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书院院训——现代校训的古代先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学校特别是书院已存在校训的原型,“校训”名称近代从日本引进。“校训”名称与我国古代书院“校训”原型相结合,完成了校训概念和原型的名实统一;“校训”名称与教会大学的“motto”(校训)相对应,完成了“motto”(校训)概念的中国化和本土化。日本“校訓”概念和西方教会大学校训实体双重影响,催生了我国近代大学校训的破土发芽,使得中国古代校训原型得以明确化、概念化。  相似文献   

2.
校训作为大学对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要求和学校特有精神的一种表征形式,禀承了传统的治学精神,凝聚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是大学展示给社会和历史的一张“文化名片”。本文从大学校训的独特育人功能入手,就校训的继承与创新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曾读过许多校训,但湘西凤凰县文昌阁小学的校训,还是让我耳目一新:“学校要有学校的样子;领导要有领导的样子;老师要有老师的样子;学生要有学生的样子。”凤凰县是沈从文的故乡,文昌阁小学就是沈从文曾经就读的学校。这所小学位于凤凰县城南虎尾峰下,原为文昌阁旧址。清末,凤凰县留日学生田星六归国后在此创办“蒙养学堂”,后改名“模范国民学校”,现则称为文昌阁小学。无论学校规模还是学生人数,文昌阁小学都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学校。我非常喜欢和赞成这所学校的校训。学校要有“育人”的样子;领导要有“表率”的样子;老师要有“师表”的样…  相似文献   

4.
金绅 《教育导刊》2014,(8):46-48
校训高度体现学校基本的文化价值观,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促进个体进步的灵魂和精髓。但在校训执行中,存在校训存续难,印记传承断层;校训空泛化,形式主义严重;校训政治化,缺乏人文情怀等问题。因此,精致调适校训的理路,深度追问校训的价值功能,自主建构心中“最美的校训”,是校训回归的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5.
命题者的话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正式揭牌时 ,朱基总理为该学院题写了校训 :“不做假账”。《南方周末》曾对朱总理题写的这一校训发表了评论。评论作者蔡未名说 :乍一看到“不做假账”四个字 ,还真有些不大相信这是总理为国家会计学院题写的“校训”。以往人们所见过的“校训” ,多为一些诸如“勤奋”、“好学”、“求是”、“诚信”等等比较“规范”的语词 ,而“不做假账” ,看上去纯属于老百姓的大实话。然而仔细体味 ,却又不能不让人为这四字拍案叫绝。因为会计这一行 ,并非什么“尖端科技” ,其最要紧之处 ,就是要“如实记账…  相似文献   

6.
其实,这根本不用哈佛大学来回应。就可以判断,所谓网传的哈佛校训.只是编造出来的“成功学”励志格言。这些网传的“哈佛校训”.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成功学”灌输,只不过是把一些成功、励志的话语,借哈佛校训之名加以传播。  相似文献   

7.
<正>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的集中表现。湖南理工学院的校训是“至善穷理”。“至善”来源于《大学》,是指做人要达到完满的道德境界;“穷理”来源于《易传》,是指治学要穷尽天下之理。在湖南理工学院学习的这段时间,我深刻地感受到学校的方方面面都体现着校训传达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以“信敏廉毅”的校训精神而著称的江西财经大学,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一次就业率已达82.6%。 “信”,是这个学校校训的核心。所谓的“信”:一是信念,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二是诚信,为人诚实守信,这也是做财经工作的准则;三是自信,勇于面对困难,抓住机遇,一往无前。  相似文献   

9.
报刊撷英     
小学校训:能否不喊口号“你是否还记得你所在学校的校训?”看到“团结、勤奋、活泼、创新、文明、守纪、求实、进取”的校训,你是否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北京市东城区教委日前进行的一项调查中,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并不能准确地说出自己学校的校训。校训仅是标语口号?东城区教委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50所小学中,有49所学校的校训为“四词八字”式的口号,所占比例高达98%。50所小学的校训共涉及用词38个,用词范围狭窄,普遍存在着重复使用的问题,各校校训千篇一律。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勤奋”、“团结”、“创新”、“文明”4个…  相似文献   

