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分清概念的种类是明确概念、准确使用概念进行推理的重要前提。逻辑学考察了概念的内涵,以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集合体为标准把具体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这对概念在逻辑与语言表达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无疑十分正确。但是许多逻辑教科书在对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具体归类上却存在相当程度的混乱,因而导致人们  相似文献   

2.
有些形式逻辑的著作或教材在介绍概念的种类时,一般都介绍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区分向来是一个难点问题。熟练掌握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区分方法,有助于正确识别以及准确使用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恰当地进行判断和推理,避免出现二者之间的逻辑错误。准确把握集合体与个体、类与分子、整体与部分的本质特征,是正确把握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逻辑学的基础是事物的"类"。而事物的"类"是由相同的个别事物即"分子"构成的。结合逻辑思维的实际情况,有必要把"分子"分为集合体和非集合体两种情况,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分,正是由于它们所反映的分子情形不同。正确地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对于解决逻辑学中仍然存在的一些理论问题和人们日常思维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普通逻辑概念一章里,关于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又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说难是因为:第一、集合概念的特征本身难以把握;第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不好区分;第三,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与单独概念、普遍概念之间的外延交叉关系不易理顺。说重要是因为正确区分集合概念和  相似文献   

5.
一 弄清楚什么是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这是逻辑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由于难度大,往往教者不厌其烦地反复解释,而学者仍然觉得迷迷糊糊,做起练习来错误百出。为什么初学者往往对集合概念望而生畏呢?我觉得这是因为我们目前的大多数逻辑教科书,对于集合概念的定义下得不够确切,阐述得不正确的缘故。  相似文献   

6.
在流行的传统逻辑概念分类理论中,“集合概念”与普遍概念、单独概念一样被视为概念的标准类型.一般认为“集合概念就是以事物的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普通逻辑》第2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其目的在于从概念理论的角度解决直言三段论中‘四项谬误’的难题.这种动机是无可非议的.然而问题在于,‘集合’的涵义是指概念类对分子的外延关系,还是概念所指称的对象整体与其部分之间的从属关系.如是前者,“集合概念”是否能够独立于普遍概念与单独概念之外自成一类?如是后者,‘集合’的涵义是否具有传统逻辑所说的概念的逻辑特征?严格说来,无论是哪种选择,都难以相“集合概念”归入按概念的内涵或外延划分的标准概念类型.同样,即使某些用集合论解释“集合概念”合理性的观点,其牵强、歧义之处,仍使笔者未敢贸然苟同.  相似文献   

7.
一、集合概念是什么集合概念是反映同类个体的集合体或不定数的概括性类名的概念。集合概念根据内涵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集合体的,一类是反映不定数的概括性类名的。先谈反映集合体的集合概念。它是把同类个体作为一个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它的特点:在意义上,是反映同类个体组成的集合体,而不反映用来构成集合体的个体。在用法上,可以受集合量的数量词修饰,一般不受个体量的数量词修饰(用“个”、“些”组成的数量词、指量词有时可以修饰)。例如“林冠”是指森林中互相连接在一起的树冠的总称,是反映集合体的集合概念,与“树冠”这个非集合概念所指的对象不同。我们可以说“一片林冠”、“那个林冠”,不能说“一顶林冠”。又如:  相似文献   

8.
对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单个概念分析是否集合概念没有意义 ,并且不能真正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只有在语言环境中分析一个概念是表达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 ,才能对人们的思维活动产生指导和帮助使用  相似文献   

9.
彭文霞 《成才之路》2012,(10):42-42
正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是由普通逻辑学中依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不同特点划分出的两个相对的概念。老师在中学生作文教学指导中,是不从逻辑学的角度作为专门的知识给学生讲解的。但是,作文本身就是以概念为基础,由概念(语汇  相似文献   

10.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是普通逻辑学中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不同特点划分出的两个相对的概念类别。一般地,老师在中学生(本文中的中学生均含中专学生)作文指导中,是不从逻辑学的角度作为专门的知识给学生讲授的。但是,由于作文本身就是以概念为基础,由概念(语汇或短语)、判断(句子)和推理(句子或句群)构成的。概念在作文中运用得是  相似文献   

