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红楼梦》塑造了中国古代小说画廊中最成功的人物形象,薛宝钗即是其中之一。薛宝钗的形象历来存有争议。从小说人物的外在形象入手,兼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细节中感悟薛宝钗这一艺术形象内在的丰富情感,以期达到对原著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李鸿渊的《〈红楼梦〉人物对比研究》是近年来《红楼梦》人物研究中难得一见的学术佳作,他以独特的视角对红楼梦塑造人物的对比手法进行研究,并提出独到的学术见解。李鸿渊的《红楼梦》人物对比研究既体现了其红学研究的思想和成就,也契合了《红楼梦》重视文本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涉及的人物众多,而且人物特色鲜明,形象各异。以家族族谱、判词内容、人物性格为重点等方法去解读《红楼梦》人物,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是比较好的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兴德 《丹东师专学报》2008,10(4):F0003-F0003
在明亮的窗前,在早春和煦的阳光下,我一篇篇地翻读着尚带墨香的胡文彬先生的新著《红楼梦与北京》。我仿佛透过时间的隧道,进入了二百多年前的古老的北京城,漫步在大街小巷,在攘来熙往的人群中,尽情地领略古老北京街的种种民俗风情,听戏曲、看龙灯、进茶楼、品小吃、观街景,……突然间我对“文学作品是时代生活的反映”这一最普通常说的理论命题又有了一种新的领会和感悟。似乎对《红楼梦》反映的那个特定的时代有了一种直观和感性地理解。  相似文献   

5.
古典名著《红楼梦》集中反映了中国封建贵族阶层的生活,书中所写的老爷太太、少爷奶奶、公子小姐们,无一不是过着锦衣纨袴、"饫甘餍肥"的寄生生活。《红楼梦》中人物醉态的精彩描写,产生出摄魂夺魄的艺术效果,体现了作者匠心独运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作者的观点和主张往往通过曲折的方式表达。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解读字里行间的隐含意思。本文试以《红楼梦》两个译本中关于晴雯判词为例,讨论比较霍、杨译文的在解读方面的得失。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人物的命名,是中国人命名的艺术地再现。它既遵守中国人命名的规范,同时又有作家曹雪芹的艺术创作上的需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人物的命名取号,选姓定宇,为小说人物涂上了艳丽夺目的色彩,成为全书艺术构思时不可缺少的艺术细胞。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理论体系的一大特色,就是《红楼梦》文化文献集成和学理建树的相结合。另一个特色是对《红楼梦》文化范畴的张力与文学的关系的系统全面的研究。依据对范畴性质的意义的认知,从历史文化语境、文化思维意识和传统文化艺术三个的角度概括文化张力对文学影响的差异。《论稿》中关于《红楼梦》文化范畴对文学的叙事功能的多方面阐释,构成了《论稿》理论体系最重要的内容。该书的文化子范畴。涉及到了历史、习俗、意识、艺术、园林、服饰的方方面面。其囊括的文化范畴之广、之全,不仅是目前《红楼梦》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而且更重要是作者着眼于文化范畴的多样性。去涵盖《红楼梦》文化的个性。胡先生的研究成果对实现《红楼梦》研究第三次转型具有重要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一部经典的古典小说,学者们对书中女性形象的解读与分析不计其数。为分析《红楼梦》中的女性意识和特征,找出形成女性角色们的悲剧的原因,分析并解读了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三个最主要女性人物的艺术形象,感受封建社会下各位女性角色各异的生活方式和她们所具有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0.
高淮生的《红楼梦新论稿》带着“话题意识”去追索《红楼梦》中的“话题价值”,通过多视角、多层次的文本研究与综合研究,分析了古代著名思想家与文学家对于曹雪芹思想以及《红楼梦》的影响;揭示了《红楼梦》中“意淫”、“情痴”、“诗意”三大重要关目的文化意蕴和美学内涵,并对《红楼梦》的艺术创作和人物形象塑造进行了文化阐释,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以诗人的才情秉承传统文化的精华营造而成的心灵之诗。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叙事有神话与现实两个层面,但当作整体看。整体看《红楼梦》是女娲炼石神话的续篇,一部从天上延伸到人间的"新神话"。"新神话"是对人间"乐事"的考验,"考验"的中心是"情",结论是人生如梦,情缘皆幻。为行此"考验",《红楼梦》中除仙人、仙事、仙境的直写之外,其人间描写的环境也属"幻境",人事的描写也"偶见鹘突",人物的设计也属"幻形",非如读者通常认为的"真的人物",而是为"谈情"所"特制",是理念化、道具化和模式化的,不可以仅从现实主义的角度理解把握这部作品。把《红楼梦》作为艺术看,过去以《红楼梦》所写为"宝、黛爱情悲剧"与"贾府兴衰"的几乎公认的看法肯定是片面甚至歪曲的,应当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梳理《红楼梦》中与男性奴仆有关的故事情节,探讨形态各异的男仆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尝试从这一群体与全书的现实主义精神及悲剧意蕴的关系,及其与全书的叙事结构、情节的推进等方面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对这一人物群体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的叙事既是写实的,也是诗意和象征的。《红楼梦》荒诞叙事,寓示着作者对生命荒诞感的诗性体验,主要表现在语言层面和意味层面。探析《红楼梦》的荒诞叙事,具有文化意义、哲学价值和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描写的是以女性为主的女子世界,书中的男人形象基本上是一些不学无术的不肖之徒,这是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制度思想的体现,也是《红楼梦》一书问世后,屡遭封建正统势力封杀、禁止、而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并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这部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处处流露着宗教意味.杨宪益夫妇秉承着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进行翻译,尽可能多地保留中国文化的独有风味.在处理宗教文化相关之处时,采用了与其他译本不同的翻译策略与手段.文章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探讨杨氏对章回目录、专有名词以及诗歌的翻译,欣赏其翻译作品,揭示杨氏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色彩与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五行思想的探析,不难发现色彩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体系,对中国人影响深远,并形成了中国人所特有的色彩隐喻传播.以五行的视角来研究《红楼梦》中的色彩,可以洞悉《红楼梦》中主要角色的命运隐喻  相似文献   

17.
对红学研究领域关于《红楼梦》情节主线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和概括,提出了《红楼梦》三条情节主线说的观点,并对三条情节主线的流动过程以及作品独特的艺术结构的思想意义、美学意义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8.
红楼索门     
本文以"门"为视角,梳理了《红楼梦》中"门"的多种设置及其艺术作用与文化涵义.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内容博大精深,囊括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事体情理”,要熟悉并弄通《红楼梦》的内在意蕴,必须先熟悉并弄通马列主义的理论体系,破除迷信,大公无私,探索红学失误的理论根源,从红学家们的二律背反中去探寻走出红楼迷宫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内容博大精深,囊括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事体情理”,要熟悉并弄通《红楼梦》的内在意蕴,必须先熟悉并弄通马列主义的理论体系,破除迷信,大公无私。探索纽学失误的理论根源,从红学家们的二律背反中去探寻走出红楼迷宫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