10.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校长的治校理念,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校训”,作为一个标尺,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即使是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也会将“校训”时刻铭记在心。“校训”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  相似文献   

11.
彰显校训精神的本质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校训?据《辞海》诠释,校训是“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辞海》关于“校训”的诠释,告诉了我们有关“校训”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师范大学校园东门影壁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八字校训,是北师大的校训,也是中国师范教育的座右铭。这字是由北师大学者、著名书法家、文史家启功先生书写的,是启老先生用自己70年的“学”和“行”浇灌而成。  相似文献   

13.
徐梓 《教育学报》2006,2(6):67-71,84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这一校训在当今社会之所以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旺盛的生命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教育的沃土,有着2500年丰厚的养料提供滋养。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校训灵魂的学与行,是传统师德的核心内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传统由“至圣先师”孔子所开创,为一代又一代教师所追求和践行,也为全社会守望和期盼。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学校训中蕴含的三种经典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互通共融、高度契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校训教育和校训践行是校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表现方式,同时也是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学校要广泛开展校训教育活动,使大学校训“亮起来”、“动起来”、“活起来”、“新起来”,成为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学校领导要成为践行校训的推动者,大学教师要成为践行校训的引领者,大学生要成为践行校训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15.
编辑手记     
求真理,得自由,以服务——这是当年燕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的校训。校训虽然只有短短九个字,却颇引人注目,为什么?因为这则校训具有厚重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它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折射,体现着济世达人的服务奉献精神与深情眷注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它秉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科学”与“民主”精神,自觉定位于人类的普世价值,具有博大的世界视野。正因为如此,尽管如今燕京大学已经不复存在,但这种勃勃的文化精神却延续下来。可以说,文化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生命,文化品位是一所学校的灵与魂。在此意义上,学校的…  相似文献   

16.
靳晓燕  高田 《教育文汇》2014,(24):10-11
校训要切忌同质化 这是一组神奇的组合,几个字串在一起,历经风雨,仍为人们铭记。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止于至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些校训浸润在每一个学子的血液里,形成不同于他校、他人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校训精神的“守”与“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的校训精神是高职院校独立办学思想和特有精神追求的集中阐释.加强校训精神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软实力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的校训在其自身建设过程中要不断经历“守”与“变”的过程.文章从高职院校校训的内涵与功能入手,分析了高职院校校训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如何在守与变中培育高职院校的校训精神.  相似文献   

18.
巍巍学府,灼灼其华.大学是有灵魂的,校训映耀的恰是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折射的正是文化根基和厚重底蕴.本文阐述了校训的涵义与教育功能;解读了本院校训“修德强技,树木树人”的文化内涵;分类列举了30余所高等学校独具鲜明特色的校训;展现了一道校训文化的靓丽风景.  相似文献   

19.
“校训”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通过对《大中学校校训集锦》一书中三百多则“校训”的句式、常用词语,词语组合的统计分析,指出目前“校训”总体上反映了学校的价值取向,但各校校训有趋同现象。同时提出“校训”应讲求个性,并有别于“校风”和“校规”。  相似文献   

20.
校训文化     
提到校训,我们很容易想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京师范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南开大学)等等这些名校耳熟能详的校训。的确,一个优秀的校训,既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又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它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反映,同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一所学校办学实践特色的浓缩。所以校训是一种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与传承性,对全校师生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本期《专题策划》首先通过一组中小学校训认同度的调查研究,在数据上剖析当前校训在制定与实施上存在的问题;而后约请几位校长和教师,通过解读各校不同的校史、校训,展现各校不同特色,以及切身感悟校训的功能与作用,期许引发读者对中小学校训的持续关注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