11.
再说集合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有争议的集合概念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集合概念的定义和特征,指出了集合概念不能进行逻辑划分和限制的原因,以及识别集合概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是不是集合的定义? 集合是一原始的概念,如同几何中的直线、平面等概念一样,是不予定义的数学概念。教材第1页中,“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这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有的书上也表述为:“一组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集合概念是一种比较特殊、比较难以把握的概念,由于集合概念的理论本身比较模糊,逻辑教材中对集合概念的定义又不够准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揭示其内涵——集合概念是指相对关系中的同类个体组成的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同时,集合概念又是一个相对概念,要揭示其内涵,应将其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判别。该文提出了几种简易的识别方法:在性质命题的主项前加“每一”的方法。找到准确构成概念所反映事物的下一层的方法,构成性质命题的方法和三段论推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集合概念与普遍概念的区别问题,是逻辑教学的一个难点。要使学生掌握它们,关键在于讲清类、集合体、整体的区别,以及分子个体、部分的不同之处。所谓普遍概念,是指反映一类事物的概念。这个类是由一个被称为分子的具有相同本质属性的单个对象所组成,其特点是类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也为每个单独对象即分子所具有。类与分子的关系是属与种的关系。例如、“洋”是个普遍概念,它反映的是由  相似文献   

15.
逻辑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首先要求概念明确。概念作为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的基本单位,被形象地比作“思维的细胞”。人只有依赖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概念,才能进行复杂的思维。如果概念不明确,就不能做到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证明有说服力。但要做到概念明确,又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如对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区别就是一个比较伤脑筋的问题。 在进行逻辑教学中,几次讲到概念的种类时,都感到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不好区别。讲虽然讲过去了,但心中总觉得不踏实。学生听了之后,多数人都可以从理论上接受,但也有不少人联系到具体的某个概念时,便觉得不甚了了。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概念的种类是一个  相似文献   

16.
传统逻辑体系是不能接受“集合概念”的,因为“集合概念”是来自非外延世界的,而任何来自非外延世界的信息或者无助于人们运用传统逻辑分析一般的逻辑问题,或者会在传统逻辑体系内引发出令人尴尬的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17.
概念是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本质属性概括而成的,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一种形式。因此,只有正确地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才能明确概念,避免出现在推理过程中思维和逻辑上的混乱。力求指出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方法;定义区分、技巧区分、语境区分,提出区分过程中应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相同的语词指号在不同语境中可以指谓不同的对象即表示不同的概念。许多所谓的"单独集合概念"、"普遍集合概念"和"普遍非集合概念"尤其是"普遍非集合概念",就集合体和非集合体而言,在具体语境中呈现与之相对的概念的质的规定性,这种复杂的逻辑现象相当普遍。因此,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归类首先应当考察一个语词指号是否因具体语境的不同而呈现概念表达上的集合体和非集合体的二重性。当语词指号与概念之间存在一致性,即一个语词指号只能表示集合体或非集合体中之一时,可采用静态归类法;当语词指号与概念之间不存在一致性,即一个语句指号既可表示集合体又可表示非集合体时,则应采用动态归类法。  相似文献   

19.
一、集合体的特点概念依据其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就是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非集合概念就是不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可见,正确判定“集合体”是区分这两类慨念的关键所在。所谓“集合体”,就是由许多同类的可以独立存在又不可分割的个体汇总的统一整体。这说明一个集合体必须同时具有两个方面的属性:一是由“同类”的多个个体集合而成,二是多个个体彼此独立存在又具有某种联系。如果我们把“集合体”同“类”和“组合体”加以比较,就能更清楚地看出集合体的特点来。1.“集…  相似文献   

20.
王黎  曹能秀 《幼儿教育》2000,(12):16-17
日本幼儿数学教育专家认为,幼儿期在数、量、形方面教育的基础是集合和对应两个概念,因此,他们特别重视引导幼儿对集合和对应这两个概念的理解。那么,幼儿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对集合概念的教育应该分哪几个阶段,教师在指导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主要内容。一、概念的理解日本幼儿数学教育专家认为,幼儿对集合概念的理解,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明确作为对象的范围.②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