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古自今,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乃是蕴育人才的摇篮,其对于开发智力资源有着极重要的作用。所谓智力,就是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现在工作上为分析问题和解决向题的能力,表现在生活上为适应和改  相似文献   

2.
试论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构成全面教育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德育是解决红的问题;智育是解决专的问题、体育是解决健的问题;美育是解决美的问题。红、专、健、美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可缺少的几个方面。德育要解决“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问题,要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一条当然是很重要的。迷失了政治方向的人,不论他其它几个方面能力多么强,也只是对革命有害而无利。智育是指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是整个教育工作的一个核心,因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徒有报效祖国的愿望也是枉然。美学是进行审美教育,提高美的修养,发展审美能力,这可以使我  相似文献   

3.
<正> 长期以来,人们对待体育和智育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一种认为体育和智育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持这种认识的人,一方面从正面列举身体好,学习也好的典型事例加以说明,另一方面也运用由于身体不好而影响学业的事实来加以反证。与此相反,另一种认为体育与智育是相互排斥,相互干扰的。他们同样也举出许多学习好而身体不好和体育好而学习不好的事例来加以论证。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有其正确的一面,因为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体育和智育关系的部分的客观事实,但这两种认识都存在着片面性。前者只看到体育和智育统一性的一面,而  相似文献   

4.
一、选题依据早在五十年代初期,党和国家就提出了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方针。但是,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教育实践,忽视和排斥体育、搞智育第一的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在我们相当一部分学校中依然存在。这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影响了教育质量。因此,人民要求我们“要坚决采取措施,和单纯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作斗争”。我们认为正确认识和正确处理体育与智育的关系,是克服单纯追求升学率倾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体育与智育的关系进行探索,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智育的辩证关系。 时常听到或看到家长们抱怨孩子参加训练而耽误学习。确实运动队的学生普遍文化课成绩中下,也经常看到或听到一些文章谈体育对智育怎么好,怎么有促进,某校某学生不仅参加业余训练,运动成绩好,且文化成绩也出色,云云。双方都有理论和事实,谁也说服不了谁。 我认为,这两种观点坚持的都是其合理部分。那不能说服人的部分正是其片面的地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校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运动训练,尤其是参加校代表队的系统训练,往往受到“影响专业课学习”的舆论责难。甚至认为“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文化课成绩就差”。究其原因:一是重智育轻体育的社会偏见,二是对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发展过程中的互补作用不理解,三是部分教练员,在平时训练工作中,只重视抓训练,不够关心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学生参加训练后,往往专注于运动成绩的提高,疏忽了文化课的学习,造成文化课学习成绩下降,这是学校课余训练尤其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学校普遍存在的急待解决的难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以前我参加过一次关于教育方针的讨论会。对德、智、体三育谁先谁后的问题展开了辩论,出现三种对立的观点:一种以毛泽东同志的论述“思想和政治是统帅、是灵魂”为论据,认为德育应居三育之首;另一种也是以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为论据,主张体育第一;还有一种出人意料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古代教育中,培养选拔人材多以“智,仁,勇”的结合为标准。德才兼备,文武双全一向被视为典范与楷模。孔子不但学问渊博,而且周游列国,长途跋涉,行程千里。在他向弟子传授的“六艺”之中,“射”和“御”就是体育活动。三国时的曹操,文能入阁拜相,武能出征为将,是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就喜爱登山、游泳等体育活动,他把锻炼身体作为实现革命理想与抱负的一种手段。他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强调了体育可以“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他在一九五三年发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去年教育部、国家体委下达的关于《中、小学体育工作的暂行规定(试行草案)》,都阐明了  相似文献   

9.
<正> 体育和智育的关系,如果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只能是孤立、片面地看到在学校里开展体育活动,需要拿出一部分人力、物力、财力,领导上要花费精力,也要占用学生一部分时间,似乎体育和智育是对立的,互相排斥的,二者无法兼顾并举,抓了体育必然会影响智育。这样的观点是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毛泽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们学院正面临着新一轮发展的大好机遇。但我们的体育课程也面临挑战与困难。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体育课上,有一部分学生表现的不是太乐观,体育测试成绩逐年下降,这对我们体育工作者,特别是学校体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成功主办和本届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出色表演,令国人完全沉醉于竞技体育的欢呼胜利之中,各种名目的奖金飞向奥运金牌得主。竞技体育以其独特的振奋民族性的扬其国威性,而受到世人注目。特别是随着我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工作的展开,竞技体育普遍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与竞技体育发展密切相关的学校体育似乎尚显得有些不起眼了。因此,进一步探讨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相互关系,引导人们的认识,无疑有助于我国体育强国目标的尽早实现。  相似文献   

12.
试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借鉴国内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研究成果,对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内涵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对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辩证关系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对于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合理选用教材,深化人们对体育价值观的认识,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在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体育的时候,我们发现,在一些论著中都广泛地使用了“新民主主义体育”和“社会主义体育”的概念,并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界,划分为新民主主体育和社会主义体  相似文献   

14.
说体育运动的目的是锻炼身体,远远没有统摄住性质殊为不同的诸种“体育”之共性为。大约只有业余体育爱好者的活动才具有锻练的功能。尖子选手退役时大多伤病缠身,如果是为了身体健康,只需他们训练时的一半运动量就足矣,他们的训练不  相似文献   

15.
试论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从个体健康的角度,即以人为本,以人体发展为中心,阐述体质、体力与健康的关系,体质、体力与体育的关系,从而阐述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就是生理、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来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试论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 终身体育思想的由来与内容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与培养的总和。即一个从零岁开始至生命终结全过程的完整的体育过程。简言之,人一生中所实施的体育。它作为一种新思想或理论,是随着当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出现而产生的,其产生是以社会,教育和体育的发展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体育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关系 ,提出了一些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试论体育与舞蹈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体育与舞蹈同属于身体文化,因二者的目的指向不同而成为两种不同性质的身体文化类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二者的沟通与融合将成为一种文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与美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育美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人体美、社会美、艺术美。在体育教学中灵活运用体育美学进行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进行广泛的审美教育也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现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进一步表明: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心理素质,陶冶情操,发展学生个性和增强适应未来社会的各种能力。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处于明显的基础性地位。面向21世纪的我国高校体育多元性教育目标为:完善体格,强身健体,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强意志,培养自信,提高勇气,促进思维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和能力,增进集体观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社会化,提高对社会的责任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学有其特殊性,体育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