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凯 《现代技能开发》2013,(12):178-180
著名实业家宋棐卿创办的天津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以生产“抵羊牌”毛线声名远播。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注重员工的职业素质教育,融德、智、体、群四育,用独创的以“东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坚持对员工实施教育训练,塑造员工人格,激励他们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王红斌 《职教论坛》2003,(15):38-39
企业文化的目标是以“文”化人,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则是要赢得顾客的忠诚,激发管理者的活力,激活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营造一个良性循环。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都是“以人为本”,两者不是各自为政的,而是构成了一个互动循环。这一循环的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可能产生正面效应,也可能产生负面效应。一、企业文化——营造人力资源管理的良性循环(一)企业文化与“引人”“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良好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梧桐枝,它能通过它的吸引力为企业引来更多的顾客与员工。企业要生存就必须与内部与外界进行交流,而这种交流就会把精…  相似文献   

3.
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和力量。它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凝聚力量,使得全体员工共同奋斗,实现企业的目标。具体到华为身上来说,华为以“狼性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华为的创业阶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狼性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的重要特征使得华为从管理层到各个员工之间都产生了一种凝聚力量和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4.
一、东西方企业文化的差异概而言之,东西方企业文化可以归结为六个方面的差异:劳资关系方面的差异。日本企业的员工一旦进入一家企业,就会因“年功序列制”因素的影响而产牛归属感,以能在一家企业工作几十年而感到自豪。日本企业的劳资间相互信任,人际关系良好,形成同舟共济的意识而美国企业的员工常常是为了生存而工作,归属感不强,雇佣思想明显,常以频繁更换服务企业为荣:劳资间对立情绪强烈,反抗意识严重:员工时时担心失业。员工素质方面的差异。日本企业视企业内教育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是建立在“文化人”假说基础上的广种文化管理。它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员工产生着精神激励作用,通过满足员工的心理需要,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可通过增加员工的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来激发员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一、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其管理正从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过渡 ,实现第二次管理理念的飞跃。文化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人为本。企业员工已经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转变为“社会人” ,除了经济需要外 ,还有社会需要、精神需要。员工的需要已经从低层次的生存、安全 ,上升为追求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从塑造先进的企业文化入手 ,上汽集团从1994年底开始推出全员培训制度 ,1999年底又提出创建学习型组织 ,将2000年定为“学习年” ,2001年提出开展“…  相似文献   

7.
一、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 (一)稳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基:强化“五合”基础工程 关于文化建设的根基是什么?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经济实力,有人说是人文素养,有人说是领导者的理念,有人说是员工的生成环境,但笔者认为: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根基是员工基本生存需要的满足,是基于保障员工基本权益的各项劳动保障制度的形成和实施,它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一致的.海南大学后勤企业文化建设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从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的角度出发,把“五合”作为基础工程,做实做稳,做成员工的“定心丸”.  相似文献   

8.
办学三年即显综合效益。成都师范银都小学携区位优势、体制优势、经济优势和智力资源优势,以先进学校文化理念,“高标准、高起点”定位学校个性特色,探索建设先进的学校文化,试图以此引领学校走上一条健康、快速的发展之路。解读这一现象,探究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和路径,正是本文的意旨。一、把握“特色”与“个性”,规划实施学校文化。按教育管理学观点,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个性的高度概括,它从全体师生的无数活动中提炼出代表性的要素……从精神上代表着学校”。它是全体员工工作和生活的一种物质环境与精神氛围,每个人都有意无意地参与它…  相似文献   

