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心理学家赞可夫曾经这样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古今中外无数成功教育家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要注意多给学生以积极暗示,同时给予其适当的关注和鼓励,学生就会较之以前有更为出色的表现,学习效率也将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赞可夫曾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有效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育者应该自己充分进入到学生的情感中去,与学生进行彼此毫无分歧和亲密无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一、以“激情溶情”为起点。让师生互动有热度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更是呼唤让积极的情感体验成为师生深度互动的催化剂。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师动生不动,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首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注意到互动首先是一种情感、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有句我言:“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所以我们在课上应该触及学生的心灵,应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  相似文献   

5.
胡炜 《陕西教育》2003,(3):44-44
成功的教学艺术总是与美的教学情感相伴,教学过程从根本上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交流水平有多高,教学效果就会有多大。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精神需要,就能产生极好的教学效果。”要“触及”学生,就是要“以人为本”,就必须动之以“情”。首先,要以目“传情”,用眼神和学生交流。这种交流必须是充分的“感情”。要“一往情深”,要给学生以艺术享受。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眼神,会使学生情绪高涨,才思敏捷;而一个讥讽的斜眼,一个轻蔑的吊眼,将使学生无地自容,一…  相似文献   

6.
张彬彬 《教师》2013,(36):46-46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个性鲜明,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初中阶段也是他们人生的关键时期,更是他们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学生兴趣广泛,充满好奇,乐于探究,情感热烈。心理学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变得高度有效。”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情感教育与英语教学相融合,让我们的英语课堂更趋于和谐。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相似文献   

7.
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赏识教育”“情感教育”“爱心教育”等成了教育的主流选择和亮点。同时,“惩戒”成了绝大部分老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老师们唯恐被冠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之名。各类媒体对体罚学生恶性伤害事件的屡屡曝光,更使老师们噤若寒蝉:不敢越“雷池”半步。  相似文献   

8.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语文是富有情感的,“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相似文献   

9.
刘通洲 《教育艺术》2008,(11):65-65
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为教育,应该从教材所含的艺术性、思想性、情感性出发,从学生的内心感受出发,用真实动人的语文教学去拨动学生情感之弦,陶冶学生的心灵。最近.我校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达标验收,一位教师选上的课文是《爱如荣莉》(苏教版小学第十册16课)。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断就是最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10.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会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能力才会提高。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巩固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为学生精心设置学案。对课文阅读采取“自学”、“共学”和“练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纵观名师的课堂教学,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水乳交融,情真意切,留下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为何有如此的课堂魅力,其中大师们善于挖掘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功不可没。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情感心理学表明,情感有诸多功能,情感在课堂上的综合运用,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2.
蔡教文 《考试周刊》2010,(44):174-175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心理学》也认为:“要使教学信息有效地传递,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必须合理地设计教学的信息环境,使教学的信息环境和学生的心理环境之间形成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生物教学中的创造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纪先进民族之林。”21世纪将是一个创造的世纪,为新世纪输送创造型人才,是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我们的教育必须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生物教学中,笔者本着以上指导思想,尝试了以下一些作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启动创造动机,具备创造意识赞科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操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的有效作…  相似文献   

14.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喜欢语文课的学生并不多,我们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探讨,以及对人才观的逐步转变,非智力因素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正愈来愈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研究证明:“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目前,对教师来说,作文教学是一件伤脑筋的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瓶颈,小学作文教学更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相似文献   

16.
曾几何时,“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激励教育”成为了我们教育的亮点和主流,而与此同时,惩戒似乎成了教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唯恐被冠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之名。很多媒体对因体罚学生而引发的学生弃学、离家出走、自杀或杀人等恶性事件一再披露,不时地在向教师们传达这样一种信息:教育不能有惩戒。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连一句批评的话也不敢说。面对不做功课、不专心听课、没礼貌、扰乱课堂纪律、旷课打架、早恋等的学生,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们很无力,只能装聋作哑、视若无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只能一味纵容。  相似文献   

17.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阅读分析课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能触及学生心理,使学生产生疑虑之情,困惑之感,从而展开思想的翅膀,积极思考,探索问题的奥秘,从而形成  相似文献   

18.
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法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什么样的教学法能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笔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用心寻找,发现孩子们喜欢愉悦的情境,故事般的情节,游戏化的活动……一句话,他们希望在“玩”中学数学。所以笔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探索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三时”与“三变”。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育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教师在学校工作中是育人的主体,必须深刻了解情感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育人工作。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教育是一种帮助。"情感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回到真实的生活状态,去体悟他们自己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影视教育就是一种非常有效地帮...  相似文献   

20.
穆会先 《成才之路》2009,(23):52-52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更是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