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关注20世纪70至80年代夏威夷东西方中心传播研究所的中国传播研究概况。自1973年施拉姆出任该所所长以后,施拉姆和朱谦等传播学人超越了紧盯社会主义中国大众媒介的意识形态功能的冷战视角,组织了一系列聚焦传播与新中国社会变迁之关联的讨论,还与海外中国研究者建立了对话。虽然这些讨论的理论框架和材料都有不足,但它们展现了中国传播研究应有的多元面貌,更提示我们检讨毛泽东时代中国传播活动之经验教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我国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背景下,出版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其是彰显大国气度,昭示"人类命运共同体"宣言的最有力的传播方式。文章从出版的国际传播能力的构成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出版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现状,阐述了国际政治复杂化、传播主体多样化、出版企业的依赖性等三大障碍,进而提出通过政府的"一体两翼"策略能有效助力出版界"讲好中国故事",从而提升中国出版整体的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播电视的国际影响力与美英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相比也无优势可言。接受美学强调受众在文化传播中的主观能动性和重要地位,为破解中国广播电视的语言译制障碍与国际传播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译制过程中密切关注受众的接受效果、适度超越受众的审美"期待视界"、精心设计文本的"意义空白",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精准定位目标受众、构建与受众互动的优质平台、打造节目品牌、全面推进"本地化"、建立收听收看效果跟踪反馈机制,对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实现中国文化与海外受众话语体系的精准对接,促进新形势下中国广播电视的译制与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一带一路"传播研究存在效果和受众研究不足、国别研究薄弱、基础理论研究少、视角单一、思维定势明显等不足,需从学科积淀、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进行突破,应重点研究传播的双向、文化的根本、对外传播的主体意识和传播主体的多层次等问题,围绕合作传播、传播策略、区域国别研究、新媒体传播等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一个出版人的视角,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三个维度阐述了中国精神弘扬传播的时代要求。在中国精神弘扬传播中坚持不忘本来,就是要在保持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上有高度的定力;在中国精神弘扬传播中坚持吸收外来,就是要广泛借鉴各国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在中国精神弘扬传播中坚持面向未来,就是要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媒体人类学到底给中国传播研究带来了什么”这一问题入手,首先对“媒体人类学”与“媒介人类学”在表述上的差异进行了说明,然后从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理论视野三个方面对媒体人类学给中国传播研究带来的启示进行了回答。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文作者之一的研究经验(主要是相关的理论表达),对“民族志传播研究”所做的理论进行简要说明,该说明也可以理解为“民族志传播研究”对媒体人类学乃至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学可能的“回馈”。这样的讨论对于更好地理解学科之间的交融与区隔,彰显中国传播研究的自主性,或许均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樊小玲 《现代传播》2019,(10):72-76
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载体,汉语教科书是构建和实现中国形象国际传播的场域,也是实现中外社会良性互动的场域.若从话语实践角度对汉语教科书中中国形象的传播进行再思考,可对汉语教科书的话语实践进行三个维度的划分,在不同维度中探究汉语教科书中“中国”自我身份确立的话语模式、“中国”社会关系定位的话语路径、“中国”在全球语境中再现自我价值观念的话语结构以及对“自我”与“他者”价值体系关系进行重构的话语方式,进而探讨在形塑语境、构筑新的地缘文化过程中构建“‘世界中的中国’形象”的可能性路径.如此,中国形象国际传播的研究便有了在研究视角、方法与路径上突破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传媒》上期已从"新政"与"事件"两个维度对2011年进行了盘点。本期我们约请几位传媒学界专家,以及数据资讯机构分别对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微博在此一年间的新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内容涵盖传播现象,媒体机制改革,报刊广告、发行,  相似文献   

9.
杨珍  崔赟 《新闻界》2013,(13):12-15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体育文化与传播研究的主要议题进行归纳,从宏观社会学语境中体育文化与媒介传播的关系研究、民族主义语境中体育文化传播的意识形态研究、政治经济学语境中体育文化传播所蕴含的社会权力关系研究、全球化语境中体育文化传播的跨文化研究等四个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0.
周星 《现代传播》2017,(11):67-73
在中国电影发展提升的关键时期,给予中国电影更好的认知命名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当前中国电影的优势,在于适应市场化的路途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其散漫而多样的发展面貌也显示出聚焦性不足等问题,尤其在文化价值和认知标识的发展上,中国电影的醒目特点和区分他国电影的识别度都相对薄弱。这不仅有碍其对外传播,也影响其自身创作发展的主体聚焦性。从传播效应和凝聚主流的角度来看,探索建立"中国电影流派"这一顶层式倡导,从创作和研究双重兼备的角度,对中国电影的健康发展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最近指出,“传播系统的历史久远,却鲜少获得历史研究者的青睐”(Darnton,1990:xvii)。这一观点倒是呼应了伊利莎白·爱森斯坦(Elizabeth Eisenstein)十年前的不满,即历史学家虽然断定印刷出版业力量强大,  相似文献   

