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从古至今,我们赋予"书"太多的美誉,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从古至今,我们见识到读"书"给我带来的巨大力量,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多读书广集益,和"书"交朋友的好处。而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并没有真正地爱上读书,由此我们不得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真正做到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为什么要这样强调读书呢?笔者认为,其一,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二,读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  相似文献   

3.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的古人也曾说过:“一日无书,百事荒芜!”可见书籍对人们是多么重要啊!我以前并不喜欢读书,但这学期学了《窃读记》这篇文章后,我改变了对读书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刻印仵他的意识里。”可见,激活学生的阅读欲望非常重要。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阅读主动性与积极性,我认为一定要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快乐地读书。让书伴着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著名作家肖复兴曾经说过“读书可以寻找一块洁净的宿营地,能安置我们的灵魂;可以寻找一方明亮清澈的夜空,让我们的梦能毫无顾忌地尽情飞翔。”可见,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学会了读书,就学会了阅读人生。读书可以使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习作素材,使读书为己所用,为习作所用。要写好作文,就要好好读“书”,指导学生学会读有字书和读无字书。  相似文献   

6.
关于读书,有些格言我们是非常熟悉的,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灵魂高尚的人对话”。小朋友正处在读书求知的最佳时机,所以读书是大家首先要面对的课题。而读完一本书,最好是写一篇读后感,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有条件的还可以写成书评,对书作出自己的评论。本期“多味书屋”栏目刊出一组读后感。从这些习作中可以看到,小朋友读的书很广泛。有的是大家都读过的,如《水浒传》、《西游记》、《神笔马良》等等!有的则比较陌生,如《生命的亲吻》等。“奇文共欣赏”,无论是熟悉的书,还是陌生的书,写出读后感既是自己读书…  相似文献   

7.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先生有句名言 :“读活书 ,活读书 ,读书活。”这句话不仅给学生读书以正确的引导和点拔 ,而且对于教师教书也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下面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 ,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即“教活书 ,活教书 ,教书活”,并引导学生“读活书 ,活读书 ,读书活”。“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这文字材料是活的 ,所列景致如在眼前。为了“教活书”,把活生生的课文教给学生 ,我们采用绘画手段和比较手段 ,先把一幅夕阳晚景秋色图展示在学生面前 ,增强了学生的立体感和形象感 ,然后…  相似文献   

9.
高伟叶 《中学文科》2007,(10):125-12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如何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下面想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文本解读可不求甚解。”这话我不敢苟同,任其说我也只能赞同一半。在学生解读文本时,可如陶渊明所言:“好读书不求甚解。”然而,《说文解字》云:“读,诵书也”,“读”字的本义是背诵朗读的意思,后来“读”又引申为“阅读和理解”。书大体上具有文本与意义两个方面,陶渊明的“读”和“解”实际是说了知意而后达理这样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读和解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李红燕 《河北教育》2008,(11):44-45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是提高学生能力、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所以,学生怎样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意义非常深远。就“养成教育”式阅读,给朋友们提如下倡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有关学者指出,当前,中国中学生的最大缺陷是习题做得太多,书读得太少,文化底蕴不足,长此以往,会影响终身发展。看来,重视阅读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高尔基认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霍姆林斯基说:“中学生应当有 1/3的时间在图书馆里度过。”可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读书的意志,是语文教学的天职。 中学生读书,主要分课内书和课外书;我们主张,中学生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之外,还应尽量多读课外书籍,或者二者进行互补性阅读。如可结合课本内容,选择相应读物和书籍,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自学和自读。…  相似文献   

13.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呢?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语“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开卷有益” ,“书到用时方恨少”……许多人都是念着这样的句子长大的。从古至今 ,书就是人们的好朋友。读书的好处用不着多说 ,爱读书的人都能体会得到。但是 ,近些年来 ,一些同志对书的感情开始淡漠。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 ,真正静下心来读些书思考些问题的也不是特别多。我们这次刊发新邵县教委蒋宏平同志的文章《徜徉书海乐无穷》。蒋宏平同志多年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知识经济已崭露端倪的新千年 ,在终身化学习已成为时代对每个人的要求的新时代 ,我们还…  相似文献   

15.
小编的话以“海量同读,让书籍上手、入心”为主题的北京中关村三小首届“读书节”闪亮登场啦!“班级小书虫评比”“好书共享、以书换书”“快闪诗歌秀”“好书人物猜”“海量同读”板报展示等系列读书活动,在每个年级、每个中队都掀起了读书与分享热潮。读书节点亮了思想的火花,点燃了孩子们读书的热情……少先队员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16.
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校当学生念书,经历由低到高的学历过程,这是广义的受教育的读书;而我在这里所说的读书,是自己找到一本一本的书来读,这是狭义的读书。一般说的“读书”,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等等,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渎书之良好习惯”。这句话充分阐明了培养学生读书习惯的重大作用。在现实中,我发现学生在阅读方面缺乏良好的习惯。有的学生也读了不少课外书籍,但是读书的效果却不太好,如过眼烟云,事倍功半。如何读书才能事半功倍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教师怎样帮助学生读好一本书呢?  相似文献   

20.
萧爱华 《辅导员》2009,(23):24-24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要做到这些,必须注重读书。读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我们都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