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尺牍材料来看,吴汝纶的古文思想既有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又有新思想的出现.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吴汝纶坚守古文道统,试图以古文精神阐释西学.在古文创作上,吴汝纶强调古文自身的独立性和文学性,反对将义理之说和考证之说施之文章.在古文风格上,吴汝纶从追求雄奇到转而尝试以自然调和.而为了与平易流畅的新文体对抗,吴汝纶强调反俚求雅,并提出了化俗为雅的方法,力图维持古文文体形式的原本特色.  相似文献   

2.
古代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难点.为攻克这一教学难点,并能让学生爱上古文,可采用如下方法:通过培养诵读美感,使学生学而不厌;通过扩大阅读范围,使学生厚积薄发;通过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即古文今用,古今现照,给古文以土壤,给个性成长关键期的初中生以足够的文化厚积、情感体验及人格熏染.  相似文献   

3.
吴敏树是清代湖南重要的古文作家,与曾国藩一起被认为是湖南最好的古文家。但由于吴敏树自言不居桐城文派之属.因此对其桐城派古文家身份的认识历来是见仁见智。本论文通过分析认为,就吴敏树的古文观点和为文取向来看,他可视为道成时期桐城派作家的代表之一。同时,其恬适清旷偏于阴柔的文风,正是吴敏树在同时期古文家中独树一帜之处。  相似文献   

4.
吴汝纶《古文辞类纂评点》附录《张廉卿论文语》,主要论述了以唐宋八大家为中心的古文创作,显示了吴汝纶评点此书的古文立场;吴汝纶楚辞评点中的圈点系统,从其起源到盛行,都是因文章而起而兴,属于古文评点的标志性方法;吴汝纶大量选录古文家的评语,使得吴汝纶的楚辞评点,蒙上了古文评点的色彩。  相似文献   

5.
晚清文人林纾"力延古文之一线",坚守传统文化及古文论之精髓,创作实践与理论成果极其丰富,堪称古文大家。然而其古文理论的光芒被"林译小说"所遮掩,研究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以《春觉斋论文》为主要探究对象,分析林纾古文理论的传承与变革之处,从而阐明他在古文论的建构以及发展创新方面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6.
唐代的古文复兴不是韩愈的专利。早在韩愈之前,前期古文家就借助于“三统循环”,论证了古文复兴的历史必然性;从社会风气的扭转和作家自身建设两个方面,探讨了复兴古文的途径;运用“先道德而后文学”,恢复和高扬了先秦散文生气勃勃的实用精神;通过“六经为师”的实践,把复兴古文的理想化为惹人注目的现实。前期古文家思想和实践上虽然表现出一种奇怪的惰性,却相当出色地完成了散文文体拨乱反正的任务,并为后期古文家的进取留下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7.
唐代短篇人物传发展的成因,一是作传意识的强化,对史传的记录性与鉴戒性、寓言的讽刺性、古文的功利性认识进一步明确.二是文体规范与记述技法日益成熟,杂传的历史传统、部分史传的文艺性、墓道文的记述规范、传奇的创作技巧与经验、古文运动所造成的散文体的复兴奠立了基础.三是社会环境形成,史传的官撰与修史的中止等引起文入学士作传的欲望.  相似文献   

8.
南宋时期,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文章被大量古文评点本选取。《古文关键》《崇古文诀》《续文章正宗》《古文集成》与《文章正印》中都不乏其身影。这是出现在南宋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现象,元祐之学的回归,时文写作"以古文为法"理论的重新提出,都为张耒文章重归大众视野提供了有利条件。张耒文章本身也因立意高妙、结构井然、技巧天成、词句精到与文法变化多端等特点,被众选家选取接受,以教习初学,指导科举时文创作。  相似文献   

