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裴氏家族"探源 裴氏家庭自古为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2000余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运城地区古称河东。在这个地区有个闻喜县,闻喜县里有个裴柏村,全村皆姓裴,被人誉之为“宰相村”。裴氏家族,从东周至明清,绵延两千余年,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实属罕见。 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  相似文献   

3.
评《中国人名大词典·当代人物卷》“概括语”的使用邹华享一部上起远古、下迄当代的《中国人名大词典》煌煌三卷、八百八十万字,在竞相出版的人物辞书中,无疑是最具权威、最有影响的上乘之作。如果以高标准来衡量这部“国家级”人物词典的水准,在收录范围、释文体例和...  相似文献   

4.
曹之 《出版史料》2010,(4):79-81
雕版印刷起源的争论由来已久。“东汉说”有两个立论支柱:一是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中的“刊章捕俭”一语;一是东汉王充撰《论衡》中的“人争刻写”一语。关于“刊章捕俭”一语,我在《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中已有专节论述。本文单就“人争刻写”之释义略加辨析。  相似文献   

5.
《新闻前哨》2010,(4):13-13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24日公布了2009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睿,后改知行,再改行知,是我国近代爱国、民主和进步人士的杰出代表,“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周恩来语)。现、当代以来,学术界对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政治、教育和哲学领域,对他的新闻传播活动特别是“九一八”前后在《申报》的活动却鲜有详述。即使有,或寥寥百语,或语焉不详。从历史上看,“九一八”前后《申报》的革新没有陶行知参与会黯然失色;而他光辉的一生缺了革新《申报》这一华章,也会少去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对“九一八”前后陶…  相似文献   

7.
《新闻实践》2010,(2):77-77
日前,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09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相似文献   

8.
樊艳丽 《新闻窗》2008,(1):113-114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开创了中国纪传体通史和传记文学的先河,鲁迅称誉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著作两千年来备受推崇,除了它是前无古人的鸿篇巨制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司马迁笔下的人物。梁启超言:“《史记》每叙一人,能将其面目活现”。关于新闻和史的亲缘关系,谭嗣同有“报纸,即民史也”的见解。今人认为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人物通讯作为一种新闻文体,脱胎于史传文学,它与历史、文学关系密切。史传记述历史,人物通讯反映现实,两者都要求从真人真事着眼,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名的学家、史学家和编辑家,他《史记》而开创的纪传体成为我国历史的规范写法。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古今学都对《史记》有着极大的兴趣。“历代以来有众多的学研究和注解《史记》,积聚了丰硕的成果。粗略统计,迄今累计有论4000余篇,论300余部,字数12000万字”。《史记》不仅在学与史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更首创了纪传体的编辑学体裁。司马迁编辑《史记》,投入了自己一生的心血。  相似文献   

10.
程章灿先生《从<有唐武威段夫人墓志铭>看元稹为人》一文认为,段氏名分介于妾婢之间,由于未为韦氏诞育子女,其名分至死未变。元稹为之草志时,“基于对亡妻的爱恋追怀”,违礼称之为“夫人”,而其后担心获罪于裴夫人家族,又改动志文称之为“段氏”,从而得出元稹品格低下之结论。然据有关资料,段氏实为裴出子女之庶母慈己者,且韦Pa即其所出,元稹不可能因担心获罪裴氏而不顾及韦氏之态度就改动志文,因此两本志文的差异恐怕无法证明元稹人品低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