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王萌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4,(3):11-17
在张爱玲的华文家族小说中,叙述者主要从空间结构和空间意象两个方面,建构出独特的叙事空间,以此巧妙地展现了女性的伦理困境,并深刻地揭示出小说的伦理意蕴,从而影响到读者的伦理情境和伦理取向。这对于当下的小说创作而言,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9,(21):192-194
《血色子午线》和边境三部曲是科马克·麦卡锡创作的西部小说,奠定了他的当代美国西部文学大师地位。在麦卡锡的西部小说中,他无时无刻不营造和建构起一座凌驾于现实之上的美国西部空间。本文从空间叙事的角度,归纳麦卡锡笔下的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研究小说中的空间是如何安排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雨琪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3,(4):66-70
娄烨不仅擅长改编文学作品,而且对空间具有极度的敏感力。在他的电影作品中,空间被拆解和重组,详实地展现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以出现频率最多的上海和南京为例,描述不同地域下的空间再造和文化内核;以流动空间和封闭空间窥见人物自身的复杂情绪与身份认同困境;以边缘空间深描游离者的精神寄托,以娱乐空间宣泄直白大胆的欲望。空间作为独特的表意存在为观众揭露特定时期下社会的现实样貌和人群的焦灼迷茫,具有一定的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茜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5):44-45
韩国导演金基德的电影《空房间》用极富创意的手法传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同时传达了导演“第三只眼”看世界的理念,思考了暴力与爱的辩证关系。本文试从现实空间、理念空间与结构空间的角度分析《空房间》的空间与叙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任庭义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22(2):141-142
在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中,西部的农村和小城镇作为一种叙事空间呈现出不同于都市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西部的农村一方面以传统保守落后的姿态进入到我们视野;另一方面,新生代导演又从各自不同的视角肯定了农村传统的价值观念。而西部的小城镇则在传统与现代的纠葛中呈现出独特的历史文化含义,成为最具有本土历史意义的影像。 相似文献
7.
付小利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39+54
爱德华多·奇利达是西班牙著名的雕塑家,其作品隐含的空间理论和建构理念影响了众多的西方建筑师。在面对当代纷繁芜杂的建筑理念时,我们需要具备辨别真伪、择善而从的能力。通过对奇利达作品中“边界”“同构手法”“空间句法”“诗意生成”等不同向度的解读,希望能给予当代建筑理念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朱涵煜李娜杨宇帆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5):76-78
《呼兰河传》呈现出独特的叙事样态,体现在叙事话语、文本结构、情感色彩等层面。萧红在时空关系处理上,让回溯叙事与叙事视角转换的功能在某种层面上表现出空间叙事的特性,反映出作者在缅怀家乡时所表达的复杂心绪。文章分析了萧红《呼兰河传》的叙事手法,探究其空间叙事在叙事话语、叙事结构及情感表达上所呈现出的独特特征,以此体悟萧红在小说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相似文献
9.
王辉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0)
翻译的本质是再叙事。本文将叙事与翻译结合,探讨叙事维度下翻译的实现策略。在阐述Mona Baker的叙事理论以后,以特定文本为例,研究叙事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3):95-96
世界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自然科技类博物馆也应该不断更新科技手段,提升博物馆收藏与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的关联度。黄河博物馆顺应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在呈现中华母亲河——黄河的"自然史"文化特色上,不断创新服务。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引入二维码、详解服务等,使博物馆成为人们增长科学知识、了解中华文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我国的互联网及传播技术迅速发展,新闻媒体的传播格局和传播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演变.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以各级党报党刊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在进行重大主题报道时,其叙事模式在内容和技术上分别呈现出以故事模式和跨媒介模式为主的特征和趋势.论文从叙事声音、叙事话语的角度,对两种模式下重大主题报道的新闻叙事进行分析,进行... 相似文献
12.
13.
抗战爆发后,丁玲到达延安并作为党的主要文艺负责人,不仅在理论上进行倡导,创作实践上也积极进行革命叙事的话语建构。小说《夜》延续了丁玲五四时期注重心理分析的手法,表现了主人公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作为中国传统叙事的两大重要分支,二者之间的关系可谓是同异相参的,不能用分立的眼光去看待。二者在叙事体例、叙事内容以及叙事技法上有共通的地方。同时,叙事性质的不同和情感介入的差异又使二者泾渭分明。通过实际批评与理论批评相结合的研究可以发现,历史叙事是一棵树的根和干,文学叙事是吸取根和干提供的营养而繁荣生长的枝叶,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5.
空间建构是绘画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在绘画发展过程中人们一直没有停止对绘画空间的关注和探索,而不同代,不同艺术家对绘画空间的不同理解导致了风格的不断变化,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发展.本文试以空间建构为着眼点,探索西方绘画从原始时期到20世纪现代主义在空间表现上的特点,并对其演变过程加以评述.通过研究比较,使人们清楚了解已有的空间建构方式及其变迁的轨迹,以利我们去开拓新的绘画空间. 相似文献
16.
岳铁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5):75-76
在世界文学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威廉·福克纳具有较为关键的地位和价值,他的作品也被奉为文学史上永恒的经典.从结构关系上分析,伦理叙事与叙事伦理是具有密切关系的两部分内容.其中,伦理叙事的侧重点在于小说的伦理主题.威廉·福克纳的小说体现在南方历史、家族、种族等主题的描写上.叙事伦理则侧重于小说描写中叙事技巧的运用、叙事过程的...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教育与历史教育的融合是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追求,也是国民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生长点。二者融合的载体在于课程设计,关键在于丰富和提高历史教师的博物馆教育素养,根本在于推进博物馆教育与历史教师教育的融合。在历史教师教育实践中,可以培养学生理解博物馆展品信息、布展设计和主题内涵,进而思考博物馆展品及布展的价值重构与历史教学中材料运用的关联性,建立二者互鉴和融通途径,从而提升师范生的综合教育素养。 相似文献
18.
自聂耳不幸逝世以来,聂耳生前的好友、战友、音乐界及其家乡云南,以至整个社会都不断地通过发表纪念文章,建造纪念碑、纪念馆等方式表达着对聂耳的怀念,这些方式共同组成聂耳的纪念空间,文本空间和实体空间最先在各自的场域塑造着聂耳的记忆,后在个人记忆、群体记忆和集体记忆的发展过程实现结合,不断形塑着社会对聂耳的记忆。80多年来,文本和实体的纪念空间共同形塑聂耳和国歌的记忆,使其更为清晰、更为深入,成为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进道路上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9.
杨秋萍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3,(5):28-32
曹植的《洛神赋》是中国文学史上震古烁今的赋作名篇,空间叙事是《洛神赋》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空间为故事发生不断建构坐标并表征时空变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精神空间以华美的想象和雅怨兼具的情感为中心,增强美感的同时拉近读者距离;文化空间内含多元文化,成就了多重的主旨诠释,耐人寻味。以空间视角观照《洛神赋》既丰富空间理论在赋中的实践运用,又为解读《洛神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以傈僳族民间口承文学为观察和分析对象,以“诗性叙事”的理论概念,结合傈僳族民间口承文学文本中的韵文叙述、诗意表达、民族个性做具体的分析,旨在对傈僳族民间口头传统诗性叙事进行梳理,以具体的文本分析结合民族的叙事语境,探究傈僳族诗性叙事的风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