9.
陆玲花 《班主任》2004,(5):35-36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所影响、所支配、所产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精神文明范畴.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熏陶着莘莘学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便是清华的文化核心;创造多项世界第一的日本索尼公司,以"开拓者"的企业文化来教育员工,使企业成为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它的开拓者的口号便是索尼公司的文化追求.可见,文化对一个民族的振兴、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何等重要.同样,校园建设中的中队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把员工塑造成“企业人”,要把一个自然人、社会人塑造成一个“企业人”,必须经历一番用优秀的同一文化内化员工思维模式的过程,要让每一个员工都明白企业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构建这样的企业文化,个人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如何体现企业文化等。只有企业全体员工都从内心认识、认知,认同了本企业的文化,才能内化为员工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形成企业的文化力,营造一种强大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与改变员工的行为,起到铸魂、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著名职业培训专家费拉尔·凯普的著作,该书被《纽约时报书评》赞誉为“最完美的员工培训读本”。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审视,这本被众多著名企业奉为圭臬的书,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莫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伟 《华章》2007,(1):149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员工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因此尽快地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它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推动社会进步起着主动、积极的主导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企业文化的教育手段进行控制,使员工在潜移默化的企业文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3.
王伟 《华章》2007,(2):14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员工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因此尽快地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它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推动社会进步起着主动、积极的主导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企业文化的教育手段进行控制,使员工在潜移默化的企业文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4.
“人齐泰山移”,“人兴万事兴”。在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优胜劣汰游戏愈来愈残酷的今天,生存与发展已成为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增强产品竞争力,必须明确企业凝聚力的内涵、作用。一、企业凝聚力内涵与作用企业凝聚力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采用教育、启发、诱导、吸引、熏陶和激励等多种宣教方式和利益机制来培养构筑员工庄严的命运认同感、工作责任感、事业开拓感和集体荣誉感,使每个员工都能将其内在的潜力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严格意义上讲,企业凝聚力分为内聚力和外聚力,内聚力表现为企业全体员…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意义在于它充盈着整个人类社会和历史生活。企业文化一旦被创造出来,其价值和意义就会超越企业,也超越员工心理。它不仅为企业所创造,同时也创造着企业。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精髓是对企业做事准则的一种认同。清华同方秉承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准则,逐步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为期两天的以“弘扬传统文化,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论坛”在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山东省青州市落下帷幕。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北师大著名教授黄济出席论坛并作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而“品牌”正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是企业文化最具象的表现形式之一。可以说,“品牌的背后就是文化”。教育报刊本身就具有非常明显的文化特征。所以它的品牌战略更离不开自身企业文化的支撑。也可以这样理解,教育报刊的品牌发展之路,就是以企业文化为基点,培植强势品牌之路。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是以确立企业价值理念为核心、以搞好企业经营管理、激发员工积极性为手段、以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现代管理理论。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文化、质量文化、经营文化、管理文化等等,其中最根本最主要的是员工  相似文献   

19.
梁斌 《现代企业教育》2010,(10):108-109
建设企业的“人本”文化,必须使每一位权力人满意,他们包括顾客、员工、股东、社会与环境、甚至包括供应商和竞争对手,在这里我们仅讨论员工“权力人”问题。如果你要员工忠于企业,那么企业对员工的承诺又是什么?因此,把员工作为企业的“权力人”,重视“权利人”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综合国力的构成,不仅包括经济力、政治力、军事力、还包括“文化力”。 “文化力”的内涵,首先是智力因素,经济发展是必须有智力支持的。要有智力,就要有科技实力,就必须重视教育。 “文化力”的第二个要素,是精神力量,包括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求实创新、奉献精神等等。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要有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还需要有道德力量,包括职业道德这另一只“看不见的手”。 “文化力”还包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传统美德同现代市场经济的融合,是一种内在的、必然的趋势。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文化力”是推动力、开拓力、导向力、鼓舞力和凝聚力。 企业形象以企业信誉为前提。讲信用,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富兰克林说:“信用就是金钱。”邓小平说:“信誉高于一切。”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制胜,必须高度重视对“文化力”的开发,重视员工培训,大力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近两三年来,“文化力”的概念提出以后,很快引起了学术理论界和经济界人士的重视。通过观察,人们不难看到,文化的力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巨大影响。本文拟就“文化力”的几个基本问题作进一步的、比较系统的探讨,以期引起更多的读者关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