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恩行为是一种意识和理念的具体表现,是发自内心的自觉的行动,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不是天生就拥有的,它需要我们加以培养、强化和逐渐地形成。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幼儿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章迪丽 《考试周刊》2011,(17):238-240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在内心深处都有其感性善良的一面,这就要靠成人、教育工作者挖掘其感恩情感的潜能,树立感恩榜样,实施感恩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其爱心和同情心,孩子若常怀感恩之心,则不仅能培养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进行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健全的人格。在学生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处于形成过程,这正是进行感恩教育的最佳时机。而选择什么方式进行感恩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当关注的话题。音乐艺术是一种最擅长情感表达的艺术,它对人心灵的抚慰和感化作用,是其他艺术难以取代的。音乐教育由于其情感感染特征,可作为感恩教育的重要方式。作为音乐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的感恩教育功能,并有意识地将这种感恩教育观念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愉快地接受感恩观念,帮助他们培养感恩之心与健全、美好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全晨  帅敏 《文教资料》2010,(21):189-191
感恩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健全大学生人格、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进行感恩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其感恩意识,激发其感恩之心,并使之外化为感恩之举,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人性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更加愉快,更加健康。  相似文献   

6.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幼儿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苏霍  相似文献   

7.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阳光人生的精神底色。那么,作为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为学生人格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的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呢?教师可以沿着从知到行的路径,挖掘感恩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知恩于心;组织感恩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感恩于行。  相似文献   

8.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如果幼儿从小就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有着美好的情感,那么他们就能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有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发展,并且对长大后的人际交往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幼儿园教师,有责任采取有趣的、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方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使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一、感恩教育的内涵及意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流传的古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感恩的推崇。那么什么是"感恩"呢?简单来说就是知恩图报,同时感恩又是一  相似文献   

9.
激活中职学生感恩之心,激励他们成才。学校要重视感恩教育,分析学生缺少感恩之心的现状和原因,开展多种培养感恩之心的活动,引领有效的感恩励志教育。家庭学校社会,多方联合共育,让学生人人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10.
郑继宇 《考试周刊》2013,(31):21-2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人性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对父母、自然、社会和祖国的感恩之心,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刘春霞 《考试周刊》2014,(12):150-151
青少年感恩教育已经引起学校、社会和家庭的高度重视。结合五年制师范生感恩品质的现状,作者就学校感恩教育的方法与原则阐述了如何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开展感恩教育,以及培养五年制师范生健康人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努力营造感恩教育氛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芮群毅 《文教资料》2011,(16):141-142
针对学生感恩心缺失这一现状,对学校学生要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构造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要努力营造感恩教育氛围,充分发挥"两课"在感恩教育中的功能,建立有效的感恩践行机制,把感恩教育做好。  相似文献   

13.
感恩是对他人的帮助和恩惠由衷地表示感激,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它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有许多感恩的思想是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好途径,因此,笔者就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启迪学生感恩之心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4.
感恩,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人性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学生自身也会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对促进其健康人格和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当前普遍存在的幼儿感恩意识缺失,分析其原因,幼儿园通过与家庭和社区合作,三位一体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6.
龚顺梅 《考试周刊》2011,(58):236-237
人应该有感恩之心,对所拥有的一切都心存感激。让幼儿学会感恩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很重要。通过多年的实践,作者总结出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有益经验:以身作则,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感恩;加强家固联系,使感恩教育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都应有一颗感恩的心,而知恩、识恩、报恩也是人们都应该拥有的基本道德。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旨在教育学生感谢父母从小到大的养育之恩,感谢教育自己的学校的培养之恩,感谢在面临困难伸出援助之手的帮助之恩。一步步地培养和塑造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不具备的责任意识,同时教会他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人生道理。  相似文献   

18.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让其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真正内涵,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一路向好,物质条件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国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了不断的提高,这也导致了当前很多中学生产生了攀比心理,并且有不断增强之势,致使他们对社会、学校、家庭的要求日渐提高以至日渐无理,"自我中心"意识几乎埋葬了他们应有的感恩意识,造就了他们对社会、家庭的基础感恩意识正逐步弱化,可以说已经到了一个濒临泯灭的境况了。然而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与希望,还是祖国新世纪的生力军,因此中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是必不可缺的,如若一个人没有感恩之心,他有多么优秀,也不知道感恩一切,更别谈感恩祖国,回馈祖国了。  相似文献   

20.
郑朝辉 《时代教育》2009,(5):146-14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也就是说,对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语文老师的责任更重.其实语文一直与感恩教育相连,不仅因为语文教材中蕴含大量的感恩素材,更因为语文教学开放灵活的教学过程为实施感恩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契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让感恩教育与语文教学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