12.
荆学民 《今传媒》2015,(3):147-148
这套被命名为"当代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丛书,是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理论与策略体系研究"(批准文号:11&ZD075)的研究成果。丛书的著作者,基本上是这个重大课题的研究成员。对我们政治传播研究团队来说,2011年是一个与我们很有"机缘"的年份。因为,自2008年我们中国传媒大学成立了政治传播研究所并在硕士、博士层面设置政治传播招生方向而开始铺开的对政治传播的研究,到了2011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出版实现了长足发展,但依然存在影响力较低和原创动力不足的状况。文章通过统计近年来中国科幻小说出版的原创数量和引进数量,以及2012年至2019年开卷畅销书排行榜中科幻小说的在榜情况,从原创科幻小说与引进版科幻小说的出版数量对比、畅销书市场中科幻小说的表现等方面来分析现状和问题。目前,中国科幻小说出版存在受众范围狭窄、多样化娱乐形式分散受众阅读科幻小说的注意力以及科幻文化产业落后导致原创动力不足的问题。为改善中国科幻出版现状,出版者应积极扩大受众范围,联合多方力量增强原创动力。  相似文献   

14.
李京 《中国出版》2022,(16):58-61
世界变局对中国国际传播带来新挑战,以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导向、以优化国际传播精准水平为策略、以推动智能技术深度落地为支撑是中国国际传播的新理念。参与全球治理推进文明互鉴,正向引导国际公共舆论;在文明交互中提升中国方案的“在地性”,精准施策增强文化认同;以网络正义观驾驭平台算法,弥合数字鸿沟共享发展红利等,是中国国际传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传播学研究作为学科建设来说,是起步较晚的,但是,自兴起以来,其发展的势头却非常之快。尤其是在20世纪末的近十年间,已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鼎盛。而作为一个科学的学科建设来说,对于本学科的思想历史资源的整理和发掘显然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一个新兴的学科就很可能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近年来先后出版的《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和《中国传播思想史》两套传播学术史专著,不仅及时总结了近一百年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的全面发展状况,而且全方位深入研究了中国有史以来的传播思想的历史演进。可谓中国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的开拓与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16.
罗华 《传媒》2017,(8):1-1
通过标题来吸引读者关注,这是媒体的客观需求,做好标题也应该是媒体的追求。据笔者了解,《人民日报》的总编室每年都会搞一个标题大赛,动员报社的编辑记者做好标题,从报纸标题的角度来吸引读者,吸引受众。  相似文献   

17.
徐梅 《传媒》2017,(16):58-59
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国际舆论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除了CNN、BBC等西方新闻媒体外,享有“外宣航母”的“今日俄罗斯”正以俄罗斯视角发声,并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今日俄罗斯”成立于2005年,目前覆盖了全球100多个国家约6.3亿人,开设了英语频道、阿语频道、纪录片频道和西语频道,在全球范围内的16个国家的主要城市中设有新闻分发网络。  相似文献   

18.
唐峰 《新闻界》2013,(11):71-74
当前,美国传统媒体领域的广告业务在下滑,新媒体广告开始蚕食传统媒体。关国广告协会一项调查显示,近90%美国公司都在视频游戏或虚拟社区等新型媒体上做广告,新媒体广告正在成为新宠儿。本文总结了关国新媒体广告的传播形态与概况,分析了美国新媒体广告的生态构成,提出了对我国新媒体广告的发展的借鉴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文章立足于“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中有关图书出版的研究现状,基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环境、传播路径以及传播效果这五个维度构建了图书出版文化传播力研究框架,对既有相关研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资料收集、数据分析与理论研究。研究显示,近年来,相关主题的研究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热点纷呈,但是在传播效果方面的研究比较匮乏,事实层面及建议对策方面较多,而相关理论应用与体系研究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20.
胡丽娜 《中国出版》2016,(11):19-22
安徒生奖是全球儿童文学的最高荣誉奖项,安徒生奖获奖作家作品的中国传播是考量中外儿童文学关系和交流水平的重要维度。随着"获国际安徒生奖图画故事丛书"、"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等丛书的出版,安徒生奖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从零散化到系统化、丛书化的过程,对本土儿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意义。但从整体上看,安徒生奖获奖作家作品作为优质出版资源,在持续开发的广度与深度、品牌建设、理论研究深度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尚待加强和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