生化理论被提出后,很多理论家和批评家都进行了与之相关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陌生化理论。而后,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了"召唤结构"理论,认为文本具有一种召唤读者阅读的结构机制。陌生化理论强调"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和陌生化理论一样,召唤结构通过未定点和空白来吸引读者的兴趣,是实现陌生化效果的一种途径。因此,召唤结构在本质上是对陌生化美学的艺术开拓,是另一种陌生化美学。  相似文献   

10.
隐喻在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不少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为了能使译文通俗易懂,尽量使译文回归本土文化,而这恰恰使译文失去了源语的文学性.陌生化再现能使译文保留源语作品的文学性,并且能让人耳目一新,更增添读者对源语作品的好奇心,同时丰富了目的语的文法.本文试图用一些例证说明陌生化在隐喻翻译中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文学翻译的对象是文学作品,陌生化的概念出自形式主义文论,文学性体现在作家精心运用的陌生化手法上,它强调是作品的形式方面.我们分析的陌生化手法指的是那些作者有意识创造的、能给阅读过程制造难度从而让读者产生新鲜独特的审美享受的语言手段,再现原作中的陌生化手法需要译者运用适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狄金森死亡主题诗歌的陌生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陌生化理论分析爱米莉·狄金森的死亡诗歌,探讨她的死亡诗歌主题与创作手法的陌生化效应。在狄金森看来,永恒可以通过诗歌的艺术美实现,而她的艺术美也超前体现了现代文学中的解构主义、陌生化效应的应用,从而帮助她实现了对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是七个》中,华兹华斯运用了逻辑陌生化和情感陌生化的表现手法。这种陌生化手段增加了文本说服力,加大了读者的参与度,同时也会诱使读者去思考诗行背后的深远意义,凸显了全诗的张力美。探究诗人在《我们是七个》中陌生化手法的运用,我们可以窥见诗人是如何巧妙而有力地表达自己独特的生死观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以下六个方面探讨了文学作品中语言陌生化现象一、词类运用陌生化;二超常组句陌生化;二修辞手法陌生化;四特殊技法与篇章结构陌生化;五审美观念陌生化;六表达方式陌生化.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初陌生化理论被提出后,很多理论家和批评家都进行了与之相关的研究,并丰富和发展了陌生化理论。而后,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了“召唤结构”理论,认为文本具有一种召唤读者阅读的结构机制。陌生化理论强调“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和陌生化理论一样,召唤结构通过未定点和空白来吸引读者的兴趣,是实现陌生化效果的一种途径。因此,召唤结构在本质上其实是对陌生化美学的艺术开拓,是另一种陌生化美学。  相似文献   

16.
一些学者常常运用陌生化的理论来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生新法"比陌生化理论更适用于分析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这两种方法有相同之处也有所区别。由于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具有相似的经验,因而陌生化与生新法运用在文学创作中,都可以延长读者对作品的感受时间,从而增加阅读的趣味。不同之处在于理论基础不同,应用范围不同,实现方法不同。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文学性的表征之一,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在译文中如何处理和再现陌生化是决定译文成功与否的关键。分析陌生化的相关概念和文学作品的英汉互译实例,并且在不扭曲原语文化的前提下尽量再现原文学作品的陌生化,译者就应该采取直译法、意译法和补偿等翻译策略,并且再现陌生化时应注意运用适度尺度去把握译文内涵。  相似文献   

18.
王毅诚 《海外英语》2013,(1):211-212
该文试图通过陌生化这一形式主义的概念来研究《爱丽丝漫游奇境》这部经典的英国小说,了解其中出现的种种让人感觉陌生的事物,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释这本小说成功之所在,同时也希望由此加深读者对于陌生化这个相对于读者来说有点陌生的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核心概念之一,运用到文学作品中能给人独特的审美感知和震撼人心的美学张力。从框架语义学的核心框架元素与非核心框架元素入手,以中英文诗歌为例,解析诗歌中的陌生化现象如何给读者带来新奇的审美感受,从而深化诗歌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陌生化作为二十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无论是纯文学研究还是文学翻译研究,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即语言范畴的框架语义学来探讨诗歌中的语言陌生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