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亚里士多德的教育哲学作为东、西方教育思想的源头 ,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首先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教育哲学的内容 ,接着分析了两者的异同 ,最后对可供我们今天借鉴的方面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大教育家,在教育的许多方面都颇有建树。本文仅就孔子的师生关系问题做如下简略述评。一孔子的教育实践是长期的、深刻的、生动的。他在爱生忠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学相长、以身作则、关心学生等许多方面具备了优秀教师的品质、修养和条件,堪称后世教师的楷模。孔子师生关系的基础是热爱学生,忠于教职。他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考察孔子几十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完全体现了这种爱生忠诲,任劳任怨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早期文献中,“中”原指方位,至《易》出现, 在 已有崇尚“中”的记载,并有道德内涵。《尚书》 以“中”表示合宜,可以贯穿九德,故云:“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慕,礼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寒,强而义。”首先将中庸二字并用的是孔子,他说:“中庸之为德也,甚至乎矣!民鲜久矣。”可见在孔子心目中,中庸乃德行的至高境界,一般人不易做到。 孔子所说的中庸是指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的状态或达到此种状态的行动取向。这种恰到好处的状态与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中道”如出一辙。亚里士多德说:“任何领域的专家都避免过犹不及,而选择其…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早期文献中,“中”原指方位,至《易》出现,已有崇尚“中”的记载,并有道德的内涵。《尚书》以“中”表示合宜,可以贯穿九德,故云“: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慕,礼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寒,强而义。”首先将中庸二字并用的是孔子,他说“:中庸之为德也,甚至乎矣!民鲜久矣。”可见在孔子心目中,中庸乃德行的至高境界,一般人不易做到。孔子所说的中庸是指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的状态或达到此种状态的行动取向。这种恰到好处的状态与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中道”如出一辙。亚里士多德说“:任何领域的专家都避免过犹不及,而选择其中………  相似文献   

5.
文摘之窗     
继往开来,迎接汉语国际教育的新阶段许嘉璐(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教授)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历史阶段。在第一个历史阶段中,对外汉语教学顺利转型为汉语国际教育。国内一共有200多所大学参与创办孔子学院,全球一共建立了358所孔子学院和503个孔子课堂,已成为国际化的文化交流平台。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在第一阶段作出了很大的贡献。2011年的孔子大会标志着进入第二历史  相似文献   

6.
孔子学习心理思想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等哲人属于同一时期。论个人成就,他们各有千秋。若从教育心理学思想这一角度相比较,孔子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伟大的教育心理学家。他终身致力于教育,不忘发奋学习。在数十年的教育和学习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了自己较完整的心理学思想体系,其所包含的丰富的学习心理思想,至今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现简述如下。 一、对学习的认识 孔子充分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十分重视和提倡学习,从人性论的角度揭示了学习对于心理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他说:“性…  相似文献   

7.
诚信与立人     
裴智慧 《班主任》2004,(5):21-23
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十分重视诚信教育.孔子的传人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相似文献   

8.
朱恒林 《中国教师》2009,(Z1):462-463
<正>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认为,中庸作为一种美德,那是达到了最高境界的,但是孔子认为那时的人是少有这个美德的,而且已经是很长久的时间了。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他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和运用中庸这一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力求培养出符合中庸,无过与不及的人。他的这一思想直到现在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德治论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论作为人类社会秩序合理有序构建的最早探索,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不同的政治伦理追求、不同伦理秩序的建构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三个方面论述了孔子的德治论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论的构建及对当前中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东方传统文化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是西方传统文化的源头人物。在伦理思想上,孔子在中国首倡中庸,亚里士多德则在希腊强调中道。中庸思想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以及中道思想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中占有极其最高的德性。他们的思想内容在一些方面表现出惊人的相似,但由于二人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不同,看似相同的思想也有不同的认知内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分析探讨,提出对此句话的全新理解,认为其体现了孔子进步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育论     
一德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范畴,向为中外思想家、教育家所注目.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主张"理性"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到孔子将"仁"作为君子之道的三要素之首;从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全面发展"教育观,到毛泽东提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都充分肯定了德育在教育系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育公平的内涵所谓公平,在古汉语字典上是指公正,不偏不倚。一般是指所有人的各项属性平均的一种理想状态。教育公平,顾名思义,是指法律所赋予公平在接受教育基本权利上的平等。托尔斯顿·胡森曾提出,教育公平均等三部曲:教育起点均等、教育过程均等、教育结果均等。然而我国最早对教育公平的描述是孔子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观点。在西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也涉及了教育公平的观点。1.公民平等的享有教育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4.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古希腊学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就论述过要通过美育来陶冶人的心灵.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很重视通过美育培养理想的人格.近代西方第一个提出"审美教育"这一术语的是18-19世纪时的德国诗人约翰·席勒.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起的作用得到了新的肯定和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进行描述性的探讨,比较分析了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和地域下产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共性与差异,目的在于促进东西方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模式的相互理解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君子不器”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孔子的教师观及其现代价值,正确认识孔子的这些教师观,对当今教育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孔子总结的一些教学经验,例如因材施教原则,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孔子注重因材施教,重视了解学生不同的个性,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他能高明地概括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等等,并能根据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教导。从《论语》所记来看,孔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确实做到了这一点。《论语·颜渊》有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  相似文献   

18.
陈海波 《师道》2020,(1):41-43
两千多年前,东方的孔子问他的弟子:“人生应当如何过?”他最赞许的回答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阳春三月,几个成年人带着一群孩子,为生命踏歌起舞,这是孔子心中最理想的教学情境。在顺应时节的课堂里,阅读自然,沐浴身心,俯仰天地,这种零成本的教育让两千年后的我时常触摸到一股生命的温暖和快乐。  相似文献   

19.
同为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大思想家,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对中西方产生深远影响.孔子的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相比较,两者存在将中庸之道视为最高德性,都认同中庸之道是相对的中道,不是僵化的中庸之道;而两者的差异之处在于孔子的中庸思想是先验人性论,讲求的是道德义务,重视社会的和谐稳定,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是经验德性论,讲求意志的自由,崇尚个人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生于两千多年以前的孔子,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而且是一位卓有见地的教育理论家。他所倡导的“好学乐学”的思想,对于指导现代的教育教学实践,尤其是对于正处在“减负期”的中小学教育,仍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论语》中关于“好学乐学”的主张曾反复提及,并逐步深入地进行了阐述: 孔子在《论语》开篇第一句话就表明了对“乐学”的认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揭示了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孔子还主张“敏而好学”,赞扬“不耻下问”的精神,认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足见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