9.
古文《尚书》又被称为“晚书”,学术界关于其真伪性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论,但不少学者对其持有保留态度,并为其证明。古文《尚书》是研究《尚书》的重要部分,也是必要途径,即使其真伪仍然有待商榷,但其中的语言内容、思想内容和历史内容等对于当今的各领域都具有不可否认的价值。对此,文章分析了古文《尚书》复合词研究现状、古文《尚书》复合词研究背景及意义,重点从并列式复合词、偏正式复合词和其他复合词类型具体研究了古文《尚书》的复合词,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初唐富嘉谟、昊少微在北都晋阳创立的“富吴体”散文,是唐代古文运动中最早出现的新式散文文体。本文通过对该文体在内容、写作特色及对古文运动的贡献的探讨,结合“富吴体”在晋阳创立的原因,论证了晋阳不仅是唐代著名的军事重镇,且为唐代的重要文化名城,亦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组织结构图在聋职业中专语文古文教学中运用的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组织结构图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语文古文教学的效果;组织结构图使古文的教学更加直观,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严密,学生的复述更加容易;在聋职业中专语文古文教学中,应该强化组织结构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重论古文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文复兴不是韩愈的专利,而是文类稳定的中心与可塑的边缘辩证运动的命定之局。骈体脱离散文精神旁逸斜出,是古文复兴的直接动因;骈体内“文心”与“诗情”不可调合的矛盾,是古文必然复兴的内在依据。而三唐世风心态的转变,仅是使内因起变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桐城派在中国散文史上声名显赫,而戴名世的文论主张及创作又颇具水平与成就,其古文理论以平淡自然为追求目标;力达义、法、辞合一的境界;讲求精、气、神并重的关系原则.戴名世的这些理论及创作实践均对桐城派的古文理论及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且颇具启迪与先驱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姝菡 《阅读》2022,(39):23-25
在小学古文教学中,教师将“1+N”链接式阅读教学模式中的“N”与已有体验、生活实践、课外阅读相融合,赋予其更加多维的意义。通过多维“链接”,助力古文教学,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试谈辞例与古文释译梁宗奎古文释译是沟通古今文化的桥梁,是批判地学习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必由之路。古文释译有其自身规律,“识辞例”即为其一。“识辞例”即“属词之例”,从现代汉语的角度看,它包括构词法、词法、句法等。“属词之例”的重要性前贤多有述及,高邮王...  相似文献   

16.
《新编全唐五代文》与《全唐文》相比,内容体例方面有四个特点:(1) 增收了大量篇章;(2) 注明了收文出处;(3) 校勘审慎仔细,校脱补残,改讹正误颇多;(4) 重写补写了作者小传。从东汉开始的骈文,至唐五代形成了广为流行的时代风尚。唐初古文倡导者以雅正刚健的古文来对抗朝野流行的浮浅靡丽的骈文文风。然韩愈之后古文家追求奇奥文风,不为大多数文人接受而古文消沉。可以说,整个唐五代时期骈文一直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7.
孟喜为汉易的一大家,属于今文学派。然而许叔重在《说文序》中却称孟氏《易》为古文,笔者认为这一“古文”乃指“古文字”。从许慎之易学所宗;许慎所见孟氏《易》与古文易差异甚微;现今残存之孟氏《易》中含有古文字这几个方面来论证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杨顺其 《阅读》2023,(39):10-12
小古文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将从《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具体课例出发,总结梳理小古文的教学实践策略:反复诵读、感受古韵、启发思维、多元拓展。这些教学策略基于儿童立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是中唐改革复兴的积极人士,也是古文运动的发起者.时代和自身的因素造就了他的散文成就,其山水游记广受赞誉.他的作品描摹山水详尽、真实、自然,而且倾注了自身浓烈的情感.此外,其文简洁流畅、传神生动、骈散结合、恰到好处,开启了山水游记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为反对骈文,推行古文,韩愈重新树起了儒家文艺思想的大旗,专门写《原道》对其强调。他又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总结出了“不平则鸣”的文艺思想,突破了传统儒家文艺思想的束缚。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创作上古文逐渐取代骄文,并彬彬大盛于文坛,古文运动取得了胜利。韩愈的文艺思想也就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文艺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